衛福部調查》少年維特的煩惱 僅5成5告訴父母、逾1成悶心底

2017-06-10 09:00

? 人氣

青少年、青年、沮喪、失意。(取自xiu xiu@flicker)
遇到麻煩事不跟父母說,近8成少年還是會選擇向年齡相近的同學朋友「討拍」。(取自xiu xiu@flicker)

孔繁錦說,以「房思琪」或者說女作家林奕含本身的成長經驗,她因思想早熟,閱讀能力超齡,談得上話的朋友不多,想向父母求助失挫,欺負她的又正好是老師;窮途末路之下,她只好轉換心理防衛機轉,設法同情、愛上加害她的老師,藉此讓所有不堪從此合理化,也就是進入精神科醫師都相當熟悉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被害人不理性情感

當然,好比一個人不可能長期將煩惱獨自深藏積壓在心裡,然後鄉愿地催眠自己:哪怕有一天火山爆發,應該也是很久以後的事。同樣的,同情加害人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也只是一種被害人不理性的情感,只因唯有相信加害者自圓其說的說法,被害人才能暫時從巨大的威脅與恐懼感中解脫…,但正因這些都只是非事實的假象,所以一戳即破,更完全經不起現實考驗。

惟衛福部調查指出,時下遇到困擾選擇「不跟任何人談」的少年比例竟超過1成,其中男生比例更高達14.3%,遠遠高出女生的8.3%。令人聯想到古往今來男性自殺死亡率始終遠高於女性的事實,禍首很可能就出在「男兒有淚不輕彈」這七個字上,導致許多男性從小習慣被要求必須將煩惱、痛苦打落牙齒和血吞,直到再強的鋼鐵,也終將會應聲而斷的那天為止。

青少年、青年、沮喪、失意。(取自piaxbay)
遇到困擾選擇「不跟任何人談」的少年比例竟超過1成,其中男生比例更高達14.3%,遠遠高出女生的8.3%。(取自piaxbay)

7%少年 選擇向網友傾訴煩惱

此外,調查顯示,還有近7%的少年會選擇向網友傾訴煩惱,比例是找親戚訴苦的逾兩倍。孔繁錦說,林奕含生前也曾嘗試透過網路的力量控訴狼師,結果卻是招來冷嘲熱諷,例如懷疑她是對手補習班派來的打手,還有人譏諷她自稱是被害者,其實才是老師婚姻的加害者,在在導致林奕含對整個社會徹底絕望,進而決定採取出書,甚至「殉身」的手段自力救濟。

孔繁錦強調,此書橫空出世,原已造成轟動,而其作者自殺,更加引爆熱議,青年學子爭相走告,老朽學究瞠目結舌。其情節如此離奇,作者如此超逸,文字如此瑰麗,結局如此淒厲,一時洛陽紙貴,群情激憤。衛福部與台南社會處第一時間錯估情勢、錯用法條禁止報導名字,遭輿論抨擊後被迫從善如流。伴隨大量書評、手記、網誌、訪談的曝光,實體與虛擬平台全遭洗版,鋪天蓋地,席捲全台。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影(網路截圖)
孔繁錦強調,《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橫空出世,原已造成轟動,而其作者自殺,更加引爆熱議。(取自網路)

正當大眾狐疑男主角究竟是誰,多位民代出手點名叫板,逼迫此人發布了篇越描越黑的聲明,然後繼續接受各界蛋洗圍剿。這位前補教名師,不只有法律責任等待追究、自稱從此「身敗名裂」,更一夕成為秦檜、陳世美、岳不群之流被眾人唾棄厭惡的現代版。

另一位補教名師自殺 引發社會省思

另一位補教名師因類似案情曝光自殺身亡,同時所有的家長、老師、同學開始反省,我是否成了幫兇?我真的了解我的孩子、學生、朋友嗎?我真的心胸開闊善解包容嗎?當她有話傾吐有事相求的時候我真的樂於聆聽願意伸手嗎?自殺防治、精神病患去汙名化再一次受到重視;司改會迅速通過決議,應當廢除《民法》通姦罪,至少拿掉其中的「保夫條款」;立法院迅速通過《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修正案,確立教師實名制、外師需良民證、與補習班對性侵案件的通報責任。

孔繁錦感嘆地預言,「2017林奕含之死」將是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堪稱台灣思想、文學、女權的二二八,將在人們心目中永難忘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