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四)

2020-07-12 07:10

? 人氣

20200629-法國東部要塞體系,藍色為法國要塞,紅色為德國要塞(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法國東部要塞體系,藍色為法國要塞,紅色為德國要塞(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法國的大動作要塞建置,當然對老毛奇的戰略思考產生影響。但是這些影響是互相矛盾的:在某些備忘錄中,他認為法國的要塞太過強大,入侵法國已經不可能;另一方面,敵人專注於修築要塞,又讓他感到安心,判斷法國轉趨戰略守勢,不再汲汲於收復失地。他的結論與對東線戰場的思考一樣:法國絕對無力單獨發動對德戰爭,而俄國就是唯一的重要盟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880與1881年老毛奇分別寫了兩個作戰計畫備忘錄,前一個是東線的預防戰爭,在德俄敵意升高時先發制人的攻勢,後者則著重於對法單獨作戰。兩個計畫事實上是同一個兩面戰爭的不同想定,但比起先前的備忘錄詳盡許多,甚至規劃到師級單位的部署位置。東線作戰的概念與10年前相差無幾,主要是利用德奧聯軍快速的動員,將俄屬波蘭守軍加以包圍殲滅。

西線作戰計畫則反映了法軍重建的影響與要塞的角色,呈現出與東線快速機動作戰不同的概念。德法國界上矗立著現代化的混凝土要塞,而法軍在新型火砲技術上也與德國相差不遠,在東線需要擔心的長途跋涉與追擊敵軍,在西線則被空間太過狹小取代。老毛奇估計,法軍在動員之後,將達到19個軍、47萬人,若計入預期會有的後備師與新組建部隊,可輕易超過55萬野戰部隊。德國陸軍總數雖達到68萬人,但只有9個軍、34萬人可以部署於西線。雙方的龐大部隊在少數可以通過的地區交戰,很難有機動迂迴的可能性。不管是那一方採取攻勢,都得面對敵人堅強的防禦陣地,進行傷亡慘重的正面攻擊。

1881年單獨對法作戰的想定中,東線的部隊可以重新部署於西線,使對抗法國的總兵力達到16個軍,集中於洛林地區。此處依舊可以看到老毛奇對東線的顧慮,即使是單獨對法作戰,也有一半的兵力是先部署於東線的。對戰役過程的描述中,他提到如果法軍要收復洛林與亞爾薩斯,只能發動攻勢,並以此為前提進行部署。如果這是前提條件,如何確定7個軍能夠及時從東線趕到?另一個想定,如果法軍不發動攻勢,躲在要塞防線之後,則德軍將以主力前進南錫(Nancy)一線,迫使法軍接受決戰。這個想定的前提則是法軍絕不會放棄南錫,所以會接受決戰。如何能夠確定南錫有這樣的重要性?事實上從法軍第一號計畫就可以知道,法軍不會為了保住南錫而冒險一戰。沒有決戰,戰爭就不會結束,德軍就必須在法國待更久,不僅得面對實力完好的50萬大軍,俄軍也可能參戰,情況就益發危殆了。這些作戰層次的方案,最終還是無法抒解戰略上的困境:德國在歐洲的中間位置,與隨之而來的兩面戰爭危險。

*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政治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