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推動「主權基金」最困難點在於……

2020-07-08 05:30

? 人氣

筆者認為可以透過主權基金的成立,國家開拓更加寬廣的路。(資料照,富比士地產王提供)

筆者認為可以透過主權基金的成立,國家開拓更加寬廣的路。(資料照,富比士地產王提供)

日前,筆者投書關於前行政院長陳冲呼應美國商會白皮書建議台灣成立「主權基金」一文,筆者當時以為陳前院長當年已有想法卻未見採取行動,雖然呼籲蔡總統應該研究美商會「主權基金」的建議,但未能以曾任行政院長的高度提出可見的困難,甚為可惜。在該文送出後,筆者才發現去年底的總統政見發表會中,韓國瑜也曾提出了10兆規模的「主權基金」,而當時國發會回應:希望韓國瑜總統候選人提出「資金來源、投資目標,如何有效管理」,也並表示政府已推動多項產業基金,作為回應。大選早已塵埃落定,罷免也過,恐怕很難請教韓市長當時可否準備了對國發會的反問。筆者不認為蔡政府會因人廢言,乃不踹簡陋,試著去回答國發會當時提出的問題,以供各界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試著交答案之前,筆者必須把「主權基金」的概念稍微提醒一下,或許可以省去一些疑義。主權基金的全名「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簡稱SWF)是「投資於各種金融資產的國有資金。這些錢通常來自一個國家的預算盈餘。當一個國家有多餘的資金時,它會使用主權財富基金作為將其轉移到投資中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簡單地將其保留在中央銀行中或將其引導回經濟中。」這個傳統的定義,在複雜的國際政經情勢下,並不一定每一個要件都必須符合,例如何謂「多餘的基金」?某些程度,募來的資本是債務,也可以是主權基金的一部份。另外,主權基金的成立和主要目標跟國發會推動的各種投資或振興國內產業經濟應該是不盡相同的。

國發會為國家未來產業經濟的發展建構藍圖,並引導資金進入,協助業界及研究單位培訓人才,促成永續的經濟成長。但是國家經濟成長受到很多侷限,就算經歷了一段高經濟成長,不見得國家的財富可以累積,可以足夠支付過去承諾但沒能充足提存的各項福利計劃。又者,國家的經濟成長達到飽和,例如北歐很多國家長期的低經濟成長,國民所得仍然可以領先多數高經濟成長國家,高所得及優渥的社會福利制度維持很多是來自主權基金的支持。

主權基金的資金從何而來?

最常被點名的是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以台灣這十多年來的外匯存底一直保持在第五名上下,總額達4845億美元(2020年五月底全球第四,僅次於中國、日本及瑞士),很容易被要求其中的一部份(不是全部)應該可以投入主權基金。以國際間計算合適外匯準備的兩項主要指標:全年外貿金額以及國民生產毛額百分比,台灣的外匯存底長期存在超額現象,這些超額的部位相當可觀,可以考慮成為主權基金的一部份。或許政府官員自忖台灣的主權情況殊異於其他國家,必須採取更保守的政策和手段才能保障國家財政的安定。即便如此,筆者也希望看到官學界發表相關報告以解惑。


台灣的民間金融組織其實有充沛的資金,例如動以數兆計的郵政儲金、各部會轄下的各種基金,如勞保退休基金、公教退撫基金、安定保障基金等等,都有上兆或數千億的規模。行筆到此,筆者相信當時韓國瑜競選團隊中一定有智庫收集了相關資料,如果可能,或許也可以公開分享。

4年以前(2016)土耳其加入G20國家行列,開始了設立300億美元規模的的「主權基金」,公開向民眾說明部份主權基金的投資策略、價格、預計收益、贖回時點等,接受民眾認購權證。這種做法,其實也是主權基金透過發債來募集資金的方式之一。台灣長期的低利環境,對房地持續上漲,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多少要負點責任,而佈局全球投資,國家主導的「主權基金」導入,正可以稍解這個困境。

2020年6月6日,高雄市長韓國瑜遭選民罷免(AP)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見圖)在參與2020總統大選時曾提出成立台灣主權基金的政見。(資料照,美聯社)

「主權基金」投資項目

「主權基金」的投資範圍不宜與國發會產業基金重疊,而是在國家主權及風險綜合考量下,以全球金融投資為範疇,建立風險充分分散的長期資產配置。OECD呼籲也推動開發中國家應該針對各國產業經濟狀況,採行合適該國家及地區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組合。台灣處於開發和開發國家的交界地帶,強大的外匯存底實力和中高科技領頭的產業經濟,不自限於國內產業和地域經濟環境,透過全球化金融投資,更可以帶領金融產業更有信心步入國際化。

當「主權基金」相關法規研定的投資回收時點未到達前,「高波動」、「低流動」的投資資產應該可以被考慮。這兩項經過計算且可以量化而吸收的風險,理論上是長期高收益的重要來源。資產配置的變動時點和投資組調整的訂定,由專業的產官學界專家組成的管理會或工作小組研定。一般而言,「主權基金」的投資可以是傳統的債券、海內外公開股市、私募基金、不動產、基礎建設、私募基金和各種衍生金融工具。在某種程度上,「犧牲流動性」以及吸收「波動風險」的投資項目及投資組合是追求長期累積高收益「主權基金」跟一般基金投資最大的不同。

健全的主權基金管理制度

全球有90多個主權基金,總資產達到20兆美元,各國基金量體、結構和組織差異相當大。的確有幾個主權財富基金因為結構組織缺陷,政治力介入,衍生不少弊端,造成虧空或圖利特定人士。這些例子還算不少,難怪社會出現不少反對聲浪。這也是台灣對引進主權基金制度到最大心理障礙。怎麼樣的制度是最好,最適合於台灣現狀?這個問題完整的答案恐怕筆者要丟還還給產官學界專家,筆者在此願意提醒幾個原則,由各界專家共同思考及討論,以研擬出最適方案。

1. 金管會黃天牧主委不久前在一金融科技研討會上提出所謂「容錯文化」,謂「創新不可能無風險,會給容錯空間」。主權基金的管理及監理制度,固然必須嚴守不法弊端,也應該有相近的思維。

2. 追求高長期投資績效的同時,應該容許短期的虧損或震盪;

3. 當期的投資收益必不可輕易移出基金,以堅持「主權基金」的長期最高累積獲利的使命;

4.既是長期全球風險分散投資佈局,監理態度與準則應該遵守信任制度以及注重長期績效考評;

5. 專業人才選任宜跳出傳統框架,避免政治酬庸等等。
 

主權基金是為了國家財富永續的使命而創立,可以讓經濟發展難以突破的玻璃天花板解套;甚至可以為過去承諾民眾未來退休福利得以永續,否則以那些所謂潛藏性負債所背負的利息負擔,遠遠大過杯水車薪的基金資產和收入,因為主權基金的量體和特性,長期將可以逐漸彌補日益擴大的虧損。有朋友笑筆者過於天真,他認為每個執政團隊應該都有他們的智囊團對「主權基金」已經有相當的認識,而遲遲沒能提出檯面的原因應該是政治考量。

執政者獲得權力後,多數看的是如何維護既得權力、酬庸分配利益、優先推動討好選民的政策,為的是所謂長期或永續執政;當然也會懷疑使出渾身解數才推動的政策,在換了政黨執政後,或許就被推翻,既然對長期政策持續性有懷疑,吃力不討好的政策,誰要推動?全球主權基金表現好的不少,但是每年都穩定獲利的可以說沒有,誰能擔保當短期虧損出現時,主權基金的首長、團隊或政策不被更換或推翻?沒有政治互信,任何長期政策都存在極大的風險,這在過去出現了不少例子。不過筆者還是寧可天真地提出來請剛經過選舉罷免震盪後的朝野專家,多想一步,畢竟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主人,推動主權基金是有風險但是可以開拓更廣未來的路,還是得踏出第一步。

*作者為退休保險精算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