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潛艦國造風險,從台船事件看「國家隊」

2020-06-29 07:20

? 人氣

「潛艦國造」計畫啟動,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與中科院長張冠群簽署合作備忘錄,但台船是否能承擔卻讓人擔心。(資料照片,蘇仲泓攝).JPG

「潛艦國造」計畫啟動,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與中科院長張冠群簽署合作備忘錄,但台船是否能承擔卻讓人擔心。(資料照片,蘇仲泓攝).JPG

上周有上百名台船員工,在公司行政大樓前靜坐抗議公司經營問題,對於這4年多來,一直狂推「國家隊」的蔡政府而言,或許該有點「提醒作用」─別太執迷於國家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船基隆廠多名工會員工,在掛著「4年虧損120多億,鄭文隆下台」布條的廠房靜坐抗議,他們痛批董事長鄭文隆領導無方,繼續做下去台船會走向倒閉。台船則強調虧損是因為過去十餘年來全球航運與新造船市場陷入低谷,現在台船配合政府「國艦國造」與「離岸風電」政策積極轉型,改造計畫正在規畫中,公司也「聽到勞方的聲音」。

台船是一家老字號的國家隊公司,大部份都應該聽過蔣經國時代、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十大建設」,成立大造船廠中船就是其中一個建設項目,而且在此之前台灣就有一家公營的台船公司,之後併入中船。

不過中船被視為十大建設中失敗的項目,因為公營體制缺乏誘因,造成技術落後、虧損累累,到2001年政府終於難以承受,不得不推動一項龐大的「再生計劃」,一口氣裁員一半、留下的人減薪35%,才保住中船命脈。2007年在扁朝的正名運動中改名為台船,隔年股票掛牌上市。

雖然上市可視為完成民營化,但經濟部持股仍超過3成、大股東還包括中油、中鋼,台船骨子裡還是一家國家隊的公營企業,這種情況與中鋼、中華電信、多家掛牌上市的金融行庫等雷同;同樣都是披著民營的外皮,骨子裡則是公營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都是「政治任命」。

因此,這次台船因連年虧損導致工會抗議、要求換董事長,對蔡政府而言,當然是尷尬又值得重視的事件。一來台船在再生計劃、掛牌上市後,其實經營得不算太差,馬政府那幾年,每年獲利多則近20億元、少則9億元上下;虧損是從2016年開始,每年虧損從12.9億元到58.8億元不等,直接從數字來看,蔡政府任內顯然經營績效不如過往。

二來,台船是蔡政府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的負責主體、率隊大將,從潛艦產業園區落腳在台船基隆廠內、國防基金投資台船等就可看出台船的重責大任。但從台船這幾年的表現看,連續4年虧損,2年前甚至大幅減資後再增資,結果還是無能止血,是有讓人憂心之處。

請問,蔡政府把數千億元的潛艦國造等計劃托付在台船身上,妥當與否?政府是否該先評估台船的情況,到底是高階經理無能、還是公司整體的技術與體質不堪,甚至純粹就是全球造船大環境惡劣的「非戰之罪」?在評估出原因後,除了能拿出改善方案外,也可好好想想把數千億元的潛艦國造托付給台船,靠譜還是不靠譜?萬一連台船都不靠譜,就更該想想潛艦國造政策實現的機率與成本多高?合理與否?

如果再擴大來看,蔡政府這4年多一直增加各種產業「國家隊」的作法,更是必須反思其合理性與後遺症。在產業領域,蔡政府搞的農業開發公司、國際農業貿易公司、綠能國家隊、千億元產業轉型基金、台杉投顧、百億元的公股創投計劃、口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這個名單可以繼續加長。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透過紓困與振興經濟等名義,蔡政府又把國家的補貼、支撐與影響更形擴大。

不過,政府介入主導過多產業與經濟,其實潛藏相當的後遺症與問題,輕則是降低經濟與產業效率、競爭減少又讓進步更緩慢,重則是尋租誘因高於創造價值,吏治與政治因此敗壞。這些不良後遺症,當年我們都已看到,也才會有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推動。

最諷刺的是:當年推動民營化、對「黨國資本主義」批判不遺餘力的民進黨,今日竟成推動「國家隊」最力的推手,其熱衷程度想必讓推動民營化的國民黨都為之瞠目結舌,歷史的反諷與弔詭莫甚於此。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