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要力推改革還是縱容放話?

2020-06-29 06:10

? 人氣

國民黨台中市議員羅廷瑋及國民黨改革委員會青年組成員田方倫、徐巧芯、林杏兒等人25日針對兩岸論述主張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國民黨台中市議員羅廷瑋及國民黨改革委員會青年組成員田方倫、徐巧芯、林杏兒等人25日針對兩岸論述主張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近日,在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提出兩岸論述需要改革之後,顯而易見的是,國民黨內眾多人士開始向媒體放話或者網路投書,除了攻擊國民黨兩岸論述的內容之外,也針對黨主席江啟臣多有攻擊,都使得一般民眾對於國民黨的「放話文化」陋習在看眼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此現象,在筆者看來真的是惆悵無比,因為黨主席江啟臣並未提出要全面廢止「九二共識」或者完全否認「九二共識」。但所謂的「放話人士」卻將原意扭曲,到處散波「國民黨要放棄九二共識」的錯誤言論,試圖引起恐慌。其實,正也是同一批的人,長期以來嘴上喊著改革的口號,背後卻是在秘密籌劃著自己的政治前景。每當國民黨陷入危機之時,每個人都默默不出聲,生怕引火上身,但是當出現可以爭權奪利的機會,卻汲汲營營、爭先恐後,鬥得比誰都還兇。

其實可以看到,在討論如何創造和平紅利與緩和雙方敵意的部分,是沒有民進黨存在的角色與話語權,近日的「釣魚臺更名」爭議就將民進黨眾多口號中的「膨風本質」嶄露無遺。雖然國、共兩黨對於「九二共識」所產生的模糊空間各有立場,但「九二共識」在臺灣遭到扭曲,以及「一中各表」未能夠進一步發展,導致臺灣民意產生變化,讓「九二共識」在臺灣沒有市場,是國、共兩黨都需要負起的責任。

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內涵、功能以及影響,點出目前國民黨改革兩岸論述的原因,以及「九二共識」為何需要去調整。以防止一個重要的政策最終陷入政治鬥爭的攻防,從而導致整個政黨止步不前,與台灣民眾漸離漸遠。

「九二共識」的現有問題

僅為兩岸合作的基礎:1992年代表雙邊政府的國共兩黨所達成的「九二共識」,兩岸雙方願意擱置政治因素,而展開其他多領域的深度合作,至今已接近30年。不可否認的是,兩岸都將這個共識作為兩岸在多面向開展合作的基礎,並且雙邊政府也視為是建立彼此關係的橋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九二共識」的價值是在於其「求同存異」的核心內涵,且也僅僅是象徵緩和雙邊關係的開端,是一個建立兩岸合作互信的基礎,並非完全代表了兩岸的互動模式,或是體現了兩岸未來發展道路的單一性。

論述無法讓民眾認同:隨著國際局勢和兩岸氛圍的快速變遷,如此「老調重彈」,對中共政府來說是可以展現對臺論述的一貫性,但是對於民主體制的臺灣來說,真的會貼合持續變遷的民意嗎?尤其一般民眾非常關心政黨對於兩岸的態度或看法,也是選民展現投票動力的重要因素,更不用說一直在論述上無法簡潔、明瞭地向民眾訴說的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可能性,也無法因為改革喊得多大聲而有所提高。

安於現狀的結構:在國民黨提出兩岸論述改革後,大聲疾呼「沒有九二共識,國民黨就自食惡果」的這群人,是多安於現狀且不願放棄既有的利益,在質疑黨主席改革的同時,展現了位高權重的言行不一。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不能一直停留在近30年前所達成的共識,而是需要發展出一套新的論述、達成新的兩岸共識,並幫助國民黨透過新的兩岸論述爭取多數民意的認同。

馬英九(左一)、吳敦義(左二)等人仍無法認同把九二共識變成過去式。(柯承惠攝)
馬英九(左一)、吳敦義(左二)等人仍無法認同把九二共識變成過去式。(柯承惠攝)

「九二共識」的發展契機

2020大選的結果顯示,大多數民意對於兩岸議題,展現出還是關注在政治層面的爭議,而非聚焦於經貿合作。所以,以往所保有政治的灰色空間對於未來兩岸的政府來說,是不得不面對、需要運用智慧來嘗試解決的重要議題。未來的局勢發展只會越趨嚴峻,國民黨想要獲得民心、重返執政,兩岸論述是不得不加以修正的。

首先在國、民、共三黨與美國的立場方面,中共一直是以「一中原則」為主軸、「和平統一」為方法、「一國兩制」為模式,而「九二共識」僅為兩岸展開合作的前提。而國民黨則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強調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憲法,不接受「一國兩制」的模式。民進黨則希望證明的是,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依然可以展開合作,「台灣可以只是台灣」。對美國來說,僅認知到(Acknowledged)中美三公報的訴求,希望兩岸能夠和平解決爭端。

有趣的是,國共兩黨對於「九二共識」,雙方其實都將「一中各表」的內涵,展現在論述的灰色空間之中。中共對於「一中原則」的論述,文字上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政府名稱與國家名稱並非完全一致,在「中國」的全名上留有伏筆。而國民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則凸顯出了兩岸政府的對等性與中華民國的主體性,同時也展現了兩岸在「一個中國」之下的灰色地帶,是可以依靠兩岸在未來的相互協調,解決在政治層面的核心問題。

所以可以發現,其實在「一中各表」的方面,兩岸政府都保有了適當的模糊空間,這也符合美國一貫對「一個中國」與兩岸關係的認知(Acknowledged)。在兩岸不得不面對政治爭端的今日,不論是希望兩岸「心靈契合」的中共政府,或是爭取民眾認同的國民黨,都需要仰賴智慧來探討「一個中國」的實質內涵,以及「一中各表」的論述方式,這也將會是「九二共識」在近30年後能夠出現新發展的一個契機。

結論

面對敗選的國民黨,江啟臣在黨員們呼籲團結與改革的聲浪中,擔任這個百年老黨的黨主席,並且成為務實改革的核心推動者。希望藉由發展近30年的「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進一步的「求同存異」,同時也尋求臺灣青年以及社會大眾的認同,這條路線往後發展是對的。只可惜,黨內的多數權貴,卻仍然醉心於權力鬥爭之中,充斥著「放話文化」的種種跡象,使得「團結」僅展現在口號之上,鬥爭的醜陋樣態也讓一般民眾一覽無遺,厭惡國民黨的印象不斷加深。

當然,也可以認為,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此次提出希望發展兩岸新論述,是一次對藍營的檢驗,檢驗它們到底是對國民黨核心價值的認同,亦或在根本上只是捍衛了自身的利益。而檢驗結果毋庸置疑的是,順應著國民黨長期以來的「放話文化」陋習,將使得原本暗藏的蛛絲馬跡嶄露無遺,那些大聲疾呼要「搶救」九二共識的黨內人士,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作者為留美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