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配合法律分享您的資訊」FaceApp「性轉」功能捲土重來,使用者隱私有保障嗎?

2020-06-27 09:00

? 人氣

FaceApp最新的使用者條款看似因應過去的批評做了大幅度調整。但是在使用者條款中仍有一項引人注目:「我們可能會為了配合相關法律、呼應法律要求、遵從法律程序等,被要求使用與分享您的個人資訊,例如回應政府當局的傳喚或指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隱私權條款有無約束力?

德國之聲記者就此詢問資訊安全專家,在這項條款之下,使用者權益被保障的程度有多少?資安專家表示:「世界各地的政府要求廠商提供資訊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威脅利誘,一個是按照法律程序;如果是威脅利誘的話,不會留下痕跡。依法辦理的話,就要看是哪個國家、用的是什麼法。」資安專家舉例,像是美國有「外國情報偵察法」(FISA),政府若要取用某個私人企業或App的資料,需要經過外國情報偵察法院(FISC)判決批准。而法院的判決也可能加注封口令,要求私人企業不可以對外公開自己收到判決書。

至於比較不法治的國家,「像是中國或俄羅斯,很可能大家就會直接配合,政府也不用什麼法就可以索取了。」

尤其像FaceApp這種APP,其開發商與使用者處在不同國家的狀況,使用者不但難以察覺開發商的違規行為,也很難進行跨國訴訟。他說:「使用者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驗證開發商有無遵守隱私權條款,就算違反條款,也很難讓開發商負上刑事責任。」

對許多網路使用者而言,自己的臉被某個私人企業違規存取,到底有什麼實質而直接的傷害?資安專家回答,使用者的確很難感受到App違反條款的傷害。但是,他仍然警告使用者放眼未來,他說:「一個人對隱私的界線是有可能隨時間改變的,但是資料應用方式會推陳出新,你現在不可能知道未來有哪些應用是你不能接受的。」

他舉例,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已經有能力從三公尺外拍攝的照片中,分析出可供辨識的指紋,這個新技術也可以應用在舊照片上。因為資料一旦流出,幾乎不可能完全刪除,也沒辦法控制持有資料者會拿去做甚麼應用,這是使用者在使用網路服務時需要具備的觀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