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中印老二老三又互毆,兩國矛盾決定大東亞未來

2020-06-30 11:10

? 人氣

習近平(左)鼓吹中國夢、莫迪(右)大打民粹牌,激化中印兩國人民對立。(美聯社)

習近平(左)鼓吹中國夢、莫迪(右)大打民粹牌,激化中印兩國人民對立。(美聯社)

正當中國在多項問題上面臨美國壓制之際,中國西部邊陲阿克賽欽地區爆發了一九六二年以來中、印之間最嚴重的邊界衝突。中國和印度的「龍象之爭」,繼二○一七年的「洞朗對峙事件」後,再次成為國際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沒開槍卻釀雙方近年最嚴重死傷

這次事件的大背景,是最近十年中國在領土問題上四處出擊。一三年中、印在克什米爾的拉達克(Ladakh,印度控制)和阿克賽欽(中國控制)雙方「實控線」附近發生對峙,這個荒蕪地帶開始受矚目。

此後印度不斷增加對克什米爾的控制力,原因之一是應對中國威脅。去年印度廢除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變成中央直屬,引發印、巴緊張。去年四月印度在中、印邊境修建一條公路,大大增加了印度在這個地區的動員能力,也引起中國擔憂。

在2017年的中印邊境衝突後,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附近的班公錯湖附近豎起「永不放棄」的旗幟。(美聯社)
在2017年的中印邊境衝突後,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附近的班公錯湖附近豎起「永不放棄」的旗幟。(美聯社)

近一輪衝突始於今年五月五日,印度在西線拉達克中印實控線附近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進行建設工事,引來中國邊防部隊干預,雙方打鬥。第二天,雙方又在東線錫金邊境爆發衝突。

雙方在六月六日進行「軍長級會議」磋商,暫時達成共識。想不到在六月十五日晚上到隔天凌晨,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再次發生衝突。事件過程大致是:印度繼續工程,中國派人帶著「狼牙棒」 夜襲,雙方互擲石頭攻擊;同一時間另一衝突地點在山脊,雙方都有人掉下懸崖。

這次衝突是中、印近年來後果最嚴重的一次。雖然沒有開槍,但根據最新資訊,印度至少二十人陣亡。印度國內群情激憤,掀起反中高潮。中國不肯透露傷亡人數,但據說也有多人傷亡。

根據《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的說法,中國不公布數字是為了避免刻意比較,試圖在國內讓事件降溫。但中國國內媒體已開始力數印度的「黑歷史」,製造輿論。雙方外長也展開唇槍舌戰。

這次衝突的直接原因是領土爭議。中國是全球陸地邊界最長的國家,以長度計,中蒙、中俄、中印邊界分列前三。中、蒙間沒有邊界爭議。中、俄歷史上有東段和西段的領土爭議,面積多達一五○萬平方公里。但一九九○年代的談判中,中國基本放棄東段外滿洲領土要求,二○○五年最終解決爭議。

蘇聯解體後,西段領土爭議大部分變成中國和中亞各國的爭議,它們大多在千禧年前後解決。

中印爭議領土從未簽字劃界

中、印領土爭議是中國尚存的領土爭議中涉及面積最大的。中國一般認為分為三段。東線爭議是「藏南」,即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目前基本上依照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由印度控制,面積約九萬平方公里。中線是四個離散的印、藏交界地區,面積約兩千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印度控制。

這次發生衝突在西線,中國稱阿克賽欽,印度認為是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現在主要由中國控制,面積約三萬平方公里。

印度認為還有三個領土爭議和中國有關,它們都牽涉到棘手的「三國交界點」問題:一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一九六三年中巴劃界協議把喀喇崑崙走廊劃歸中國,面積約五八○○平方公里。印度認為整個克什米爾都是印度的,不承認該協議,也不承認協議中的「三國交界點」。

第二是中、印、不丹間的三國交界點,二○一七年的中、不洞朗危機正發生在此處,印度為不丹出頭對抗中國。

第三是中、印、尼泊爾的三國交界點,最近尼、印領土爭議激化的焦點卡拉帕尼正在此處。後兩者涉及的面積都不大,也非中、印兩國直接的領土爭議,但戰略位置重要,也成為兩國交鋒的角力點。

中、印領土爭議比中、俄領土爭議更複雜、難解。以國際法角度,一九九○年代中、俄談判前,雙方領土基本都有沙俄和滿清的條約為準,之所以成為爭議無非是中國認為「不平等條約」不能作準,中國首先就理虧。

忌憚俄國卻看不起印度阿三

而中、印領土爭議地段從未劃界,沒有明確的是非標準。東段的麥克馬洪線有一九一三年英、藏、中三方草簽協議,但中華民國最後未簽字;《西拉姆條約》上只有英、藏兩方,中國不承認。西段拉達克地區更從未劃線,印度主張的依據是一八六五年英國人單方面劃定的詹森線(Johnson Line)。

此後英國提出麥卡特尼—麥當勞線(Macartney-Macdonald Line),從詹森線後退,把阿克賽欽一部分讓給清朝以換取其他利益,但清朝未理會。現在中國實控線和主張線比麥卡特尼—麥當勞線占更多土地,於是雙方都覺得自己才是理直氣壯的一方。

在國民心理上,中國一向對「戰鬥民族」俄羅斯有心理劣勢。中國人也心知肚明所謂「收復失土」不過是說說罷了。

相反,中國人一向看不起「印度阿三」。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中國戰勝,更看不起印度軍力。在中國宣傳中,印度常被用於證明「共產黨好,民主制度差」的負面教材。現在高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民更無法接受向印度妥協。

在解決中、俄領土問題的九○年代,資訊相對不發達,中國政府還可黑箱操作;現在即便中國管制網路再厲害,也很難搞祕密外交。

印度總理莫迪為陣亡官兵默禱,並稱關於領土與主權「一寸也不能讓」。(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為陣亡官兵默禱,並稱關於領土與主權「一寸也不能讓」。(美聯社)

印度則一向視六二年是奇恥大辱,數十年來厲兵秣馬。在民粹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後,以「印度崛起」塑造印度民族主義。在信息開放的印度,比中國更沒有退讓空間。

二○二○年以來印度反中情緒更高漲。中國資本和商品湧入印度,引發印度人反中國貨高潮。印度人對中國科技產品帶來的資安威脅尤為敏感,「一鍵移除中國手機應用軟體」爆紅。武漢肺炎傳入印度,感染人數高居全球第四,印度全國閉關,大批人失業,更直接激發反中情緒。

對中國來說,防止這次衝突升級固然重要,如何定位中印關係更重要。

中、印同為「十億人口級」大國,也都擁有核武。同為「金磚國家」,中國國民生產毛額(GDP)高居世界老二,印度去年剛超過英國成為老五。由於印度人均GDP尚低,發展潛力尚在中國之上。加上印度不像德、日有政治的歷史負擔,日後總體實力可望超越德、日成為「老三」。

中、印都是天生大國,自然都有稱霸一方的抱負:中國夢想「偉大復興」,不但主宰東亞,還要透過一帶一路向西亞和印度洋擴張。印度則是南亞霸主,認為印度洋是「印度的洋」,與中國利益迎頭相撞。

中國支持印度死敵巴基斯坦,拉攏小國緬甸和尼泊爾在南亞對抗印度。印度則和美、日、澳搞印太戰略,還拉攏越南對抗中國。習近平修憲後可以永續主席,莫迪在印度的選舉制度下,只要選舉勝利,可以一直當下去。

老大扶植老三擠掉老二?

老大和老二之爭固然激烈,但老二和老三之爭也不可小視。美、中畢竟隔了一個太平洋,並非沒有退讓空間;中、印則是鄰居,還有難解的領土爭議及歷史恩怨,以及國際定位和勢力範圍的衝突,雙方迎頭相撞。

更何況老大扶植老三擠掉老二是常見的套路。中印矛盾比美中矛盾更深刻、更難調和。可以說,中印關係將會是大東亞地區最重要的關係,直接定義大東亞地區的走向。但中國在戰略上從未把中印關係放在重要位置,這次應是深思如何全面調整的時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