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專欄:中共軍機連續入侵的三個意圖

2020-06-23 15:10

? 人氣

共軍軍機頻繁進入我防空識別區,可能在對我軍進行壓力測試。(翻攝自中國軍網)

共軍軍機頻繁進入我防空識別區,可能在對我軍進行壓力測試。(翻攝自中國軍網)

從六月九日至十九日,共軍軍機在短短十一天內,六度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甚至從十六日至十九日,連續四天都派遣軍機進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共軍軍機頻繁進入我防空識別區究竟所為何來?有推論指出,共軍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美軍軍機頻繁進入南海和中國大陸周邊空域的回應,甚至是執行對美國軍機的監控警戒任務。在相關各方仍未釋出足夠的資訊,例如中共與美國軍機的詳細航跡,特別是進入我防空識別區時間點的情況下,此一推論雖說看似合理,但還是無法釐清下列兩項疑點。

不排除是中共擘畫已久的舉動

第一,為何中共軍機在執行監控或回應美國軍機任務時,非得進入我防空識別區,尤其是海峽中線南端與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之間的空域?

第二,事實上,美軍的軍機似乎未受到中共軍機多大的干擾。例如十八日當天,根據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SCS Probing Initiative)平台所公布的訊息,美軍RC-135U電子偵察機根本形同直接朝廣東前進;而不論美國或中共官方,迄今都沒有主動發布或對媒體透露美軍軍機遭中共干擾的消息。

相較之下,在二○一二年九月至一四年年底日本「國有化」釣魚台爭議期間,共軍軍機在東海曾數度與美、日軍機短兵相接,甚至出現空中接近等危險動作;而雙方也不吝於透露細節,以便透過輿論歸咎對方,並累積對己方訴求有利的事證。

因此,中共軍機連日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不排除是中共擘畫已久的舉動,主要目的是將其軍機在此空域的活動常態化。美軍軍機近幾個月頻繁進出南海與中國大陸周邊空域的行動,可能只是催化了中共高層決定將計畫付諸實施。

中日兩方在釣魚台海域動作頻頻。(美聯社)
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後,共軍軍機與美、日軍機數度在東海對峙。(美聯社)

釣魚台爭議,共機侵入施壓日本

事實上,中共藉派遣軍機進入特定空域,以支援其對爭議地區的主權訴求,甚至進行「強制外交」的情形,早已屢見不鮮。前者如一六年派遣轟6K戰略轟炸機前往黃岩島巡航;此外,自一九年起,即常態化從海南島派遣高新六號反潛機執行南海巡邏任務,還宣稱光是在一九年,該部隊戰備起飛即高達數百架次。

後者是在日本「國有化」釣魚台爭議期間,中共藉增加軍機在釣魚台周邊空域的活動施壓,並挑戰日本對釣魚台周邊空域的掌控。依據日本防衛省的統計,爭議期間,日本戰機緊急升空監控進入(或迫近)日本防空識別區的中共軍機次數,高達一○八二次,占同期緊急升空總數的五一.○一%。

在爭議發生前的一○年四月至一二年三月底,緊急升空監控中共軍機的次數僅二五二次,比例為三一.○七%。若以月平均數來看,爭議期間日本戰機緊急升空監控中共飛機的月平均數高達四十四次,而爭議發生前只有十一次。

除派遣軍機頻繁進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區,從一三年開始,共軍空軍和海軍航空部隊為支援日本與美國的「強制外交」,還實施至少二十五起具針對性的「空中示威」行動,動用軍機及無人飛行載具約一二○架次,更數度引發空中對峙的緊張場面;不僅對日本和美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大幅增加爭議升高為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共軍軍機的行動,對後來美國為避免捲入衝突,決定出面說服日本妥協,默認對釣魚台的掌控遭中共侵蝕,發揮了顯著的效果。

2015年4月,美國與菲律賓兩棲艦艇在南海黃岩島附近進行演習,劍指中國。(AP)
中共派遣軍機進入特定地區空域,藉以宣示主權的行徑,也出現在同樣存在爭議的南海。圖為美國與菲律賓兩棲艦艇在南海黃岩島附近進行演習,劍指中國。(美聯社)

若共軍軍機連日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的行動,確實是中共擘畫已久、讓其軍機在此空域的活動常態化之圖謀,則可能的目的包括:

第一,希望藉軍機常態化進入該區巡弋,逐步發揮「蠶食」的效果,然後在情勢有利時,一舉掌控該空域並拒止對手(我軍甚至美軍)進入。

第二,確立在周邊空域巡邏活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做為中共意圖建立其對台灣法理管轄的舉措之一。

第三,暗示北京已經為衝突做好準備,可在必要時採取行動,做為「強制外交」施壓的手段,以說服華府出面勸台北妥協。

增加機種頻率對我「壓力測試」

我方也必須開始思索,共軍軍機日後進入我防空識別區西南角的行動,將從目前少架次、少數機種的型態,逐漸擴充為多機種、大批次軍機參與的體系化操演;甚至將我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內空域,劃入空中對抗操演或一定規模以上的海空聯合演習之演習範圍內,以對我軍進行「壓力測試」的可能性。例如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共就在單日內出動逾四十架次軍機,輪番前往釣魚台周邊空域,讓日本戰機疲於奔命,被日本視為「空前的威嚇行動」。

特別是在當前兩岸嚴重缺乏互信,也不存在「軍事意外防止機制」的情況下,該如何調整、擬定國軍的應變計畫,以便在維持現有空防縱深的同時,又能防止讓意外升級為雙方都不想要的衝突,就成為我國安高層嚴峻的挑戰。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