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箏專文:秦朝滅亡之謎─烏合之眾如何一路挺進函谷關?

2020-06-27 05:50

? 人氣

史學家對於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筆者認為秦國之所以覆亡是有其歷史因素。(資料照,美聯社)

史學家對於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筆者認為秦國之所以覆亡是有其歷史因素。(資料照,美聯社)

1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古以來,大家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不一。

有人說秦始皇開創了大一統的時代,有著不世出的豐功偉業;有人說秦朝苛政猛如虎,秦始皇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大家可得設身處地的想一想。

秦滅六國,君臨天下,幾年之間,徵發四十餘萬人築長城,三十餘萬人修直道,七十餘萬人建阿房宮、始皇陵;為了北擊匈奴、南戍五嶺,前前後後又徵調了一百多萬兵士、民伕。

當時全國人口大約兩千多萬,青壯男子頂多只有五百萬左右,就等於每兩名青壯男子當中就有一人被徵調去打仗、做苦工,因公殉職的只能得到一百二十錢撫恤金。

此外,秦法有多麼嚴苛?隨便舉個例子:三人以上聚在一起飲酒作樂,就是犯法。按照這個標準,當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罪犯,都該被派去建築阿房宮。

總而言之,秦始皇根本是把六國的百姓當成了畜生。

但老百姓難道都是木頭、泥巴做的,胸中沒有一點點的怒氣與怨氣?就算是一鍋泥巴漿,煮久了也會沸騰吧。

再說到秦始皇的豐功偉業,修建阿房宮、始皇陵,都是為了滿足他個人的私欲,跟天下大勢無關,至於築長城、修直道、車同軌、書同文,倒是奠立了往後各朝各代的基礎。

然而,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是趙國、魏國或不管哪一國統一了天下,他們的君王難道不會做同樣的事?

燕、趙各國本來就有防範北方遊牧民族的城牆,秦朝只是把它們連結在一起而已;修馳道與直道、車同軌,則是最基本的交通建設;書同文就更必需了,中央政府下達的命令,怎能讓國內許多地區看不懂?

所以,換了別國的君主統一天下,這些事情也一定都會做,但會不會跟秦始皇一般驅役百姓如豬狗?可就很難說了。

表面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底下暗藏著⋯⋯(圖/大是文化提供)
秦始皇留給後世的公績之一是萬里長城的修築,但筆者以為即使是別國軍主一統天下也會做同樣的建設。(資料照,大是文化提供)

2

秦朝是怎樣滅亡的?大家想必耳熟能詳。

根據《史記》的記載大致如下:

西元前二一○年七月,秦始皇於巡行天下的時候病死了,二兒子胡亥假傳聖旨,殺了他的哥哥扶蘇,繼位為帝。

一年後(西元前二○九年七月),陳勝、吳廣兩個「屯長」,率領九百名戍卒前往「漁陽」去當邊防軍,因為天下大雨,延誤了行程,按照嚴苛的秦法,這些人統統都會被處死刑,於是陳、吳二人便鼓動大家:「反正都不免一死,不如揭竿起義。」

這九百人的雜牌軍一經發動,鄰近郡縣的老百姓就跟鍋中沸騰的泥巴漿一樣紛紛響應,聲勢越滾越大,不消多久就聚集了十幾萬人。

秦朝的地方軍不堪一擊,竟被這群雜牌軍打得節節敗退。

陳勝志得意滿,建國「張楚」,並派遣一個名叫周文的將領率軍西征大秦首都「咸陽」。

周文一邊向西推進,一邊徵召各地的亂民,號稱擁兵數十萬,似乎不怎麼費力的就通過了「函谷關」,推進到戲水東岸(今日臨潼附近),距離咸陽只剩五十公里左右。

二世皇帝胡亥慌了手腳,「少府」章邯建議:「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立刻徵調在「驪山」為始皇陵覆土的幾十萬名囚犯為兵,以章邯為指揮官,司馬欣、董翳為副。

形勢頓時逆轉過來。已攻下不少城鎮的雜牌軍成了既得利益者,囚犯軍反而懷抱「反正不免一死」的心理,雖然倉卒成軍,仍比周文的雜牌軍高出一籌,一戰而勝,雜牌軍退出關中,章邯率軍追擊,周文退到澠池,自殺身亡。

陳勝、吳廣的義軍從此連敗不止,陳勝被他的馬車駕駛莊賈所殺,「張楚國」煙消雲散。

但各地蜂起的義軍與故六國宗室據地稱雄,各自為政,大有恢復當年戰國七雄的態勢。

西元前二○八年,以項梁為首的楚軍,擁立當年「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

這個新建立的「楚國」實力最強,麾下有兩名大將─劉邦、項羽。

西元前二○七年九月,秦朝的權臣趙高殺了胡亥,繼位者子嬰又殺了趙高。沒多久,劉邦率兵攻入關中,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接下來就是大家更熟悉的「楚漢爭霸」,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劉邦(圖/維基百科)
漢高祖劉邦(見圖)在楚漢爭霸中擊敗項羽,成為中國首位平民皇帝。(資料照,維基百科)

3

以上這段記載,我反反覆覆的不知讀過多少遍,總覺得其中缺漏很多,有些地方甚至太不合情理,主要就在周文西征這一段。

周文本來是「戰國四大公子」之一楚國「春申君」的食客,並未真正帶過兵、打過仗,只善於紙上談兵,但因陳勝的手下都是烏合之眾,沒有富於經驗的軍事專家,大約聽說過周文的名聲,便委以重任。

大家別忘了,此時距離「大秦」統一天下才只十二年。

秦國既有能力吞併六國,奪取了六國全部的資源,以當時的國力、軍力、經濟力而言,應該都在鼎盛時期,為何竟無法擊敗陳勝的雜牌軍?

當然,各朝各代的兵力分配都是以防衛首都的禁衛軍最強,邊防軍其次,駐守內地的地方軍則最為孱弱。

陳勝、吳廣造反的區域只在當今河南省一帶,十二年間享受著太平歲月、沒打過任何一仗的地方軍就像一堆廢物米蟲,敵不過「反正不免一死」的農民軍,並不令人意外。

後來,西漢末的綠林、赤眉,唐朝的安祿山、黃巢,北宋末的金兵,元末的紅巾,明末的流寇,清朝的「太平天國」,也都遭遇到同樣的廢物。

但率軍西征的周文可不一樣了,他將要面對的是駐守在首都咸陽附近、最精銳的禁衛軍,而且還得先攻克天下最險要的「函谷關」,才能進入關中平原。

這函谷關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戰國時,其餘六國經常興兵攻秦,卻從未能過得了這一關。西漢才子賈誼的《過秦論》裡寫道:六國「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

然而,周文率領的烏合之眾一路向西,他們是怎樣通過函谷關的?《史記》完全沒有記載,似乎未打一仗、未損一卒,就輕輕鬆鬆的通過了這道天險,守關的秦軍難道都在睡覺?

繼而,周文挺進到戲水,距離咸陽只剩五十公里左右。

秦朝的反應是什麼?「今發近縣不及矣」,也就是說,調集咸陽附近郡縣的軍隊前來勤王,已經來不及了,只得徵召正在做苦工的囚犯組編成軍隊禦敵。

這又怪了,禁衛軍在哪裡?

正值強盛期的帝國首都附近,怎麼會沒有禁衛軍呢?

太違反常理了!

秦朝的中央禁衛軍分成郎衛、宮門衛屯、首都衛戍軍三種,總人數應該有多少?不見史籍記載,但邊防大將蒙恬被二世胡亥賜死之前曾說:「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今臣將兵三十萬」,可見蒙恬率領的邊防軍就有三十萬,以此推測,中央的禁衛軍最起碼不會少於十萬。

他們都跑到哪裡去了?竟要囚犯代替他們去打仗!

甚且,不但沒有半個兵,也沒有半個將領。

胡亥派出了「少府」章邯當囚犯軍的指揮官。

少府是幹什麼的?

秦朝時的「九卿」─郎中令、太僕、衛尉、廷尉、奉常、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類似如今行政院的各部會首長。

少府為九卿之一,職責是「掌山林、池澤之賦以給共養」,也就是水利會、漁會、林務局的主管官員,還要管理各地的手工業,但他並非財政部長,徵得的稅收全部歸入皇帝的私人帳戶,說穿了,就是掌管皇帝私房錢的會計主任。

危急存亡之秋,居然派了個會計去當指揮官?

大秦的戰將何其多,雖然胡亥殺了蒙恬、蒙毅兩員大將,但並沒有整肅其他將領的記載。

至於兩個副指揮官,司馬欣是牢頭,多半是要借重他管理囚犯的經驗;另一個董翳,官居「都尉」,總算是個職業軍官,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師長。

這樣的三個指揮官,就成了拯救大秦帝國危亡的支柱。

這會不會太荒謬了?

如果說,禁衛軍的兵卒都被調派到外地去打仗,總該有老將、大將留在首都;如果將領們都被胡亥殺光了,也該會有兵卒留下來。

沒有兵,也該有將;沒有將,也該有兵,怎麼會統統都不見了呢?

如果說,禁衛軍曾經跟雜牌軍交過鋒,結果禁衛軍跟地方軍一樣窩囊,打了個大敗仗,《史記》為何隻字未提?禁衛軍全軍覆沒,倉卒編組而成的囚犯軍卻能一戰而勝?簡直匪夷所思。

更離奇的是,兩千多年來,居然沒有一個專家學者對這怪異的情況發出疑問。

4

千古最大謎團!到底怎麼回事?

我以小說家的身分做出的揣測如下:

秦人向來有殉葬的風俗,我說的不是強迫性的「殺人以殉」,而是自願「從死」─追隨偉大的領袖於黃泉地府,不但生前要服侍護衛他,死了之後也是一樣。

秦始皇在秦人心目中的偉大地位,比起二戰時希特勒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肯定要高出一百倍不止。

當秦始皇的死訊傳出來以後,跟皇帝最親近的禁衛軍上上下下如喪考妣,是必然會產生的心理狀況,而這種情緒會跟病毒一般傳染蔓延,從將領至兵卒,都陷在同樣的漩渦當中。

雖然早在秦獻公元年(西元前三八五年)就頒發了「止從死」(不准活人殉葬)的命令,但是對於自願殉葬的人來說,這命令根本如同廢紙─我都已經準備去死了,你還能把我怎麼樣?再殺我一次?

於是,當秦始皇的棺槨運入陵寢之後,禁衛軍也排列好隊伍,浩浩蕩蕩的跟著進入,正如從前護衛活的始皇帝一般。

胡亥必定會派人來勸他們離開,但誰會聽他的?你胡亥是個什麼東西呀?

指揮官一聲令下,十幾萬兵士排排站定,陪著主上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陵寢入口的大石落下,不需幾個鐘頭,陵墓內的氧氣就會耗盡,十幾萬名勇士紛紛倒地身亡。

如果將來發掘始皇陵,看見通道上除了築陵的工匠與「後宮無子者」的屍骨之外,還整整齊齊的排列著十幾萬具全副武裝的白骨,千萬別太驚詫。

20200622-《 十大歷史謎團》(印刻出版提供)
《 十大歷史謎團》正面封面。(資料照,印刻出版提供)

*作者為知名電視電影編劇與小說創作,1980、90年代活躍於文壇,曾獲洪醒夫小說獎。曾七次獲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以及法國杜維爾亞洲國際影展最佳編劇獎。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十大歷史謎團》(印刻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