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十評國民黨兩岸新論述

2020-06-22 07:10

? 人氣

十、一起打破統獨僵局,走出一條更好的道路是對的方向

最後,國民黨主張:打破統獨僵局,走出一條更好的道路。兩岸小組成員認為,目前不可能統也不可能獨,或許有第三條路可走,這部分可以有許多想像,例如暫時擱置主權爭議,先在政治和經濟制度與治理方面良性競爭,再和平協商如何處理未來關係,可考慮類似歐盟或邦聯。在十個要點中,也許這將是最具指導性的宣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這樣的思維不幸還有受陳腐觀念宰制的一面:例如思考兩岸關係先天受到既存法律和政治概念如聯邦,邦聯的綁架。但另一方面,也有其進步的一面,例如不再在統獨的抽象框架分析問題,轉而探討兩岸為和平共處應該是什麽樣的實質關係。這個實質關係的實現需要兩岸雙方共同的努力。 因此,目前依照傳統的説法固然不能統也不可能獨,但是爲了排除武力衝突的潛在性,必須開始邁向既能統又能獨的方向努力。所謂既能統又能獨的真正意思是兩岸的和平共處必須同時滿足統獨的成分,兩岸既不是法律及政治上完全分割,台灣又能同時當家作主。

在大一統式的單一國和法律及政治上完全切割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所謂 「主權獨立」 的臺獨之間,其實是猶如一片光譜,可以有無限想象空間的安排。更不限於以現成的聯邦,邦聯, 甚至歐盟等範疇來套用現實的做法。

由於篇幅的限制,此處只提出基於故意是模糊的觀念:「國中之邦」 (federacy)的設計, 意在抛磚引玉。在消弭族群衝突的努力和設計之中,「國中之邦「的構想 既不是邦聯, 也不是聯邦, 也不是囯協。可以想象:國中之邦的安排如果適用到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與過去有人提倡的中華聯邦不同,并不改變或不必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單一國設計,而只是在中國觀念之下融入台灣成爲中國的國中之邦的台灣。台灣因此不是單一國的省,特區,或自治區。在此種安排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聯邦或邦聯,而台灣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囯的中央政府與台灣之成爲國中之邦有了特殊關係。台灣成爲中國概念之下的國中之邦,不獨立於中國之外,但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與台灣當局協議之後同意的憲法保護的特殊權力。如果必須勉强套用舊思維,理論上可以視爲類 (半)主權政治實體。這種安排,是在最大程度上,同時成就台灣不分離,中國統一,與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

結語:

兩岸關係是極具爆炸性,但一定必須和平解決的複雜問題。無論情感的磨合,制度的安排如何妥當,歸根究底北京必須修正許多人視爲天經地義的大一統單一國影像,好像非如此就是臺獨,失去台灣,喪失民族尊嚴等等自我想象,自我灌輸的思想牢結。而台灣的很多人則應該放棄,好像可以罔顧現實,在真空裏存在的所謂 「主權獨立」(不論是台灣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空中樓閣。一國兩制不是只有誰説了算,一國可以是浮動的觀念,兩制更是涵蓋無數的排列組合。重要的是:一國兩制不能以習慣的思維視爲靜態的觀念框架, 而是不强加不强求的動態過程,目的在為廣大人民消弭兵災,和平共處。

*作者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律師,前法學教授,曾任陸委會諮詢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