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二)

2020-06-28 07:10

? 人氣

戰役初期的6月26日,奧軍錯過了攻擊孤立的普軍第2軍團的機會,到了7月2日,就被迫進入不利的位置,只能打一場防禦性會戰。普軍因此得以展開兩個大型機動,一個將敵軍正面牽制住,另一個進行大規模側翼攻擊。老毛奇已完全失去與各軍指揮官的通訊,只能派出騎馬的信使傳遞命令,如果戰事持續更久,戰局發展可能會完全失去控制。從十九世紀的戰爭背景來看,老毛奇對時間、空間、兵力的運用的確獨樹一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薩多瓦會戰(Battle of Satowa, Battle of Königgrätz位於今日捷克境內)之後,普軍有46個月來消化這場戰爭的教訓。在這段時間內,戰時動員的兵力由28萬人迅速膨脹為80萬人。從拿破崙戰爭的規模成長到接近二十世紀的標準。北德邦聯(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的陸軍包含12個野戰軍指揮部:普魯士8個(第1到第8軍),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第9軍,漢諾威第10軍,黑森(Hesse)—拿紹(Nassau)—法蘭克福(Frankfurt)第11軍,薩克森(Saxony)第12軍。這些野戰軍都同時包含現役與後備役兵力,從本身駐地徵召兵員。在柏林之外,這12個軍共有27個同等規模的師,與2個騎兵師。此外還有由軍管區加以組織的216個民兵營。

「薩多瓦戰役」油畫。(取自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薩多瓦戰役」油畫。(取自取自Wikimedia Commons)

雖然軍隊的規模擴大,但陸軍並未使用全部的人力資源。全民兵役制規定3年的現役常備兵役,之後是4年的後備役,再來則是5年的民兵役。這12年構成戰時可動員的全部兵力。然而,在每年17萬合格入伍男子中,只有93000人被徵兵,因為1867年的陸軍法規定承平時期總兵力不得超過北德邦聯總人口的1 %上限。隨後數年,這個限制一直是軍力擴張的阻礙。

野戰軍的編制使普魯士陸軍的組織方式拓展到其他德意志邦國的軍隊,但普魯士參謀本部才是真正讓德國新陸軍產生一致性的要角。因應部隊的擴大,參謀本部也成長到101名軍官,其中46 %在柏林,54 %在部隊參謀部。參謀本部與部隊參謀部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中央集權,部隊參謀部仰賴本部提供專業知識與器材工具,參謀軍官待在本部受訓的時間也延長。

科學業務第二部門,又被稱為地理—統計工作組,由地圖測繪專家希多(Emil von Sydow)領導,地位變得更加重要,下轄鐵道管理與動員兩個局處。雖然在老毛奇為青年軍官的時代,測地部門是新進參謀必經的訓練,但1867年之後情況改變,只有三分之一的新進參謀由第二部門開始其職業生涯。這個部門的升遷速度較慢,而人員也傾向留在本部,不輪調到野戰部隊,這也加強他們自詡為技術專家的身份認同。地圖測繪任務也開始由民間專家,而非軍人來主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