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成專文:韓戰為何成為「被遺忘的戰爭」—兼評于勁著《厄運》

2020-06-18 05:50

? 人氣

1952.04.09,林學逋、張振龍與曹力行遺體。(作者常成提供)
1952.04.09,林學逋、張振龍與曹力行遺體。(作者常成提供)

關於林學逋遇害的報導最早出現在1953年3月31日的《人民日報》,新華社引用被中朝方俘獲的戰俘特工、前戰俘營警備隊員(即李大安的打手)曹經國的供詞,稱「林學普臨死時還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而隨後的兩次報導並未提供更多細節。在1998年出版的《考驗》中,張澤石、趙國璽和丁先文撰文〈不畏強暴的林學逋〉,但三名作者都不在遇害現場,該文亦未明確引用目擊者的敘述,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陷。而《厄運》卻有兩份獨家的第一手材料:來自林遇害過程目擊者梁光輝的口述(頁298)和林棄屍目擊者余昌智的法庭供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學逋屍檢報告。(作者常成提供)
林學逋屍檢報告。(作者常成提供)

以林學逋遇害案為例,我們可從口述歷史與檔案材料兩方面來討論《厄運》的史料價值。儘管該書是一部報告文學作品,但于勁的研究方法其實與優秀的歷史學者無異。她「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廣泛訪問親歷者,蒐集檔案材料。首先,于勁在1985至1986年行走全國各地,採訪了近百名戰俘,包括在川西小城丹棱縣找到的「梁瘋子」梁光輝。此時,這些倖存者剛剛擺脫毛澤東時代磨難,年齡大約五十多歲,仍屬壯年,記憶依然清晰。

我從2008年開始在各地尋找、訪問志願軍戰俘倖存者,幾乎每到一地,當地的戰俘就會回憶起當年接受于勁訪問的情形。我很快就意識到其實我是在追隨于勁的足跡,但已很難複製她二十多年前的鮮活記憶。當年的受訪人不少已經過世或不斷凋零,包括趙佐端、孫振冠等戰俘營領袖以及梁光輝等關鍵證人,而健在者的記憶也不免有所退化。這十年間,我一共訪問了九十餘名前志願軍戰俘,包括在大陸的三十一人(其中包括十二人曾受于勁訪問)、台灣五十五人、美國一人、阿根廷一人,以及四名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朝鮮人民軍戰俘,另有一名聯合國軍從台灣聘用的文職翻譯,一名美軍翻譯與一名美軍警衛。我的口述訪問在廣度上超過了于勁,但多方材料的互証卻多次證明《厄運》的可信。

我雖然未能找到林學逋遇害的目擊者,但在台灣找到了在林被殺後幾分鐘到達現場的兩名戰俘。楊樹芝曾任72號戰俘營第一大隊大隊長,林學逋曾擔任其翻譯,二人關係良好。據楊回憶,事發當晚,他聽聞林學逋被抓走,立即趕去營救,卻晚了一步,趕到時林已經躺在血泊之中。此時李大安正帶著打手用棒球棒毆打另一個戰俘,此人高喊「毛主席萬歲!」結果被打得腦漿迸裂。另一位受訪人趙英魁被押送進行刑的禮堂時聽到有人高喊「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進去時兩人「已經不動了,沒氣了」。綜合戰俘營當局的屍檢報告、《厄運》以及以上口述,基本可以證實林學逋與另一受害人張振龍(或張振竜)臨死前高喊口號的記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