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李登輝紀實18》「兩國論」是李登輝最後的豪賭

2020-08-01 14:00

? 人氣

李登輝打出的「兩國論」是一石多鳥的牌。(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打出的「兩國論」是一石多鳥的牌。(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前總統結束了他98年的風雲一生。

在《新新聞》於1987年創刊之時,李登輝仍是「坐三分之一板凳」的副總統,創刊33年的《新新聞》如實留下了李登輝掌權的完整過程,是李登輝時代的忠實記錄者。

我們特別挑出「李登輝時代」和「後李登輝時代」最關鍵的歷史場景,重新整理刊出。回顧這些文章如同漫遊時光隧道,當年歷史場景躍然重現,這些紀錄留下的細節和氛圍,更能讓我們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

請和《新新聞》一起回顧那段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以及這位引領風潮、改變台灣歷史的「民主先生」。

即將下台的總統,通常都會是最危險的總統。他過度膨脹而又無法發洩的自我,會在這時做出孤注一擲的豪賭,並將人民拉來做為豪賭的賭注兼人質。至於豪賭後將留給人民什麼樣的殘局,則當然不在他的考慮之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錢外交財政危機

本刊早已指出,對李登輝最後這段任期,台灣國會及人民必須密切注意最後資產——外匯的動態。外匯存底乃是台灣迄今最完整的全民公產,同時也是唯一未被政治汙染濫用的資源。

由於外匯與國內的新台幣相連,任何動支,都必須先以新台幣納入總預算考量,而後始能支出。但越來越多的證據已顯示出,李登輝的最後任期已開始覬覦這些外匯。

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主動公布,台灣的「金錢外交」所承諾的乃是十八億美元的援助,以及七億美元的貸款。這二十五億美元的外匯動支,絲毫未見諸國家總預算,這種外匯的濫用,如果未加監督限制,極有可能使得新台幣與外匯聯繫關係的斷裂失衡,而造成新台幣在國際貨幣交換上的大幅眨值。

李登輝最後的任期內,在國內財政上,不斷以納稅人的金錢補貼建商、銀行,替不良企業紓困,甚至拉抬股市,已造成嚴重且違背正義原則的財政赤字危機。設若往後幾個月,類似於巴布亞紐幾內亞這種一國二十五億美元的邦交再來幾次,新台幣的鉅幅眨值即無法避免。

李登輝最後任期的賭徒性格,除了將造成財政危機和外匯及新台幣危機外,更嚴重的,乃是台灣安全上的豪賭,最近的「兩國論」,即是這種豪賭的表露。李登輝在目前這個時刻,打出「兩國論」牌,儘管突兀,卻不意外。

拋棄「兩國論」的修辭與夾纏不論,它本質上與以前李登輝親信「集思會」的「先獨後統」,或江丙坤的「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現階段兩個中國政策」可謂完全相同;也和他自己的「中華民國自一九一一年起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如出一轍。

一向以「權謀」著稱的李登輝,在這個時候打出「兩國論」牌,除了有「完成心願」的意義外,更重要的,乃是有著多重的外部與內部的效果。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前,李登輝意圖「廢省」,並著手在「香港移交大典」前舉行大演習,目的即在於宣示這種「兩國」的態度。但當時的「廢省」,遭到宋楚瑜的強烈反彈,最後「廢省」未成,改為「凍省」,而且時間上也拖過了「香港移交大典」,李登輝真正痛恨宋楚瑜的原因在此。宋楚瑜壞了他「兩國論」的大計。

選前祭出口水大戰

而未曾實現的願望,必然不可能或忘。在他的任期即將結束,而總統大選的熱身賽已告開始之際,他正式打出「兩國論」牌,並非如某些人所說的「只是再一次的口水戰爭」。

諸如「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話,的確是口水戰爭。但「兩國論」則不然,它是一個具體而實踐性的概念,當「兩國論」被提出,《憲法》中有關領土、主權等都顯然必須修正;兩岸關係裡的「國統會」、國民黨的「大陸工作會」,也都面臨存廢的考驗。當然更別說與「國統綱領」相關的一百多種法律與規定,也都必須修正或廢止了。這也就是說,「兩國論」並非只有一次刺激效果的挑戰,而是對中國大陸持續的刺激,整個選舉的期限內,都不可能脫離「兩國論」所造成的風暴圈。

一向以「權謀」著稱的李登輝,在這個時候打出「兩國論」牌,除了有「完成心願」的意義外,更重要的,乃是有著多重的外部與內部的效果。

就外部效果而言,過去將近一年來,美國對李登輝的支持已告鬆動,諸如「第二管道」,「中程協議」等的提出,都顯示出美國行政部門視李登輝為「麻煩製造者」,因而希望將兩岸關係維繫在一個更穩定而不致脫控的架構內。

面對美國的這種政策收縮,李登輝的「兩國論」,可以說乃是對美國的再一次考驗,希望藉著「中」美由於「誤炸」事件所造成的關係惡化,而突破美國在政策上的收縮。設若北京過度反應,更可利用這個時機,希望得到美國軍力的更大支持。台灣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購買者,李登輝有隨時動用這些軍火的準備,並希望創造出動用這些軍火的時間。

除了考驗及探索美國的底線外,「兩國論」的外部效果,當然也是對北京的考驗。李登輝衷心不想以現在這種身分會見汪道涵,當「兩國論」出現,他的這種不甘願即可解決。

「宋楚瑜現象」是國民黨及李登輝的眼中之刺。(新新聞資料照)
「宋楚瑜現象」是國民黨及李登輝的眼中之刺。(新新聞資料照)

上意民意完全對立

不過,「兩國論」更重要的意義,顯然仍是針對往後半年多台灣的選情而來。這次的台灣大選,和上次大選已情勢丕變。這次大選,由於出現「宋楚瑜因素」,國民黨的「上意」與「黨意」、「民意」已嚴重斷裂,甚至可說已完全對立。李登輝原先以為將宋楚瑜的一切職務均予解除,他即會像林洋港、郝柏村、陳履安、王建煊等人一樣,因而一蹶不振,從而營造出「上意」即「黨意」,即「民意」的結果。詎料,宋楚瑜在被解除一切職務後,卻始終氣勢不衰,最近的網路民測,其支持率甚至高達四八%以上。

「宋楚瑜現象」對李登輝而言,直可謂乃是最大的羞辱,因為它否定的並非連戰,而是李登輝。李登輝任內所建造的整個權力及黑金結構,都必將因宋楚瑜的當選而瓦解。除了在內部的民調外,根據各方的消息,美國方面似乎也樂見宋楚瑜的當選。

因此,「宋楚瑜現象」乃是國民黨及李登輝的眼中之刺,必須用盡一切可能的方法來加以拔除。問題是,設若目前這種情況不變,可謂即毫無機會。因為若情況不變,這次總統大選的主要話題,必然將釘在諸如黑金、治安、政府能力、財政及金融危機等方面,這些乃是國民黨的最大痛腳。為了避免被踩痛腳,於是,一個李登輝認為一定會有效果的「兩國論」牌即告出現。

因此,「兩國論」牌的提出,可以說乃是上次大選,刺激中共,李登輝因而高票當選的重演。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行為模式,結果甜蜜,記憶良好的行為模式必會反覆出現。設若打出「兩國論」牌,緊接著再修憲、修法、廢止「陸委會」及「大陸工作會」,不斷的剌激,看北京會不會採取行動。最壞的結果,說不定還可以暫停選舉,讓目前國民大會已完成連署的延任案水到渠成,那就是最壞的結果反而變成了最好的結果。

兩國論述一石多鳥

因此,「兩國論」牌乃是一石多鳥的謀略。在內部選情上,它可以藉著打擊北京而加工製造緊張不安,而任何的不安,都有利於現有的統治集團,因為製造不安者馬上就可宣稱它是最有助安定的人。利用不安的弔詭性,乃是發展中民主國家的統治者最常用的謀略,此其一。

「兩國論」的提出,可以說乃是將國家認同問題再次無限上綱化,其中也隱藏著諸如省籍問題等。對李登輝而言,他所企圖的乃是藉此將這個問題塑造為選舉的基調。一方面用以閃避諸如黑金、治安、財政危機,政府無能等之外;另方面亦企圖藉此重燃民粹狂潮,逼迫宋楚瑜表態,讓民粹狂潮自動地將宋楚瑜打敗。上次大選裡,兩岸問題上表現溫和的候選人,不都是因此而出局的嗎?而由上次的選舉,也顯示出當國民黨打出與民進黨類似的牌,吃虧的不會是國民黨。

「兩國論」讓汪道涵(右)訪台生變數。(新新聞資料照)
「兩國論」讓汪道涵(右)訪台生變數。(新新聞資料照)

因此,「兩國論」牌,可以說是具有多重目的之高度謀略。然而,這個牌果真會照李登輝所擬想的那樣發揮預期效果嗎?答案應當未必如此。它有許多地方可堪懷疑。

首先就外部效應而言,「兩國論」一如往常,乃是具有高度虛妄性的修辭。中文的「兩國」,它的意思是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國民黨卻在英文的State上做文章,這個英文字無論在學理或實務上都相當混淆多義,它可以指「國」,也可以指「政府」。

近代政治理論顯學之一的「政府理論」(Theory of State),比較正確的用法即指「政府」。而在美國,它的意思即是「邦」或「州」,因而美國遂稱為「聯邦國」(United States),國民黨企圖用中文與英文的差異,企圖用state來矇混美國人,是否能達到實效,恐怕不容樂觀。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被問到時,重申「一個中國」的政策,即等於明言了對「兩國論」的不支持。因此,國民黨企圖一鼓作氣,繼續搞諸如加入聯合國的全民運動,其成效更堪懷疑。這當然是在做只對內部有意義的政治運動,算是選舉活動的外一章。

托言民粹實為專制

其次,以剌激北京,企圖在內部選舉上收割這已是老招了。我們不能忘了,飛彈危機中,李登輝固然獲得了高票,但選舉後台灣經濟的受傷,卻使得李登輝的民調持續低迷,加上後來的陳進興,他聲望最低時僅及三成。一個政治人物在神話化的過程中,只要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即已代表了他的神話化已告結束。

因此,再打類似的牌,以其虛擬的神聖性,企圖讓人民隨之而亢奮,顯然會出現極大的邊際效用劇減。這也就是說,「兩國論」牌的出現,不但可能難有預期效果,這種圖窮匕現的搞法,反而會耽誤了連戰敗部求活的機會。當「兩國論」牌的邊際效果劇減,甚至出現不良後遺症時,連戰說不定都會因此痛恨李登輝的「雞婆」,與節外生出一大堆無用的枝!

這次總統大選,國民黨一切由「上意」操控,最後「上意」無法掌控全局,「上意」痛恨的人反而是「黨意」和「民意」鍾意的人。

因此,無論就外部或內部效應而言,「兩國論」牌大概都是拙劣至極的不良之牌。台灣做為一個新興的民主國家,無論統治者或執政黨,最重要的乃是心中必須對民主價值有真正的相信,而不能以民主之名,藉著民粹煽情,而行專制之實。尤其不能以「上意」為「黨意」和「民意」,蓋若如此,我們和我們反對的中共政權又有什麼兩樣,除了錢比較多一點以外,我們又多了什麼?

美國著名政論家札卡里亞(Fareed Zakaria)在九七年最後一期《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上發表專文〈不自由民主之興起〉,台灣即被定位為「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它是一種父權式的專制政治。

這次總統大選,國民黨一切由「上意」操控,最後「上意」無法掌控全局,「上意」痛恨的人反而是「黨意」和「民意」鍾意的人。由這樣的發展,其實已顯示出台灣的人民已開始快速進步,並已準備揚棄那種父權式的「上意」,而國民黨卻兀自在那裡打各種牌,以期將人民當做他拯救自己權力意志和權威的賭注。任何稍有政治良心的人,都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但這樣的事卻發生在自詡民主的國民黨身上!

統獨無助兩岸關係

政治人物必須有品,但在民主新興的國家,惡劣的政客卻經常無品地以煽動民粹,加工製造敵人而求勝。耶魯大學教授彼德.蓋(Peter Gay)在名著《恨的滋育》(The cultivation of Hatred)裡就指出:「民主政治乃是多面的事情,在它的多面之中,有一面是引誘,它以煽起人們本能的侵略性為主,它喚醒和鼓舞選民的敵對衝動,至少亦在鼓動人們自我擅專的侵略欲望。」彼德.蓋教授指出,十九世紀這種政治一度至為頻繁,它是政治領袖的敗德,藉著散布恨而收割政治利益。而今天的台灣,所反覆而且有自覺在做的,就是這樣的政治。

其實,兩岸關係乃是一個高度開放,且必須高度智慧與創造力始能解決的問題。用「獨的邏輯」或「統的邏輯」等制式思考,都無助於問題之改善,只會治絲益棼。

但誠如前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傅立民(Chas W.Freeman Jr.)九八年七及八月號《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上專文〈如何避免海峽戰爭〉中所指出的,台灣的政客在相互「監視」,恐懼失去的情況下,除了越來越往獨的邏輯上發展外,已無人敢於提出創新性的思考與策略,國民黨抄民進黨,民進黨又反抄國民黨,兩黨打著誰也不敢不打的乒乓球,「兩國論」當然是它的結局。在這個民進黨一切法寶都被李登輝抄光的時刻,或許民進黨也該好好自省,重新走一條真正有利台灣人民,有利兩岸,也不讓美國子弟流血的新思維了!

除了政治人物與政黨必須提出創造性思維外,近年來心態堪疑,一向用雙重標準看問題,對政治亂局只有跟風煽火,卻毫無創造力的知識分子們,可能格外需要自省,否則的話,台灣的路是不可能走得出來的!(原文刊登於《新新聞》645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