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

2020-06-21 07:10

? 人氣

然而,無論多好的制度設計、組織架構,終究要有人來執行,並順應環境改變加以修正,否則只是紙上談兵。草創時期就出現許多超越時代觀念的普魯士參謀本部,正是有幸得到一位最佳的領導人才:老毛奇,在其漫長的三十多年任期中,讓參謀本部成為名符其實的戰爭機器,也將德國軍隊打造成世界第一的勁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0615-老毛奇,擔任參謀總長長達31年(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老毛奇,擔任參謀總長長達31年(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20200615-老毛奇在柏林的塑像(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老毛奇在柏林的塑像(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制度建立與初期挫折

老毛奇生於1800年,幾乎與十九世紀共始終(卒於1891年)。在那個德國尚未統一的年代,良禽擇木而棲似乎仍被普遍接受,沒有僵化的官定認同限制。所以克勞塞維茲可以加入沙皇的軍隊抵抗法國入侵,老毛奇也在1819年,從入伍時的丹麥陸軍轉到普魯士陸軍。經過一連串的考核、面試,加上來自德裔貴族的介紹信,終於達成目的。當年考試的科目包括:法語、德語、德國史與世界史、數學、野戰防禦工事、地理學、與統計學。老毛奇成為騎兵中隊的少尉,並在四年後再通過考試,並得到部隊指揮官推薦,進入戰爭學院,於1826年春天畢業。

畢業之後,他回到原屬師級單位,在部隊開設的學校中教授測地與地圖繪製,並指導團級年輕軍官準備戰爭學院入學考試。1828年他出版了《軍事地形測繪》一書,並被提拔進入參謀本部的測地部門,但仍未具備正式成員資格。1832年,老毛奇轉調至本部第二處,該處的主要任務是準備每年的參謀現地調查(簡稱現調,General Staff rides),所有參謀軍官最重要的訓練與測考活動。在繁重的準備工作外,他也投入腓特烈大帝戰役史的研究,並在軍事期刊中為文介紹奧地利與丹麥陸軍。1833年,通過了所有考核成為參謀本部正式成員。

1830年代中,參謀本部的兵推與現調日程,已在一定程度上常態化。每年的九月是由德皇親自校閱的秋季實兵大演習,由挑選出來的團級、師級單位擔綱。五月則是參謀們與單一部隊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演習。最重要的,則是年度參謀現調,至少一次,若有重要作戰觀念需要驗證,則舉行兩次。參謀總長親自設定現調主題,多半是歷史上的著名戰役;挑選十餘位參謀,分成紅、藍兩隊進行非實兵對抗。參謀們每天騎馬30公里以上,根據總長給定的狀況下達應變命令,如同在進行一場真實的戰役。現調不僅是兵推過程的最終測試,其準備工作也是對新進年輕參謀的考核。1830年代多次以腓特烈大帝在上個世紀的著名戰役為現調主題,老毛奇也因此積累了戰史研究的經驗。

現調的目的,在於理解關於特定會戰中發生的狀況之一般性概念,然後與會戰發生地的地形細節結合,成為作戰/戰術訓練的教材。由於教學上的需求,歷史細節的精確性讓位給對地形與戰術細節的認識,這一點使參謀本部的戰史研究與嚴格意義上的史學研究區隔開來。稍後,當現實中出現潛在的敵人,則將未來戰事可能發生的地區也加入現調中,例如1860年秋天在西里西亞(Silesia)南部進行了對抗奧地利的現調。在這種特殊的想定中,不只要考慮歷史的、地形的因素,當時關於假想對手的兵力規模、作戰能力、領導統御等情報也都納入計算中。兵推與現調都是在模擬的情境下演練現實中可能發生的狀況,密切地與對地形的認識結合,運用歷史學習、戰役過程、現有情報的內容,輔以任命與升遷的考核誘因,加上指向未來戰爭的思考,保證了所有參與者都以最嚴肅的態度投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