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隱私至上 鐵幕經驗造就WhatsApp

2014-02-20 18:37

? 人氣

出身烏克蘭偏鄉的歐洲移民庫姆已成為億萬富翁(取自網路)

出身烏克蘭偏鄉的歐洲移民庫姆已成為億萬富翁(取自網路)

在眾多的科技業鉅子中,行動簡訊公司WhatsApp的創辦人庫姆(Jan Koum)算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物。不過庫姆的社會下層階級的出身及瞬間致富的過程,與許多科技鉅子的經歷卻是如出一轍。這位出身烏克蘭偏鄉的歐洲移民,也許不曾想過,自己竟能在行動時代成為一方之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僅僅五年的時間,WhatsApp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行動通訊軟體之一,目前已有4億5000萬個用戶,每天有近180億條訊息透過WhatsApp傳送;若將群組複數計算,WhatsApp的單日訊息傳輸量更可達360億條。訊息量之大,讓臉書(Facebook)不惜斥資190億美元(約新台幣5700億元)大手筆收購WhatsApp。

堅持初衷,不搞花招

目前市面上的行動通訊軟體紛陳出新。強者如Apple iMessage、LINE、WeChat、Facebook Messenger、Snapchat各領千秋。究竟是什麼樣的魔法,讓WhatsApp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還能固守歐洲及拉丁美洲地區的事業版圖?55人的小公司,何以讓臉書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撒下重金後仍大呼划算?

沒人真的知道為什麼,因為WhatsApp的營運操作幾乎是與許多行動軟體業者對著幹。WhatsApp是一個收費軟體,使用者需要繳付0.99美元(約新台幣30元)的年費;WhatsApp絕不放廣告;絕不儲存用戶訊息;絕不用花俏噱頭吸引用戶。

WhatsApp將設計力道聚焦於更直覺、更流暢使用經驗,將其他一切可能干擾操作流程的元素通通拿掉。作為行動通訊軟體的先行者,WhatsApp當初設定的目標是取代傳統的SMS手機簡訊—提供一個更簡單、更安全、更便宜的方式,讓全世界的人相互聯繫。

鐵幕經驗

1992年,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的隔年,年僅14歲的庫姆隨著母親及祖母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來到美國加州。當時庫姆家中一貧如洗,只能住在政府補助的住宅,靠著政府發放的食物券度日。由於通訊不便,少年時期的庫姆幾乎不可能聯絡上還在烏克蘭的父親。

一個曾在充斥電話監聽的鐵幕國家成長的孩子,對於通訊自由、隱私安全的追求自有其脈絡,也促成了WhatsApp的設計基調。庫姆表示,「我在一個充滿竊聽、監視及秘密逮捕的社會中長大......我還記得我的父母私下討論著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蘇聯氫彈之父)、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蘇聯異議作家)遭到逮捕、流放的消息。」

不蒐集用戶資料,作為一種格調

庫姆把現今資訊服務商將用戶視為廣告肥羊的作法,深不以為然。甚至將這樣的風潮與極權政治相對比。庫姆說道:「在WhatsApp只提供純粹的通訊服務……我們不會把客戶當作廣告投放標的,我們不會蒐集你的地點資訊、你的興趣、你的職業;也不會知道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蒐集個人資訊是瘋狂的。這樣說吧,我生長在一個不知廣告為何物的地方,共產蘇聯沒有廣告這種玩意兒。」

「監視行為不應存在,否則與極權國家無異。當年我逃到這個民主立國、言論自由的國度。我矢志保護這些價值。WhatsApp的伺服器有嚴密的加密機制,而且我們並不保存用戶的聊天紀錄。這些資訊只能儲存在用戶手機,屬於用戶隱私。」庫姆如是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