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中美鋼鐵共同體的超現實狂想曲

2017-06-01 06:30

? 人氣

圖二
圖二
圖三
圖三

更深一層看,因為政經體制差異,歐盟與美國落實貿易制裁政策的效率有相當差異。一般來說,美國比歐盟更能手起刀落,處置明快。從去年起逐步上馬的歐美懲罰性關稅,也開始逐步為東南亞國家借鑑。根據高盛統計,中國大陸鋼鐵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尼等國的出口量,從2011年到2015年年均成長42%,而且在2016年仍然成長17%,就算「一帶一路」能帶來巨大商機,只要世界各國仍然把鋼鐵業視為工業命脈、甚至國防基礎設施,就不可能放手讓中國大陸的鋼鐵業的全球市占率無限增長,也不會輕易讓高檔次航太軍工級的特殊鋼材被霸權壟斷。可以推斷,在接下來的數年間,如果中國不能根本改善與各大經濟體的外部關係,就只剩下內部整併一途。而因為中國大陸鋼鐵業的量體太大,牽一髮動全球,投資人在評估鋼鐵業前景時,必須考慮各種內政利益與外交博弈的複雜因素。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就是一個絕佳的看點與進行思想實驗的場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撇開參與發起四源合的中國大陸機構不談,僅就其中的美方機構而言,很難不引人遐想。WLR公司是美國著名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擅長重組鋼鐵、煤礦、電信、紡織等行業破產企業,業績輝煌。曾成功並購重組美國第四大鋼鐵廠LTV和鋼鐵巨頭伯利恆鋼鐵成為國際鋼鐵集團ISG(International Steel Group),並於2005年成功將ISG出售給米塔爾鋼鐵公司,而米塔爾鋼鐵又在一年後收購安賽樂鋼鐵公司,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ArcelorMittal。WLR的創辦人、美國現任商務部長羅斯,就曾擔任ArcelorMittal的董事。

羅斯本人亦是華爾街金融界的傳奇人物。羅斯甫入行就加入了歷史悠久、行事低調的羅斯徹爾德投資銀行,專注各類發生財務困難高槓桿企業,堅決執行「人棄我取」的高風險價值投資策略,不僅在鋼鐵、紡織、汽車、造船等產業大有斬獲,還曾經協助川普名下在大西洋城瀕臨倒閉的賭場不被華爾街債主查封。WLR投資策略的中心思想是,關注某個產業的財務槓桿程度,一旦負債過高、成長過低,週轉不靈的倒閉潮隨時到來。此時羅斯就會戴上達爾文式的顯微鏡,大筆吃進在汰弱留強的環境中能存活的企業債權,並積極提出有利的紓困整改方案,搞定工會、高管與地方政府,提高企業「適者生存」的機率,並伺機透過資本市場創造鉅額回報。用同樣標準檢驗中國大陸鋼鐵業,WLR的套路,既使用符合中國特色的方式改寫,依然有相當的適用空間。

來一段完全可能的狂想曲:在四源合開張成立,資金到位之後,美國政府重申對中國鋼鐵傾銷的警告,北京一邊否認,一邊透過政策補貼的縮減與加大過剩產能關停的力道,甚至敦促國有銀行收緊鋼鐵業信貸額度,以及整頓各類國企、央企的高層人事,壓低資產價格,倒逼產業就範,順便掩護整改基金先行進場,大手筆低價收購各類鋼鐵相關的股權、債權,然後再配合後續中美貿易高峰談判進程,以某種綠能減碳環保標準為由,推動某種變相的配額制度,凡是未符合相關准入規格的鋼材,一律禁止出口。這類規格想必不能、也不會是領導的即興決定,而理應是基金評估收購標的時的硬指標之一。如此一來,就有機會將中國大陸鋼鐵業的結構,從各省各地無序競爭,調整成某種事實上的寡頭壟斷卡特爾結構。考慮到2016年中國大陸前四大鋼廠的市佔率僅達22%,而南韓與日本分別是91%與83%,這個卡特爾一旦成形,肯定非常「偉大」,誰能在這艘國家級鋼鐵業戰略航母擔任舵手,不能,也不會是純粹商業考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