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意罷免得票數是剛過門檻的五十八萬或六十五萬,甚至七十萬,以為罷韓是傳統藍綠對抗,或許還說得過去。然而,當罷免同意票數高於市長選舉時投給韓國瑜的票數,代表這是高出民進黨傳統支持的民意,就不適合擺在韓粉式微的分析、藍綠對抗的分析、世代美學價值差異的分析,或高雄人愛恨分明的分析 。
筆者在一九年初移居高雄,不管偶爾北上或到東南亞國家進行田野研究,遇者一旦知道筆者來自高雄,總要戲問高雄是否已經發大財?這是把政治人物的政見簡化後,硬是浮貼在高雄人身上的嘲諷。
高雄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
天龍國的人沒有不追求財富,紐約人也在求取財富的同時追尋美好生活。
擁有水域風情不輸紐約哈德遜河的高雄港灣,衛武營音樂廳的音效比台北國家音樂廳高了幾個檔次,縱使大廈櫛比鄰次卻有比東京更好的棟距,夏日不像許多大都會城市因街區狹窄向外排放空調廢氣而「死悶」……。這些優勢,部分緣於天然賦予,有的來自後天規畫。
嘗試從反對運動歷史血統論、氣候地理性情論,或者世代差異文化論,來解析罷韓結果和高雄選民,可能不如從民眾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更接近真實。(本文作者為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