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與拜登互嗆「誰對中國更強硬」,重量級學者給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建議是……

2020-06-09 12:30

? 人氣

中國的軍事問題專家、解放軍少將金一南在官方央廣《一南軍事論壇》節目中談到美國的這份報告時說:「中美關係波折迭起,每一次都不是中國主動挑起的,每一次都是美國有意為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認為,中美關係惡化是因為蘇聯解體後,美國覺得中國沒有用了。他說:「美國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

競爭不是圍堵

不過,孟捷慕認為,美中兩國目前的情況根本無法與美蘇當初進行冷戰時的情景相提並論。

他說:「我腦海中的新冷戰的概念是,兩國在全球展開軍事競爭,我們並沒有到這​​一步,但是我們的對抗到了前所未見的層級。」

美國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常駐學者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也認為,川普政府的對華戰略與圍堵戰略並不是同一回事。

她對美國之音說:「基本上,川普政府的看法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崛起,大部分是因為美國的支持,所以川普政府不再想為此提供方便,這與圍堵是很不同的。基本上,他們的看法是,我們不應當再幫助中國;我們不應當教育中國的學生;我們不應當給中國提供技術;我們不應當通過貿易給中國經濟做貢獻等等。我認為,川普政府受到這樣一種看法的推動,即中國能夠崛起到目前的這種實力與顯著地位,大部分是因為美國,而中國的行為表明對這種幫助並不感激,所以美國應當停止幫助。」

藍普頓:說競爭太輕,兩國是在爭奪

擔任過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主任藍普頓認為,「競爭」(competition)這個詞並不能準確描述目前的美中關係,兩國關係現狀可以用「爭奪」(rivalry)來形容。

藍普頓教授(美國之音莉雅拍攝)
藍普頓教授(美國之音莉雅拍攝)

他說:「我認為,『競爭』這樣的詞彙只是給不斷增加的武裝衝突領域裝飾門面。確實,許多人正在使用『戰爭』一詞。我不想過分渲染,而且我們已經有足夠多的問題了,包括種族問題、健康問題以及經濟問題。所以我不想有更多的誇大其詞,但我認為,美中雙方都必須認真對待衝突的可能性。『競爭』是用文字遊戲來描述互相打臉。」

這位在2015年提出美中關係進入臨界點的學者認為,跟現實情況相比,描述美中關係的詞彙在威脅性方面總是要弱一兩度。

他說:「假如我試圖描述美中關係的話,我會說,本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是一種爭奪性的,並試圖全面維護美國在國際體系的主導地位。因此,我們現在的情形是一個我所說的在戰略、教育、文化、外交和經濟領域的全面爭奪。」

對華政策轉向的背後考量

孟捷慕說,美國以往的對華政策代表的是兩種需求:一個是美國的商界;另一個是美國的國家安全需求。1970年代美國與中國進行接觸部分是受到製衡蘇聯的國家安全需求的推動;天安門事件後美國繼續保持接觸則受到美國與中國進行貿易與投資需求的推動。他說,如今,這兩方面的情況都發生了改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