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倒數 連能源轉型模範生德國也頭痛的難題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7-05-31 08:40

? 人氣

20170306-德國綠能專題,專訪德國綠黨的國會議員 Ms.Bärbel Höhn 霍恩女士。(顏麟宇攝)
對於能源轉型的爭議,德國綠黨國會議員霍恩指出,越早承認煤電會被淘汰的事實,才能讓一般人有更多準備時間,不同的意見團體也有更多討論機會。(顏麟宇攝)

德國挑戰2》再生能源躉購改競標 衝擊業者營運

另一項德國再生能源的挑戰,則是沿用16年的躉購制(FIT)突然退場、改為競標制。原先的躉購制,是政府用優於一般電價的保證價格、收購業者用再生能源設備所發的電,讓再生能源能免於與成本逐年攤提的火力及核電廠競爭。然而,政府收購再生能源所需的費用全都轉嫁在電價上,100元的電費中有28元是再生能源附加費,讓付費的電力使用者很有意見。此外,再生能源業者受政府鼓勵大量進入市場,使綠電產量大增,連帶擠壓火力電廠生存空間,也讓不少電力公司跳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聯邦環境局(Umweltbundesamt,UBA)再生能源部門主管卡拉.默瑪(Carla Vollmer)指出,2013年太陽能成本快速下降,但躉購制度卻沒有跟進調降收購價,讓德國國內對於太陽能電廠是否賺進大筆利潤一事展開激辯。「當再生能源的費用是由電力使用者支付、而不是政府預算時,誰付多少、價格多高就變得很重要,」默瑪指出,民間的各種檢討聲浪,促使政府在2014年大選後修改再生能源法案,除了降低再生能源設置目標,也要求綠電生產者必須先自己到市場上找買家,政府只補助市價和躉購價間的價差。

20170307-德國綠能專題,德國環境部(UBA)Carla Vollmer專訪。(顏麟宇攝)
德國聯邦環境局再生能源部門主管卡拉.默瑪指出,「當再生能源的費用是由電力使用者支付、而不是政府預算時,誰付多少、價格多高就變得很重要。」(顏麟宇攝)

儘管再生能源成本逐年下降,保證收購制全面退場,仍對業者造成一定衝擊。好比4月德國首座離岸風場競標結果出爐,雖然證明離岸風電已可在毫無補貼的狀況下與其他火力電廠競爭,但業界仍對這樣的趨勢保持觀望。離岸風電產業聯盟wab常務董事安德烈.威布拉克(Andreas Wellbrock)即直言,競標制讓開發商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為第一要務,未來可能會導致資本額較低的中小企業無法承擔風險而退出,最後只剩大公司留下。

德國挑戰3》電網建設跟不上 再生能源運送傷腦筋

2000年開始的躉購制度,讓德國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大增。然而,產電者眾,負責把電力送到使用者手上的電網卻遲遲未到位。德國離岸風電開發商wpd董事總經理歐貝合信(Achim Berger Olsen)即指出,過去不少離岸風場建太快、電網建設跟不上,導致不少風場建好了、卻延遲1年以上才開始發電。

20170317-德國綠能專題,德國不萊梅Bremen,參觀Raiffeisenbank社區風場,現場風機皆為ENERCON機組。(顏麟宇攝)
德國電網的建設跟不上再生能源發展的腳步,未來北電南送恐成問題。圖為德國不萊梅的陸域風機。(顏麟宇攝)

如今連接海上風機與陸地的電網雖然陸續跟上,但電力送上岸後又要面對新的問題。德國境內的電力大戶如工業主要集中南部,但再生能源如風力、太陽能多集中北部,隨著位在德南的核電及火力電廠將逐步退役,2022年後電力勢必要由北往南輸送,但相關的基礎建設不僅花錢、更花時間。德國政府去年公布的電網建設計畫中,就估計全國未來10年至少還要花費92億歐元改善、升級電網,以因應北電南送及大量再生能源的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