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香港豁免地位遭取消,1300家在港美企恐受衝擊

2020-06-05 09:00

? 人氣

有1300多家美國公司在香港開展業務,其中許多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包括蘋果、寶潔、聯邦快遞等。(AP)

有1300多家美國公司在香港開展業務,其中許多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包括蘋果、寶潔、聯邦快遞等。(AP)

美中之間圍繞香港問題的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可能波及美國企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香港營運的公司已因持續一年的暴力抗議和年初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重創,眼下美中之爭令其長期面臨的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這些公司擔心美中之爭可能擾亂其營運,並讓他們在香港的長期未來蒙上陰影。

中國上周批准在香港實施新的國家安全法的計劃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9日表示,美國將不再把香港視為一個獨立於中國的實體,並將縮減對香港的政策豁免。分析人士表示,這可能包括採取出口控制、關稅和簽證限制等措施,但企業將不得不等待美國公布相關細節和實施時間。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表示,未來一周將具挑戰性,因為(美國)將如何處理這種特殊經濟關係還沒有確定的細節。她表示,細節更明確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們在這裏的業務規模很大,也很重要」。

大約有8.5萬名美國公民在香港工作,有1300多家美國公司在這裏開展業務,其中有些公司把地區總部設在香港。許多美國公司都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包括蘋果公司(Apple Inc.)、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聯邦快遞集團(FedEx Co.)等等。

美國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內地。去年,香港的貿易中有6.2%來自美國,相比之下來自中國內地的貿易佔比為50.8%。香港官員提到了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他們說,2009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達到2970億美元(約台幣8.9兆元),這表明美國的利益也將面臨風險。

香港政府一名發言人30日晚間表示:「香港政府認為美國對香港實施制裁或貿易限制並不合理,只會令建立多年、互惠互利的港美關係崩壞,以及傷害在香港的本地和美國企業及其僱員。」

總部位於美國的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席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如果川普政府兌現威脅,取消對香港的所有特殊待遇,雙方都將蒙受損失。他說:「這將對香港造成重大影響,對在香港經營的美國公司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立法機關上周批准香港國安法計劃,並稱香港是國家安全的一個漏洞,但該法律的細節和如何執行仍不明朗。這項法律將在未來幾周內起草。官員已經表示,中國安全機構將首次獲准在香港運作。

北京方面和香港的官員稱,該法針對的是被認為有顛覆性、推動獨立或恐怖主義的活動,只有一小部分人會受到影響。這項法律還針對那些北京方面認為屬於外國干涉香港事務的行為。中國已多次指責美國和外國勢力煽動了香港去年的社會動蕩。

香港的反對派團體認為,這項法律只是香港被同化為另一中國城市的開端,並駁斥政府關於民眾仍將擁有言論和集會自由的說法。根據1984年與英國達成的一項協議,中國承諾保障香港人的上述權利。英國1997年向中國歸還香港的主權。

總部位於香港的移民諮詢公司Anlex首席執行官Andrew Lo表示,香港市民尋求移民的諮詢量,從新國安法公布之前每天約10宗增加至現在每天約100宗。這可能說明,跨國公司希望在香港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會面臨挑戰。

他表示,香港人感到恐慌。他稱,對於父母來說,他們更願意在香港生活和謀生,但他們想到自己的子女時,會覺得離開此地更好。

香港自由黨領袖、親商立法會議員鍾國斌(Felix Chung)表示,當地商界的許多人歡迎中國的新國安法,是因為他們相信該法將有助於打擊損害他們生意的抗議活動。

他表示,香港夾在兩大勢力中間,雙方正在角力。他稱,真正讓他擔心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他說,香港到底對美國做了什麼?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在美國總統川普29日講話之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洲企業看重香港對於個人自由和法治等原則的尊重支持,沒有這些元素,「這個重要城市的吸引力將會大幅下降。」

親北京商人、香港特區政府的經濟顧問盛智文(Allan Zeman)在談到美國政府下一步可能採取的措施時說,細節最重要。在談及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時,盛智文還稱,若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美國經濟所受傷害可能比香港更大。香港製造業規模很小,本地產品出口極少。

在香港生活了幾十年的盛智文稱,他不斷見證可能讓一些公司撤出香港的事件,比如1989年天安門廣場事件後,或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發生的情況。盛智文稱,總會有些無端驚慌的公司撤離香港。

盛智文稱,他認為許多公司會選擇留在香港,因為這裡是進入中國的門戶,而且香港實行低稅收制度,允許資本自由流動。

早泰娜所在的香港美國商會代表著數以百計的美國公司,她稱,對於在香港的許多美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傷感而脆弱的時刻。早泰娜稱:「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已經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多年,我們愛香港。」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