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警察對黑人暴力執法掀起全球公憤 「反川普」態度助長各地示威規模

2020-06-03 14:10

? 人氣

2020年5月,美國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白人警察針對黑人暴力執法,引發全美抗議種族歧視的大規模示威(AP)

2020年5月,美國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白人警察針對黑人暴力執法,引發全美抗議種族歧視的大規模示威(AP)

美國明尼蘇達州黑人遭白人警察用膝蓋重壓頸部致死事件,點燃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執法過當與種族爭議火種,《華盛頓郵報》時事評論員沙格爾2日撰文直言,「美國各地示威引起全球關注的理由很熟悉,卻又很新」,因為各國民眾意識到本國存在的種族暴力和歧視問題,加上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反感,讓全球各大城市也都有示威,聲援這次明尼蘇達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佛洛伊德案全球共憤

「我們想見到美國人民團結,且緊張局勢緩和。」英國外相拉布(Dominic Raab)5月31日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了在面對危機時的慣用發言,但並非只有拉布就美國示威發聲,歐盟執委會也罕見發布聲明稱,希望與示威有關的「所有議題」,「能夠在尊重法治和人權的情況下,迅速獲得解決」。非洲聯盟主席馬哈馬特(Moussa Faki Mahamat)5月29日也說,為美國黑人持續遭受歧視哀悼。

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則在5月28日表示,美國各地示威「令人理解,且極具正當性」,「我只能說希望和平示威不要變調為暴力事件,更希望示威能在美國帶來成效」。沙洛爾(Ishaan Tharoor)稱,做為全球唯一超級強權的美國,其國內事件引起全球關注的原因,「很熟悉,卻又很新」,而事件受害者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不當對待的影片在社群平台流傳,引發全世界共憤。

黑人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壓頸慘死,再度揭開美國長年種族不公的瘡疤(AP)
黑人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壓頸慘死,再度揭開美國長年種族不公的瘡疤(AP)

澳洲、法國民眾有共鳴

沙格爾提到,澳洲2015年發生26歲原住民族男性敦蓋伊(David Dungay Jr.)在獄中失去意識,之後送醫不治事件,而佛洛伊德案與澳洲原住民族遭受不當對待有共鳴。敦蓋伊屬於敦蓋提族(Djangadi),罹患糖尿病的他在轉移牢房時,拒絕停止吃餅乾,結果被6名監獄人員壓制,施打鎮靜劑,當敦蓋伊表示自己無法呼吸時,監獄人員卻回說:「你能說話,就能呼吸。」

敦蓋伊的外甥法蘭西斯-席爾瓦(Paul Francis-Silva)告訴澳洲廣播公司(ABC):「我們對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發生的事感到震怒,而身在澳洲的我們也要團結一致......因為也能看到原住民族遭到種族歧視和不公平對待。」法國也是相同的情況,24歲非裔建築工人特拉奥雷(Adama Traoré)2016年7月在路上被憲兵盤查,因沒帶證件而遭拘留,期間離奇死亡,據說是遭警察從背後重壓攻擊。

左派反川普加大示威效應

特拉奧雷聲援組織「阿達瑪真相」(La vérité pour Adama)5月27日貼文寫道:「要張貼這個畫面讓我們相當悲痛,怎能不去想到特拉奧雷的可怕遭遇......他的名字叫佛洛伊德,與特拉奧雷一樣因身為黑人而失去性命。」德國前駐美大使、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主席伊辛格爾(Wolfgang Ischinger)稱,大眾認為若政治口號「我有一個夢想」的誕生地美國都輸掉,以後更難爭取人權、平等、公正。

「我們希望全球示威能提醒美國,軟實力是重要資產,讓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甚至是歐洲的其他強權有所不同」,伊辛格爾告訴《紐約客》,「如果川普政府在這大事中讓美國失去道德,那是場悲劇」。沙格爾亦稱,左派對美國在他國的帝國主義,以及自己國家偽善的態度,因為反對川普而擴大,也促使全球就佛洛伊德案發起示威。

為佛洛伊德之死走上街頭的美國民眾,在白宮前高舉「沒有正義沒有和平」。(美聯社)
為佛洛伊德之死走上街頭的美國民眾,在白宮前高舉「沒有正義沒有和平」。(美聯社)

川普極端民族主義也在蔓延

德國基爾大學(Kiel University)安全政策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狄蘇斯(Marcel Dirsus)直言:「(示威)一部分是因反對美國主義,一部分是嚴重的不平等問題,但這關係到川普,他在德國極不受歡迎,讓大家厭惡美國。我想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在過去數年已跌落谷底,而川普想藉由處理疫情和示威來證明,那些人都錯了。」此外,川普掀起的極端民族主義也在全球蔓延。

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學者尼克森(Daniel Nexon)1日在網路研討會中直言:「很明顯川普主義是個跨太平洋運動,美國的政治極化現象已經拓展至全世界。」不過各地示威也反映出對美國的讚賞,英國記者朱達(Ben Judah)說,「這些示威顯示,歐洲仍有『良好美國』的道德想法」,並稱透過Instagram、抖音(TikTok)傳遞思想的新形態正逐漸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