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山觀點:罷韓,一場道德之戰

2020-06-04 06:40

? 人氣

香港去年6月爆發反送中運動,雖受疫情影響,至今還是有零星抗議行動。(AP)
韓國瑜團隊對於香港反送中議題的冷處理,讓民眾質疑他可能會「友中棄台」。(資料照,AP)

總統競選期間,高雄還是有個漂移板塊想給韓一個機會──那就是中間世代、標榜選人不選黨、看重經濟議題的「家長」。2019年的選戰後期,道德議題的論述已較2018年公投案淡薄,同婚、年金……等攸關「關懷」為前提的道德議題,其爭辯幾乎已被遺忘。這群選民仍願意從媒體所報導的韓的一舉一動中,找出繼續支持韓的理由,可惜,此時媒體上韓的道德形象上已一落千丈。這群選民只好一方面企盼韓為高雄的未來繼續勾勒出經濟大計;二方面期待韓國瑜展現出較蔡英文更高層次的能力、道德論述或幽默感。只是,他們不但盼不到當初以「吞曲棍球」幽默襲捲網路的韓總經理,卻看見了在電視辯論會上數落媒體、咄咄逼人的韓議員。縱使這個戰神形象,能讓藍營挺韓者如服下興奮劑般振奮,卻讓這群以「中道的道德」為判準基礎的(高雄)選民,擔心起這樣的形象恐怕「教壞小孩」。這劑戰神猛藥一下,便送走了大批(高雄)經濟選民、及在乎理性論述的知識菁英,他們變為厭韓勝過恐蔡、懼統勝過恐獨,最後選擇了棄韓保蔡。對他們來說,本來是「選人不選黨」,最後只能成了「避選某人只好選擇他黨」。此刻的高雄人,還覺得自己盼得到韓再次回神去拾起當初折斷的道德大旗者,已經寥寥。

到最後,韓的道歉動作還是出現了。看來是真誠的道歉,但對這群等道歉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暖心,因為那是失焦、不帶道德立場的道歉。對高雄市民來說,「選總統期間」有沒有「陪伴高雄市民」並不是重點,而是「讓我任性一次」的動機是不是能讓選民服氣。所以一年多來,韓關於「落跑」的說帖或道歉,始終圓不了那五點聲明帶來的信任創傷。一年等到了兩次內容一樣的道歉,這群市民最後只好選擇放棄道歉的期望,安慰自己:「這是硬頸鐵漢的風格」。我們不妨來腦力激盪一下:如果你是那個放羊的小孩,在失去了全部的羊,終於願意承認自己錯了的時候,會向那些曾經幫忙的村民說什麼?高雄市民就是這些村民。韓把問題歸咎為媒體強澆冷水,雖然符合事實與民眾主觀的感受,仍是這個指責終究仍錯失了重點。如果沒有道德論述危機的這把火,任憑線上線下的「風向」怎麼帶,風有多強,怎可能燎原?風畢竟是風,對於走過兩次政黨輪替洗禮的民眾來說,其實不是那麼容易、那麼快就見風轉舵。

接下來的情況更難以招架。韓在總統大選的敗選當日,選擇了釋出「冷處理」、「不回應」的態度,讓高雄市大多數民眾以及其支持者,只好被迫用同樣的方式,給予「冷眼」回報。估且不論被強迫冷卻傷心的支持者,如何對於韓不再給出任何道德論述感到不滿、無奈及無言,間接造成了支持者「棄韓」的聲浪。最明顯的莫過於大選一路下來,因為韓的道德論述油盡燈枯,由無奈轉為厭韓的中間選民。這群人本來就可投綠也可投藍,他們與2018年本來就不投韓的民進黨支持者合流,一起大軍進城。至此,一切看似已進入終局之戰的局面。

只是,故事還沒完。韓降下了「四維八德中道」大旗、其支持者在確定罷免成案之後,重新找到了市府團隊默默做事的例證,自行升上了另一面道德之旗:公平原則。讓道德立場之爭進入了下一階段。韓倡議了第二次「蓋牌」(呼籲支持者不去投票),讓韓陣營首次取得主動權,將其支持者道德論述的主軸,由2018年的四維八德中道,轉換為厚道與公平。這個道德論述,為韓市府及其支持者找到一塊浮木。

這兩次蓋牌都有「整隊」的效果。總統大選期間韓要求支持者在民調中說唯一支蔡英文,這是個讓自己支持者覺得不再是少數,且讓對手困惑的煙霧彈;而五月的蓋牌也有同樣的目的與用心。不同的是,第二次蓋牌一來加入了對罷韓動機正當性的質疑:既然不承認罷韓的合法性及正當性,就不參與,既然不參與,就不必去正面承認結果。這是個似軟實硬的鐵漢式對決,將有助於自己與支持者全身而退。二來,這個動作有助於其支持者在「不要製造對立」的「厚道」招牌下,啟動「公平」的道德原則及論述:因為市府團隊很努力,所以我們要給有付出者公平的評價;不去投罷免票展現了公平厚道看待韓市長團隊的努力。罷韓陣營這一邊及其支持者在最後一刻面對韓的這兩好球,首次被動的在道德訴求上進行調整,罷免的主軸由信任、安全轉為「民主不容破壞」。於是「民主」在高雄成了一種道德原則與論述:去投下罷免票,表示你在實踐民主;你若是以台灣的民主為榮,就應該要去投下罷免票。整份上萬字的選舉公報,就是上述兩個新的道德原則的赤裸展現。因為韓這兩年的高能見度,加上執政黨及媒體的關注,才讓我們有機會看見這些轉變與過招。

目前,護韓及罷韓兩方在道德立場已再次動員,一方積極靜默,一方積極動員,街頭有聲勝無聲,市集無聲勝有聲。這場加上政黨的力量所合奏前所未見的冰與火之歌,即將由高雄市民決定勝負。這個罷免案是高雄市民眾對於這兩年來他們所見識過的「韓式的硬頸風格」的不同意投票。高雄這個民主聖地,即將要留給後人的,不只是一筆直接民權的行使記錄,最好還能有一筆是能記下這裡的人民,如何做到在這麼敏感的動員及反動員論述之後,還能包容對方的道德立場,平靜地繼續過日子。

兩個陣營的有識之士、支持者及兩大政黨必須小心謹慎看待投票結果,因為這個罷韓投票不同於一般的總統大選,前者涉及了更多道德的論述,而且這些道德立場很難將之用善惡二元對立起來。任何對上述道德原則的批判與對立,都可能讓已經被幾次道德論述衝擊而心靈上極為敏感、緊繃、疲憊的高雄人感到厭煩與疼痛。白話地說,面對罷韓成功,兩造不宜高唱「高雄勝利,民主萬歲」、「人心已死,天理何在」;罷韓失敗,兩造亦不宜狂吼「老天有眼、仁者無敵」、「高雄又被蒙蔽一次」。這些來自媒體與網民的情緒言語,都會為高雄,乃至未來的台灣民主蒙上情緒政治的烏雲。

此刻,我期待耐心看完這個道德軸線翻轉分析的高雄市民,繼續想想,我們是否曾與挺/罷不同意見的人好好平靜的坐下談論此事?你曾不曾用以上這些道德原則,瞭解不同立場的對方其實也是好人?你能不能也讓對方看見你心中崇尚的道德理想其實也是善良的?

不在高雄市的民眾也許無法親身感受到高雄市無聲卻緊繃的道德張力。但請你在觀看自己偏好的政治頻道之後,一同加入思考:你是否看過政黨在肯定或否定韓國瑜的過程中,除了動員之外,還為民主深化過程中做了多少好事?民意代表是間接民主制度中的關鍵角色。你有沒有看過他們,在直接民主行使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除了動員和提供論述理由之外,你會期待他們做什麼呢?你在這個批韓、護韓的過程中看見自己的道德原則了嗎?那你的家人呢?批判對方「不入流」、「不上道」的時候,是否也看見自己的盲點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政治學研究所中被討論著,都是未來台灣民主走向深化還是淺碟化的關鍵。且讓六月六號成為台灣安靜而充滿省思的一日。且看以防疫重新站上世界舞台的台灣,其人民與媒體如何展現對不同道德原則的強大包容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