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經濟增長不看GDP看什麼?中國發展目標轉向可能衝擊國內外

2020-06-02 11:06

? 人氣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聯社)

中國領導人今年未設定正式的經濟增長目標,顯示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此舉也可能標誌著一項關鍵經濟指標的終結。長期以來,這個指標一直是中國政府官員的決策依據。

中國正在加速轉變,從數十年來專注於實現具體、快速的經濟擴張,轉向關注其他目標,雖然增速有所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會感受到由此帶來的衝擊,因為相關轉變將削弱中國對全球服務、製成品和自然資源的需求。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今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今年沒有經濟增長目標。過去25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有八年曾實現兩位數增長,去年增速為6.1%,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度增長目標成為政府與公眾之間一種「隱性協議」的表現,即默許諸多政治和社會問題,換取日益繁榮的局面。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公眾對其他方面的改善需求增加,近年來,中國官員被寄望實現的目標範圍愈發廣泛,包括確保社會穩定,保持債務在可控制的範圍,消弭貧困和治理環境。

不過北京方面仍然要求地方官員達成一項增長基準,這會促使他們優先考慮某些政策,例如吸引投資以及鼓勵房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

在不設經濟增長目標的情況下,這些官員面臨的評判標準將是幾十年以來第一次次不包括經濟增長最大化。

至少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這些新基準的重點之一將是地方官員能否將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數控制在零或零附近,這個要求可能需要對工作、出行和其他推動經濟增長的活動加以限制。

李克強在5月28日新聞記者會上提到刺激經濟增長和防控疫情時承認,這兩個目標可能是有矛盾的。

最近,武漢市一個小區確診了六例新的感染病例,這表明新冠病毒有可能在這場疫情最初的「震央」重現。隨後,當地政府將負責該小區的官員撤職,並下令對該市1100萬人進行檢測。

由於再次出現境內感染者,武漢發動「十天大會戰」,要在10天之內對全市1100萬人進行新冠病毒篩檢。(美聯社)
由於再次出現境內感染者,武漢發動「十天大會戰」,要在10天之內對全市1100萬人進行新冠病毒篩檢。(美聯社)

同樣,5月份稍早,當中國東北地區確診數十例病例後,中國政府立即封鎖了相關地區,命令居民待在家裡,並撤換了當地官員。中國一位副總理從北京趕過去,斥責當地幹部行動太慢。

這種不設增長目標,以疫情防控為重的最新激勵結構預示著,中國高層領導人對經濟增長中心地位的想法將發生更廣泛的轉變。

芝加哥保爾森基金會(Paulson Institute)的智庫馬可波羅(MacroPolo)研究員宋厚澤指出,有些經濟表現不佳的省份連續幾年未能達成GDP目標,但最近這些省份的官員並未被撤職,看上去也不那麼擔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