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疫情後的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2020-06-01 05:40

? 人氣

2020年中國兩會,解放軍巡邏天安門廣場(AP)
昆莎機場雖是軍民兩用的機場,卻是以解放軍為主力建成。(示意圖,AP)

台灣人在西藏:旅遊經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西藏的經濟發展,那台灣人對西藏除了旅遊或朝聖外,經濟上的連結又是如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西藏於2004年正式有臺商進駐,首位臺商為女性,因其為藏傳佛教信徒,多次赴西藏旅遊並捐輸寺廟,後經由西藏自治區臺辦協助,2004年開始在拉薩大昭寺周邊的八廓街經營臺灣高價珊瑚及珠寶生意。

第二位臺商亦為女性,2006年開始於拉薩經營平價民宿。第3位仍為女性,因修習藏文赴拉薩,後嫁予藏人為妻,2008年開始開設茶坊,販售臺灣茶葉。

整理上述臺商的創業背景可以發現,在西藏經商的臺商皆信仰藏傳佛教,並因喜愛西藏語言文化與宗教氛圍遠赴西藏,著眼於西藏拉薩位居藏區政經中心的地理位置及其發達的旅遊經濟,轉向投資經營事業,或販售臺灣特色產品,或從事旅遊相關產業。

並因青藏鐵路落成後,帶來中國大陸各省市的人潮和商機,進而落地生根,有別於他地臺商,西藏臺商經營事業,營利往往並非其初衷,多為身處藏傳佛教聖地,因緣際會搭上旅遊經濟列車。

青藏鐵路。(圖/Klook提供)
青藏鐵路落成後,帶來中國大陸各省市的人潮和商機,進而落地生根。(圖/Klook提供)

疫情後的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想像:內需市場

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算是平息,但對國際貿易已造成沉重打擊,外貿的衰退,意味著對內需的重視,內需經濟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最大特徵。

而中國大陸已自「世界工廠」逐步轉型為「世界市場」,疫情後更是注重擴大內需,由於對外運輸的中斷,若想搶占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臺商也無可避免須留在當地投資。

再者,自1991年起開放臺商赴中國大陸投資,以傳統勞力密集產業為主的珠江三角洲為臺商最早發展區域,繼之為以電子通訊產業為主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規模更漸次擴大。

但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工資上漲、土地等生產成本上升,缺工、環保要求趨於嚴格與中國大陸本土企業崛起,加上中西部地區提供優惠之投資措施,使得沿海地區臺商紛紛轉往內陸地區遷移佈局。

在武漢封城後復工的東風本田汽車工廠。(美聯社)
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工資上漲、土地等生產成本上升,缺工、環保要求趨於嚴格與中國大陸本土企業崛起,加上中西部地區提供優惠之投資措施,使得沿海地區臺商紛紛轉往內陸地區遷移佈局。(示意圖,美聯社)

臺商西進的同時,自然更為貼近大陸少數民族聚居地,亦會錄用包含藏族、維吾爾族、回族等眾多少數民族工廠員工、幹部等。

此外,以中小傳統產業為主的臺商,若無法及時從事產業升級,仍舊迫切需要低廉勞動力,加上試圖搶佔經濟發展增速較快的大陸大西部內需市場,同樣有機會再繼續深入至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甚至西藏等藏族聚居地區,與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形成更廣泛的接觸交流。

總之,無論是針對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或考慮企業自身發展,對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需求都可能是未來中小企業臺商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也盼望台灣有識之士能多為關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補足在台偏冷門,但同是認識中國大陸一環的的少數民族學門,讓兩岸關係更為和緩良善。

*作者為網路蒙古論壇管理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