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燁專欄:東亞區域合作 疫後復甦之鑰

2020-05-29 11:00

? 人氣

這可以避免兩種情況產生:一是由於東亞各經濟體的政治文化與交錯的歷史,使各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往往出現反應式的高漲,在缺乏全民共識的情況下,過度的一體化可能會受到來自國內的民意或政治阻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是要避免歐盟出現的多方利益難以協調導致效率低下問題。恢復受疫情重創的經濟,效率還是首要目標。為了實現以技術層面的合作為主,各國應將合作的核心團隊和權力授權給各國主管衛生、國際合作的專業人士,進行區域內的技術協商,並盡快發布具體規則。

宏觀層面來看,如果說亞洲地區在過去三十年的歷次金融、經濟危機中學到了經驗,那麼總體上可能是財政政策的逆周期性。簡單來說,就是在經濟衰退時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而在經濟繁榮時進行謹慎的財政政策。

東京澀谷。(美聯社)
由於新冠疫情受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5月25日宣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全境解封。圖為東京澀谷一景。(美聯社)

具體到東亞地區不同的經濟體來說,民主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台灣,應趁經濟衰退之際進行新的產業政策,政府在兼顧民生的同時,應對主要產業進行適當的補貼;而威權國家如中國、越南、新加坡等,政府的產業政策平時就很強勢,此時應逆「制度周期」調節再分配,更加注重縮小貧富差距。

由於威權政府過去往往更重視宏觀的GDP,像是中國,將經濟成長當做政權合法性之一。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與全球經濟同時衰退,因此並沒有額外的成長壓力,是調整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好時機。

疫情暴露中國公衛諸多不足

此外,對中國來說,這也是檢視公共衛生安全體系的時刻。新冠疫情暴露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諸多不足。在未來幾年內加大財政對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也是中國優化分配的一個機會。中國應在公共衛生和居民醫保領域,借鑑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經濟體經驗,提高應對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的能力。

*作者為哈佛大學碩士,曾在馬來西亞從事東南亞政治諮詢、在香港擔任政治記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倩燁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