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洪秀柱的困頓與未來

2017-05-20 06:1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辯論會。(蘇仲泓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辯論會。(蘇仲泓攝)

2017年5月20日中國國民黨迎來新一屆黨主席的選舉,一共有六位候選人決定參加選舉。這六位元候選人透過各種方式表達參選的聲勢、政策、風聲和形象的時候,臺灣島內外對本次黨主席選舉也議論紛紛。有民間人士按照候選人的名字,編了一些段子在網路中傳播。眾說紛紜之際,關心中國國民黨生存與發展的人都希望知道,經過2017年5月20日的黨主席選擇,誰會當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最後一張選票沒有確定之前,每一位候選人都有理由在選舉前表達自己一定會當選的信心,這都是正常現象。但是,基於中國國民黨當前面臨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做判斷:2017年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將是一個特定變局環境下的特殊政治選舉。

現如今的中國國民黨需要面對歷史形成的臺灣政黨的藍綠對立、臺灣的小政府大社會的結構現狀、臺灣發展方向的動盪不居、臺灣突發事件頻發等現狀外,中國國民黨還需要面臨在諸多變局中生存與發展的難題。

如果說,諸多歷史形成的變局由來已久的話,那麼,中國國民黨受臺灣民進黨的政治壓迫,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生死線上的生存掙扎的困境,則是最新的困難局面。在這樣的困境下,臺灣民進黨的執政聲望「跌跌不休」,但是,中國國民黨依然遭遇了党心不齊、人心不順,民心不通的艱難時刻。很多對中國國民黨抱有希望的黨內外人士,難免有恨鐵不成鋼的怨氣和爛泥扶不上牆的失望。

有人說,中國國民黨是百年老店,但是在很多黨員心中,中國國民黨更像是百病纏身。這是2017年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必須面對的黨內外的政治和社會氛圍。實事求是地說,這也是中國國民黨在臺灣從未經歷過的生存與發展的變局。

具體地說,六位候選人中,任何一位當選者都必須面對中國國民黨的經費困難、人才凋零、政策調整、制度改變和組織渙散等問題。而且,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沒有立竿見影的特效藥。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中國國民黨心的黨主席或許能讓百病纏身的百年老党重新煥發出青春和活力,或者一夕之間能重新回到正軌,又或者如一些黨員說的“找到黨魂、重拾民心”。想像,畢竟只是想像,更多的想像最多是無法企及的願景。所以,我們不能把中國國民黨積年累月形成的結構性弊端,期待著由新的黨主席短期之內徹底掃除。這種急於求成的選民心態,既是不現實的,也是危險的。

或者說,在這樣的內外環境下,如其說2017年是選舉黨主席,不如說是在選擇讓中國國民黨順利熬過病痛折磨的人。

中國國民黨面對波詭雲譎的變局和黨內外的困境,一邊是臺灣民進黨無頭蒼蠅一樣的執政混亂,一邊是中國國民黨困獸猶鬥一般的存續困頓。這就意味著,中國國民黨的今天是黑暗的,明天會更黑暗,明天的明天一定會很美好。所以,這六位候選人,都看到了中國國民黨的明天的明天的美好,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輕視或忽略了明天的黑暗。

《孫子兵法》說「擇人任勢」,就是說,2017年中國國民黨必須選擇一位擅長應對危機、能在黑暗中掙扎隱忍和堅持改革奮進的黨主席。在關鍵的歷史時刻,中國國民黨的選舉黨員,一旦出現錯誤的政治選擇,將讓百病纏身的中國國民黨進入政治昏迷的歷史困局。

所以,2017年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對於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存續而言,至關重要。

中國國民黨在內外困境中,要走出黑暗,需要時間和空間。而制約中國國民黨時空存續的因素就是中國國民黨需要面對的現實阻礙:經費困難、人才凋零、政策調整、制度改變和人心渙散等等。

長期以來,在政黨經費問題上,中國國民黨沒有遭到什麼困難。黨產,構成了中國國民黨的「龍脈」,也延續了中國國民黨在臺灣政治存續的時間。當然,黨產,讓中國國民黨與其他臺灣政黨處於不同的生存狀態中,遭到百般詬病。中國國民黨依賴祖上陰德的奢侈,與其他臺灣政黨憑藉組織動員卑微的活著,這是兩種不同的政黨生存狀態,自然也成了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包袱。現如今,受臺灣民進黨政治壓迫,圍繞黨產,中國國民黨不得不面對一場「政治法律戰」。

臺灣民進黨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打擊中國國民黨「歷史黨產」的方式,製造中國國民黨生存困境,引發國民黨深層次的政治混亂,測試中國國民黨的生存韌性,轉移和分散臺灣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無能的政治焦點。只要讓「公子哥」的中國國民黨成為「叫花子」,就意味著臺灣民眾的視線轉移成功了,臺灣民進黨就可以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把中國國民黨從政治染缸拖入政治糞池,進一步壓縮中國國民黨改革的時空條件,讓臺灣民進黨有更長的執政調整時空。至於這場政治法律戰的輸贏,或者說能從中國國民黨身上切下來多少肉,未必是臺灣民進黨關注的問題。

所以,中國國民黨面臨的政治任務就是:活下去、緩過來、走出來。

所謂的「活下去」,就是不要指望民進黨會在新的黨主席選舉後,就停下來對中國國民黨的政治打壓。新的黨主席需要轉變中國國民黨的生存規則,以籌集經費為中心,彙聚臺灣島內外的各種資源,改革黨內各項制度,培養和選拔能紮根基層、服務民眾、動員社會的黨員。

在這場政治法律戰中,中國國民黨切忌眼睛僅僅盯著黨產,而要借助這次危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中國國民黨內外的改革上,以經費為突破口,實現中國國民黨在政策、制度和人才的政黨轉型。一旦脫離了以上三點中的任何一條,中國國民黨都是無法活下去的。

所謂的「緩過來」,就是要積極應對藍綠對立和政治壓迫的同時,需要立足中國國民黨的實際,構建擅長應對危機和有序管理的領導團隊,制定立足臺灣社會生存和發展為標準的黨內制度,形成讓臺灣民眾滿意的政策表述,培養和選拔臺灣民眾支持和認可的黨員代表。

中國國民黨要緩過來,就需要在領導、政策、制度和人才上下功夫。緩過來的關鍵是積極應對變局的同時,在動態平衡中堅持有序的政黨改革。

縱觀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任期,都是動盪的狀態。自從馬英九在金傅聰的提議下,把中國國民黨變成了以選舉為核心職能的政黨後,中國國民黨就變成了臺灣政治選舉的馬桶:用則搶,緩則亂,臭則棄。有利益需要時,都緊密的團結在黨主席和政黨大佬周圍,造成派系林立的混亂局面;沒有利益需要時,就四處放炮、嘩眾取寵、目無黨紀党威,自立山頭,有恃無恐。當中國國民黨遇到政治危機時,政黨要員爭當縮頭烏龜,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架勢,裝作潔身自好的清純玉女狀。中國國民黨一旦有了緩機,一個個全然要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情的搶先占位。

之所以有這樣的政黨,根子在領導、在制度、在人才。不改革,中國國民黨是無法緩過來的。

所謂的「走出來」,就是改變中國國民黨過去的「大佬政治」、「依附政治」的思路,立足中國國民黨的生存和發展實際,以拓展資源為基礎,以發展人才為中心,以穩定經源為經緯,以貫穿政策為方向,以贏得民心為皈依。

中國國民黨要創造良好的黨內外的各種資源環境和條件,保障長期穩定的經費來源,制定臺灣民眾滿意、穩定、可以預期的政黨政策,一切以忠實執行政策、密切聯結社會、獲得民眾支持、經歷民主考驗為標準育人、選人和用人。

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後,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韓國瑜詹啟賢潘維剛等大合照。(蘇仲泓攝) .JPG
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後,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韓國瑜詹啟賢潘維剛等大合照。(蘇仲泓攝) .JPG

中國國民黨要選舉的黨主席不適合是「太平黨主席」,也不適合是「無應變能力的黨主席」,更不適合是「缺乏政治忠誠的黨主席」。中國國民黨歷經本次危機後,更應該深刻的認識人才凋零的嚴重和人心向背的可怕,希望能痛定思痛,奮戰到底,熬過黑夜,迎來曙光。

完成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任務,首先要選對黨主席,循序漸進的改變中國國民黨生存和發展結構為核心,搭建忠實改革的領導團隊,在完成切實可行的政黨改革方案的同時,通過培育、選拔優秀黨員,組成充滿活力的基層黨組織,在服務臺灣社會和民眾的過程中,貫徹執行讓臺灣民眾滿意的政黨政策。

換句話說,中國國民黨要完成政治任務,選擇適合的黨主席是諸多環節中的關鍵。選擇哪一位候選人做黨主席,要考察候選人是否政治忠誠,能否適應中國國民黨的內外變局,是否能完成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任務。這就是黨主席候選人能否適任的前提條件。

面對臺灣內外的變局,以及黨員、民眾對中國國民黨的不滿,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需要在變革中,經歷今天與明天的黑暗洗禮,帶領中國國民黨完成政黨轉變和發展的任務,幫助中國國民黨在明天的明天能走向光明。所以,2017年的黨主席,不能選四平八穩的候選人,不能選缺乏應變的黨員,不能選無法打動民眾的黨員,不能選缺乏堅韌耐性的黨員,不能選缺乏改革能力的黨員,更不能選缺乏政治忠誠的黨員。

具體地說,2017年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應該符合三個政治要求:

一、政治上忠誠可靠

自從2015年中國國民黨即將失去執政權力之後,一些中國國民黨的黨員、民意代表,借著中國國民黨的突發事件,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宣揚各種違背黨規黨紀的言論。一時之間,隱藏在中國國民黨內的老鼠、蟑螂和跳蚤,發現無利可圖,開始扮演政黨先知的角色,聞風而逃或者四處躲避,居然讓2015年黨主席及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黨內初選,幾乎形成空轉的局面。

洪秀柱當時說,希望自己扮演「抛磚引玉」的角色,讓更強的黨主席候選人能在中國國民黨最危急的時候,展現出擔當的角色。結果,這些人前曾經風光一時的中國國民黨政治大佬或者要員,以各種托詞,堅壁不出。後來,獲悉「習馬會」的政治利好時,一些政黨人物迫不及待的跳出來,緊急換下洪秀柱,接過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這些政黨要員使用完2016年臺灣民意代表和各級領導人選舉提名的權力後,遭遇選舉失利的局面,這些政治人物又開始推脫責任或者政治辭職,把爛攤子再次扔給洪秀柱,把洪秀柱推入政治糞坑的行為美其名曰「給洪秀柱一個機會」。在整個過程中,洪秀柱扮演的就是中國國民黨的「救火隊隊長」和﹂板凳替補」的角色。

這一過程反映出很多中國國民黨的黨政要員,僅僅把中國國民黨視作是跳板和馬桶,需要時隨時拿來用,不需要時隨時丟棄。而且,把躲避党難的行為美化為中國國民黨保存實力的「海豚轉彎」,把同志推進糞坑的行為自詡為政治精算師,把對黨難視而不見的行為稱之為擅長審時度勢。這些政黨要員對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忠誠度是極其低的,尚且不如一個妓女對嫖客的忠誠。

後來,中國國民黨遭遇臺灣民進黨的政治法律戰後,政黨經費被凍結,洪秀柱四處借錢,甚至不惜賣房為黨工發放工資,一些政黨要員冷嘲熱諷、袖手旁觀,任由洪秀柱在政治糞坑裡掙扎。現如今,洪秀柱可以把頭露出糞坑的時候,一些黨政要員又跳出來,憑藉拼爹或弄權壯大聲勢,一副指點江山、舍我其誰的架勢。

凡此種種,都反映出中國國民黨的一些黨政要員,以中國國民黨為工具,以謀取個人或派系利益和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見利忘義,缺乏一個黨員起碼的政治忠誠、政治原則和政治操守。

人在黑暗中,無法判斷時空和方位,在不受是非、對錯和善惡的約束下,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就是前行的方向和目標。這些見利忘義的黨徒,就是典型的沒有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的人,他們不可能把中國國民黨帶出今天和明天的黑暗。

二、政黨改革能力強

借助臺灣民進黨的針對「黨產」而發起的政治法律戰,希望中國國民黨能圍繞政黨經費,立足臺灣內外的政黨資源環境和條件,重新整合與分配,實現自給自足,讓中國國民黨浴火重生。

過去,無論是黨員、民意代表,還是臺灣地區各級參選人,主要都是依託黨產運轉。他們與中國國民黨存在明確的利益分配關係。現如今,要做好「假定中國國民黨沒有黨產」的條件下,各級黨組織、每一位元民意代表及臺灣地區各級參選人,能否在貫徹和執行中國國民黨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中,通過服務臺灣民眾而存活和發展起來。這就是未來的中國國民黨需要制定的新的生存和發展的體制、制度及規範的核心。

很多人說,某黨主席參選人很受當選的民意代表的支持。可是,他們忽視了,正是該參選人的主持和調節,確立的2015年民意代表的資格名單。現如今,該參選人參加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選舉,各民意代表能不表達支持嗎?

換一種場景,一旦改為各民意代表,在貫徹和執行中國國民黨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中,通過服務臺灣民眾自籌政治經費,並按照比例抽取一部分給黨中央,中國國民黨中央就與這些民意代表構成了利益分攤關係,而不再是利益配給關係,各級民意代表與黨主席代表的黨中央就存在利益衝突了。所以,中國國民黨面對變局,很多從前的政治關係會因為這場變局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什麼樣的候選人能在這場變化中讓中國國民黨浴火重生,這樣的候選人才是能承擔起領導中國國民黨改革的黨主席。

或者說,除了政治忠誠度、政黨管理能力和經驗外,在過去受中國國民黨利益影響最大的候選人,反而最難徹底改革中國國民黨。因為他們都是中國國民黨政黨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怎麼可能指望他們革命或改革呢?

一旦中國國民黨選舉的黨主席無法循序漸進的改變中國國民黨的生存和發展結構,中國國民黨必然會從百病纏身進入政治昏迷。這才是中國國民黨最大的政治噩夢。所以,能否全面推進和實現中國國民黨的改革,就是2017年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的核心指標。

20170515-前總統馬英九下午出席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所舉辦的「贏回臺北-馬英九、郝龍斌與基層有約」座談會。會中兩人與支持者合影留念。(蘇仲泓攝)
20170515-前總統馬英九下午出席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所舉辦的「贏回臺北-馬英九、郝龍斌與基層有約」座談會。會中兩人與支持者合影留念。(蘇仲泓攝)

三、政黨靈魂的塑造

有人說,過去中國國民黨是一個大染缸,再清白的人都會變得面目模糊;現在中國國民黨是一個大糞池,再清新的人都會沾染一身臭氣。在一些民眾的眼中,中國國民黨從染缸到糞池,充分說明中國國民黨的體制、制度、組織、文化及氛圍存在嚴重的問題。

在中國國民黨還是染缸的時候,因為受黨產的庇護及執政的優勢,讓中國國民黨歷任黨主席忽視了對中國國民黨體制、制度及組織等改革,在一些短視的政黨領導人的鼓吹下,讓一個帶病的政黨成為了選舉機器,持續為了選票而運轉,最終喪失了絕佳的政黨改革的機會,導致政黨人才凋零,越來越脫離臺灣民眾,最終喪失了黨心和民心。

中國國民黨要重拾黨魂,就要脫離對党產的生存依賴,借助政黨政策和人才,拓展政黨資源,紮根臺灣基層,通過服務臺灣民眾的過程中,獲得臺灣社會的滋養。

中國國民黨在生存和發展面前,要學會化緣、學會低頭、學會卑微、學會服務,學會結緣。贏得一鄉的社會供養的黨員,做鄉代表;贏得一鎮的社會供養的黨員,做鎮代表。以此類推,直至選出代表臺灣未來總統候選人。

黨魂的重塑,不是靠黨政要員振臂一呼就應者如雲,而是靠各層級的黨組織和黨員貫徹和落實中國國民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中,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臺灣民眾的點點滴滴,海納百川,逐漸形成的。

所以,未來的中國國民黨必然是扁平化的組織體系,黨中央要簡政放權,打破「大佬政治」和「依附政治」的阻礙,充分尊重基層黨組織及黨員的首創精神,讓基層和黨員的實踐核對總和修正黨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做好政策、人才和宣導,每一位元黨員通過服務臺灣民眾的過程中,讓中國國民黨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2017年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需要構建和駕馭全新的政黨機構和體系,把關乎中國國民黨生存與發展的人、財、資源,根植於臺灣民眾與社會裡,中國國民黨才能浴火重生,讓糞坑成為滋養政治參天大樹的營養。

所以,今天的中國國民黨是不是糞坑並不重要,只要能根植於臺灣社會和民眾,中國國民黨伴隨著明天的政治樹木的種子不斷的生根發芽,在明天的明天,勝利就會屬於中國國民黨。

如果以黨主席的要求與標準衡量六位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候選人,只能說各有千秋,在當前中國國民黨困難環境和條件下適任的,實事求是的說,只有相對好一些的人選,需要通過搭建領導團隊的方式予以彌補。如果說他們完全適任,恐怕有些言過其實。

但是,面對中國國民黨必須面對的內外變局,相對而言,洪秀柱在危急狀態下的應變能力和感召能力是最好的。或者說,洪秀柱至少能在2017年開始的四年任期內,發揮危機應變的能力,避免讓中國國民黨從多病狀態進入政治昏迷狀態。

我也看到了很多政治人物對洪秀柱頗有微詞,但是,我們更要看到洪秀柱在中國國民黨遭遇民進黨政治壓迫後,至少扮演了一位合格的“救火隊隊長”的政治角色。如果有人用洪秀柱與其他前任黨主席做對比,其實是不適用的,因為不同任期內,中國國民黨的現狀及必須面對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完全沒有可比性。

當然,洪秀柱也有自己的不足。例如,以她做中國國民黨主席期間的領導言行來說,的確存在著政策穩定性不足、不擅長一對一的關鍵溝通、權力執行的標準缺乏嚴格等等。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搭建黨主席團隊、健全黨內外制度及完善政策表述等方面努力避免。對於中國國民黨來說,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頭等大事,其餘的問題都是在生存前提下延伸出來的發展問題。中國國民黨一旦喪失了生存能力,那就意味著所有的政治願景和執行政策的能力都將歸零。

所以,在中國國民黨特定的變局中,面對政黨內外危局,黨主席的靈活應對能力,就是對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適任的個人政治能力的要求。

總結影響臺灣政治和社會的事件,各種偶發事件對臺灣政治社會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一方面說明,臺灣的政治和社會的體制,很難與臺灣重大惡性偶發事件的應對相適應。另一方面,無論是臺灣政黨還是組織機構,需要擅長「預查風險、靈活應對」的領導人。洪秀柱對風險的緊急應對能力很突出,但是對各種風險的預查與防範上有一些不足之處,這都需要通過團隊、制度和政策予以完善。

如果考察其他幾位黨主席候選人,在面對政治和社會危機的靈活應對方面,都存在缺憾。或者說,中國國民黨一旦喪失了對政治和社會風險的應對、防範與彌補,中國國民黨的所有努力,只會距離中國國民黨的發展或目標越來越遠,而不會越來越近。這才是選擇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時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所在。

20170513媽媽請您愛保重•捍衛無毒家園遊行.行政院: 食安媽媽撒道具紙鈔.洪秀柱更到拒馬前擲紙鈔.(陳明仁攝)
洪秀柱黨主席連任之途有優勢也有劣勢。食安媽媽撒道具紙鈔.洪秀柱更到拒馬前擲紙鈔.(陳明仁攝)

以洪秀柱為例,要搭建適合洪秀柱的黨主席班底,除了知道洪秀柱的不足,還需要知道洪秀柱的優勢。洪秀柱突出的優勢表現在:危機應變能力強、群體溝通能力強、有民主的組織作風、注重維護政黨和諧的氛圍。

相對的,洪秀柱突出的不足表現在:

1、政策制定和表述的穩定程度不足,不擅長建立感情聯繫的方式做好一對一的溝通和接觸;

2、權力執行的標準缺乏嚴格,容易因人廢事;

3、對政治和社會現狀缺乏透徹掌握,做事有些固執,不善於靈活務實的處理常規問題;

4、過於注重他人言辭表達和嘩眾取寵的群體表現,而不注重實踐考驗,容易任用言過其實或者虛有其表的人。

除了搭建與洪秀柱互補的人員外,還要建立和完善政黨內外的制度約束,讓洪秀柱能專注擅長的事務:

1、制定和執行好各項政策,以政策指標的成效衡量權力的執行和使用,減少中層管理環節,啟動基層獨立發展的活力,用基層黨務實踐檢驗中國國民黨的政策、目標與管理實效;

2、建立黨中央與基層黨組織、黨員之間的支持和互助的關係,救急不救窮,扶危不扶難。從屬於基層黨務,要避免干預,以實效作為認定標準,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協調黨內外的政治和社會關係,以開源節流為中心,鞏固和發展各方面的支持和聯繫通道,構建全面、深入、系統的黨際交流與合作,促使黨內外的人才、經費、資訊、活動等合理優化運行。

4、創造忠誠、實幹、實效的黨務關係氛圍,減少主觀認定,避免親疏不一,形成嚴格、和諧、互助的黨員關係和氛圍。

在政策論述方面,既要遵規守紀,凝聚共識,又要分清楚主次緩急,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政策論述,努力避免黨內爭議的同時,能積極防範政治對手的攻擊。

以兩岸政策表述為例。洪秀柱團隊希望用「統一」與「不統」做為與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區別,但是忽視了民進黨的攻擊和民意支持。這表現出洪秀柱團隊對兩岸關係的本質,在認識上存在嚴重的不足。或者說,「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包括兩岸未來走向統一的共同注重目標的,但是,兩岸距離統一,還有很長的政治道路要走。作為臺灣政治領導人,不能因為突出目標而忽視眼前的障礙。當目標與現實的距離太遙遠時,這是對政治人物理想和信仰的考驗,同時,政治人物更要立足于現實的問題、風險和障礙,做好符合臺灣大多數黨心、民意的政治宣導。如果政治領導人對從屬於未來的目標過於強調,大多數黨員或民眾會認為政治領導人不切實際、沉迷於理想。

政治領導人對政黨或國家的政治未來,在表述上領先普通黨員或民眾多少,這取決於政治領導人的政治影響力。在當前的現狀下,洪秀柱團隊在政策表述上,比普通黨員或者民眾的政治觀念領先「半步」好。

其次,相對于臺灣藍綠對立的政治和社會現實,中國大陸無論是政治關係的遠近,還是政治收縮的空間,都是優於臺灣政治和社會現實的。這就意味著,洪秀柱的兩岸政策的制定和表述,大陸信任但必須臺灣民眾滿意。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臺灣民眾對大陸充滿敵意和不信任的環境中,讓大陸信任,洪秀柱團隊需要做好與中國執政黨高層密切的政治溝通,搭建心與心的橋樑即可。讓黨員或民眾滿意,則需要讓他們看到希望和利益。

在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的選舉中,洪秀柱團隊要講出吳敦義兩岸政策為臺灣未來帶來的發展損害。

首先,吳敦義對九二共識的政治篡改和閹割。這種擅自對九二共識的政治篡改和閹割,是得不到中國大陸信任的。那麼,即便是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兩岸關係依然會處於無解的狀態。

其次,吳敦義是中國國民黨舊體制的最大利益獲得者,只會按照馬英九和金傅聰的政黨路線,把中國國民黨變成選舉機器,不可能改革中國國民黨,最終葬送中國國民黨最後政治喘息的機會。

最後,基於吳敦義在政治信仰上的唯利是圖及對九二共識的政治篡改和閹割,這就註定了吳敦義的兩岸政策路線與蔡英文並無二致,僅僅是穿著中國國民黨外衣的臺灣民進黨的路線。這是強行把中國國民黨拖上臺獨戰車的政治操作。一旦被中國大陸識破,吳敦義的唯一政治結局是與蔡英文同流合污,最終造成中國國民黨的再次政治分裂。

20170517-吳敦義臉書粉絲專頁(取自「台灣的義氣-吳敦義粉絲團」臉書粉絲專頁)
吳敦義的本土路線受深藍疑慮。(取自「台灣的義氣-吳敦義粉絲團」臉書粉絲專頁)

總之,吳敦義的兩岸政策,對大陸就是騙,對國民黨只有棄,對民進黨只會容。吳敦義只可能執行國民黨化的臺灣民進黨的政治路線,最後的政治結局只可能讓中國國民黨與臺灣民進黨同流合污。

所以,洪秀柱團隊諸多兩岸政策表述,沒有做到進可攻退可守的目的。

諸如此類的關於政策表述上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經濟政策、民生政策等等,都需要由能深切掌握臺灣內外現實的社會各界,凝聚共識、群策群力的共同制定好、執行好。

政策是政黨的生命和旗幟,任何一個政策小的變動,都會為黨員服務臺灣民眾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會主導基層黨組織的政策執行,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

除此之外,洪秀柱在中國國民黨競選過程中,要突出表述中國國民黨必須面對的政治和社會危機,對於未來臺灣領導人選擇,可以抱定「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態,宣導以民主、實效、政策和支持為標準選擇2020年最優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候選人,集中精力表述中國國民黨的改革。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中取得相對優勢。

至於幾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選拔,對於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來說,是一個很遙遠、很多變、很艱難的過程,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總體而言,對比六位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中國國民黨如果希望在未來實現政策翻越、政治翻身、政票翻盤,我們依然認為,中國國民黨在陷入前所未有的歷史困境時,需要選擇一位元堅持政黨改革的特殊人選;面對臺灣波詭雲譎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國國民黨需要選擇一位擅長危機應對人才;為了讓兩岸關係從動盪不安回歸和平發展,中國國民黨需要選擇一位能與大陸底線溝通和信任的天賜人選。但是,無論怎樣,這都需要中國國民黨內外和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完善,才能使之成為中國國民黨適任的人選。

*作者為大陸企業管理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