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救疫災亂撒幣,何不振興臺灣經濟?

2020-05-27 07:10

? 人氣

國民黨立院黨團於振興紓困追加預算案表決後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國民黨立院黨團於振興紓困追加預算案表決後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在新冠疫情風暴危險漸見淡出,且520總統就職典禮既經完成,蔡政府也正式開展《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的「大撒幣」行動;但行動的政策目標與執行策略,祇見「賑災救濟」的災民紓困作為,但不見具體「促進恢復經濟主力製造業活力」之務實振興經濟、解救產業僵縮困頓的預算與措施作法,讓社會普遍感覺錯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性超高額度《特別預算》紓困新冠疫災

蔡政府為紓解長期民怨與此次為反中及防抗疫情風暴的剛性行動禁制「封鎖」政策措施癱瘓臺灣經濟長達五個月之久的經濟禍害,所提出《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的「大撒幣」行動,究竟會否救得起早已完全淪入「僵凍頹縮陷阱」的臺灣社會?會否振興得起「嚴重殭屍化傾向」的臺灣產業經濟?正引起國內外莫大矚目。

2020年5月8日立法院會三讀通過《追加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新台幣1500億元,一毛未刪,也沒有凍結任何金額,加計原已通過的600億元,使中央政府提列特別預算數字提高到2100億元,也使得蔡政府在這個新會當中,首次締造了中華民國立國以來最龐大的歷史性超高額度《特別預算》;也使得整個蔡英文政府為了應對新冠疫災的紓困方案規模,總計高達1兆500億元。

蔡政府編列《追加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的主要內容,包括防治經費165億元、紓困及振興經費1335億元,加計原已通過的600億元,年度歲出所需的這項為數龐大的2100億元財源,全數都以額外新編的「舉借債務」項下支應。

紓救銀行及黨私為主,救助民眾及企業者甚少

依國際經濟學實證歷史經驗,蔡政府為應對新冠疫災《追加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其「大撒幣」行動的規模數字之GDP占比已超過6%,應屬充分而足夠;就上一世紀以來幾次較大的世界級經濟衝擊事件觀察,單以2008世界金融海嘯為例,主要經濟國家應變措施的許多相關實證研究結果顯示,要救國家經濟於重大災難,究竟應該從國庫裡拿多少錢出來紓救?其必要金額規模不能少於GDP占比2%。可以看出蔡政府所編列,超出水準不少,自所難以有許多參照上一任期的兩兆元「風電」計畫之「或有挪做黨私它用」疑慮。

蔡政府所提出《追加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一兆五百億元,特別值得注意其構成:這次紓困預算中,最大宗的卻是提供銀行貸款的7,000億元,倘若將這7,000億元扣除掉,則剩下來真正作為針對社會進行紓困的,祇不過3千多億,約佔1.6%,實在太少;所以才有許多專家認為,這次紓困預算「嚴重不足」,而且根本就是,紓困銀行卻毫無紓困平民百姓,也根本談不上紓困工商企業廠商,或亦有其所本。從過去很多國家救助重大災難經驗看,總得要有GDP占比2%以上的政府預算,才能真正能夠激活經濟態勢,但這次紓困預算中,卻毫無可能。

觀光旅遊業慘狀令人髮指

總而言之,總紓困預算數字的一兆五百億元,看似很大的一塊餅,但實際剖析其構成會發現,真正紓救民眾紓救企業的份額比重都偏低;除了有7,000多億元專門撥給了大銀行專用,其他3,500多億元當中,另有約1,200億元給艱困企業,其他2,300多億元,可以專用為救觀光業、旅遊業之需。

坦白說,觀光業、旅遊業所受到當前疫情之衝擊,特別是一旦納為救濟對象者,之所以會產生困難,很大原因是政府造成的,因為兩岸關係的緊張,陸客不來,導致觀光旅遊業慘淡,其實觀光旅遊產業在疫情未發生之前就被糟蹋了。

陳時中23日率「防疫五月天」逛墾丁大街,身上穿的花襯衫與腳上木屐爆紅。(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疫後拚旅遊,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率「防疫五月天」逛墾丁大街,身上穿的花襯衫與腳上木屐爆紅。(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連一點紓救企業的意思都沒有

政府這次紓困的基本觀念很像2008年美國紓救世界金融海嘯衝擊的基本理念,2008年有個相當知名的口號是:「銀行大到不能倒」,因為銀行倒了,整個國家信用也就完了,後遺症更會是非常嚴重。2020年3月5日,美國聯準會(FED)首先宣布緊急降息四碼(1個百分點),並啟動7000億美金的大規模量化寬鬆(QE)計畫。美聯準會原本貨幣總發行祇有三兆五千億美元,七千億祇佔20%,其實比例不高。

回頭看臺灣,目前蔡政府的紓救藍圖,現行紓困預算中,有7,000多億給銀行,名義上是讓中小企業或家戶貸款紓困,紓困之後,倘若中小企業或家戶還不了款,其呆帳就得銀行完全吸收承擔,因此,現行紓困預算的重心,還是在搶救銀行。換句話說,7000多億元中,連一點紓救企業的意思都沒有。

因此必須質疑的是,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對臺灣經濟的傷害,金融業是唯一受損的行業嗎?還是金融業的損害導致臺灣經濟動盪?但其實我們現在的病徵不是這樣。所以為何要救銀行?為何獨厚銀行?從邏輯上看,這些錢是否真正治病?是否真正救人?而救銀行的目的到底是甚麼?是否藉這個時候,透過救濟銀行來進行五鬼搬運?這些問題都必須被檢視。

已經僵凍不化的經濟活力難以快速復正

從全球宏觀格局來看蔡政府及其他國家政府的紓困振興計畫方案,都是近視救助但遠視振興主力製造業為核心的戰略設計規劃,同時也認為整體經濟社會困阨難局,恐非一兩年內可以終了復正的「世界級」危殆事件。

當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在先進國家社會擴散時,人們普遍企盼,在一兩個月公權力剛性行動禁制的「封鎖」(Lockdown)抗疫政策措施雷厲風行後,各個主要經濟體能夠重新開放復正既有的自由市場經濟機制。因為在封鎖期間,社會經濟活動與工商企業營運,都被政府「絕對制約」而強迫進入「誘導昏迷」的僵凍不化狀態(an induced coma, stay intact),惟有在「封鎖解除」後才有可能再度次第恢復投入復工生產製造配銷、重新開市營運與復職復位上班上課。

秉持著這種「幾乎成為普世價值」的思維想法之下,多數先進國家社會也都透過「補助金」「紓困金」或「工資補貼」的形式,支持「被強制無薪假」勞動力階層與中小企業,同時也採取「貼補利息」及「超低利息信貸」形式以支援大型企業廠商的復工復產復業復正營運。這其中最關鍵性的「公共政策行動介入民間」的施政邏輯是:「儘管代價高昂,但這種紓困救濟作為祇會持續較短一段時間」。

闖禍後「繼續買選票的自贖」能否奏效?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本身對於經濟社會的直接傷害,其實較諸既往,應屬傾微,但是各國政府在慌亂情急之下,驟爾納受偏執激越的「武漢模式」,採行最剛性行動禁制的「封鎖」(Lockdown)抗疫政策措施,才真正最直接完全殺死經濟活力,逕使整個社會陷入全面「誘導昏迷」的僵凍不化狀態,確確實實地直接殺害經濟;因此可以這麼說,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風暴,殺害全球經濟生命力的,不是天災,根本是治國執政決策者所闖下來的人禍。

以至於在疫情風暴漸漸淡出之際,肇事肇禍的「政府當局」乃趕緊拿出本就屬於「人民血汗錢」的稅收預算,「大肆亂撒幣」地施放「紓困金」或「補助款」救經濟,骨子裡,其實祇是一種闖禍後的「繼續買選票的自贖」,完全稱不上是真正為了積極復甦振興經濟的「國家經濟救贖」。

以這種「自贖買政權」手段就可以輕易撫平「所有被強迫陷入誘導昏迷而無工無薪無所得」的階層與機構組織的想法與觀點,可能過於樂觀。

20200521-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左)、副理事長許舒博(右)21日召開「服務業對政府當前紓困與振興經濟建言記者會」。(顏麟宇攝)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左)、副理事長許舒博(右)召開「服務業對政府當前紓困與振興經濟建言記者會」。(顏麟宇攝)

企業重啟復工復產復正營運何其不容易

既已在過去五個月時間內淪為「無工無薪無所得」的勞動力階層或薪職階層,要能夠「重新獲有機會」或「重新爭得良佳機遇」回到職場復工復職復有事可做,都不可能會是「較短一段時間」就可以達標達陣的事;對工商企業機構組織而言,要能夠真正作到「重啟」地步,看起來所需要真正能夠復原的時間,不可能很短;這對於今天在臺灣受傷害最重最深沉的旅遊和酒店等高接觸度屬性產企業而言,固然如此,即便一向是今天全世界所有先進經濟體骨幹主力的軸心型製造產業,也不是說想要復正重啟,就可以隨時立即重啟復工復產且復正營運機制能力的。

尤其是,今天亞洲區域最為經濟主力的高科技產業,因為必須供應鏈同步重啟,才有可能真正復工復產復正營運機制能力的。產企業都無法輕易從昏迷中醒來。

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風暴衝擊之後,有許多類別行職產業以及類型廠商企業,都將不得不大幅度轉型或改變其既有的事業內容和經營類型方式;更有一些廠商企業,根本就將難以為繼,不得不停工歇業倒閉,又如何與談什麼「重啟」之事?

「救疫災亂撒幣」嚴重打擊私部門投資意願

所以說,倘若政府想欲「無限期紓困」或「無限期補貼」此次新冠疫情風暴衝擊受害者,無論其為個體個人或機構組織,支援成本之高之龐巨,甚至連「最有條件的國家政府」都備感「不可承受之重」的壓力。最近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作出的估計,按照目前川普所提出的計畫,直到美國聯邦政府2021財年年底,單計美國主權債務的GDP占比,即將高達108%,遠高出2019財年年底的79%;此即顯然表示,經濟強權如美國這樣子的國家,其如此高企的公共債務,都勢必會嚴格限制其在此次新冠疫情危機真實消退之前,美國聯邦政府所必要採取的任何進一步紓困計畫和振興經所必須的刺激措施。CBO更明白指出,今天要談如何從哪裡下手徵稅,用以償還這些新生公共債務,都將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何況新生徵稅的事項,無一不會抑制私部門投資。

何況這種「無限期紓困」或「無限期補貼」公共政策措施可能對企業造成損害:「寬鬆的信貸」可能反而會肇致「民間企業負債過多超額」負作用,引申民間經濟部門更加沒有能力,或更加沒有足夠驅動力,以進行高端有助企業升級的投資;而「無償的公共補助金措施」的「亂撒幣」,會使「價值破壞型企業」繼續存活,甚至於誘使其變為禍害國家經濟的「僵屍企業」,拖累體質健康的企業。

又是令人難以恭維的「一黨之私」行動

但我們卻很清楚看到,今天蔡英文政府所設計提出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及歷史超高無度的《追加紓困振興特別預算》,都完全沒有經過類似美國CBO機制的核計評估與展望預測之稽核;而且幾乎都「遍見撒錢安人心」做法卻「不見用心用力搶救實體經濟」行動。從頭到尾遍看蔡政府的《紓困振興特別預算》配置安排,總給全國社會大眾與知識菁英份子,一種強烈的「又是掏空國庫進補黨庫私利」以及就是「亂撒幣」「大撒幣」債延子孫的「新禍國行動」印象與看法,真是令人萬萬難以恭維。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