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為什麼大家都爭著討好青年新世代?

2017-05-17 07:10

? 人氣

其結果當然就越發使得政府當政者、政黨主事者、想「用買取選票來當選當家」的偏斜政客們,在其眼中,祇見13.7%,而幾乎完全不計不顧不念不爭取,那些「有怨不行動」的65.9%實力族群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本戰略錯誤地討好青年人新世代

近十年來,無論在朝在野的政治人物與政黨都「被洗腦到」深信不疑:祇要寵幸青年人,討好青年人新世代,就可以順利贏取選民信賴,保證可以大得選票坐天掌政。

但現實上,「青年新一代」的人口結構份額比重,祇佔八分之一強,在民主政治社會的代表性與決定性,其實都是偏低的,其影響性及改變大環境條件的能力都極其有限,誠不足為訓。也因此,為了表現對青年新世代的寵幸與討好,就祇好拚命醜化中壯及高齡世代,採用等同於「誅殺臺灣經濟奇蹟功臣」的手段,仇富反商、抑能貶智,而努力為國家社會「豢養更多好逸惡勞,祇圖小確幸的懶人」,讓國家造餅機制能力全面潰決,富者能者知識技術者,紛紛移民遠颺,直讓臺灣成為新典型「老弱均貧國家」,惡果難逃。

事實上,倘若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能夠清心腦醒理性地轉向積極追求掌政到高占65.9%份額比重的中壯及高齡人口族群,以能掌握到「絕大多數的支持」,取得「更堅實強大的代表性」、照應到「更大多數人群的利害關係所在」的機會,也更有可以掌權施政的「龐沛氣勢」呢!

因為這些高占65.9%絕大多數的中高人口族群,都是網路社會的「電子白癡」「技能性絕對弱勢者」居多,必須建置一個有別於網路時代「青年新世紀」的聯結平台機制,用以聯結、發動這群「既沉默又不願意公開活動」的人口族群,也能夠勇敢公義、正當性凜然地站起來,走出來,用堂堂正正的,優秀國家責任心及文化歷史使命感,一起讓這個國家社會更積極向上,前瞻邁前,挺身破繭,走出鎖國自閉,再造臺灣的世界地位角色與全球競爭力,使「第二度臺灣奇蹟」,可以真正揚眉吐氣再肇新格局。

在朝在野都應該力促65.9%的再復活再參與

事實上,面對前瞻的未來,不論是當政的民進黨,或者仍然企盼有一天再輪政重拾政權的國民黨,倘若想重振整個國家社會的再穩健發展成長,像目前情境般,過度討好或獨厚寵幸祇占13.7%的「青年新世代」,應該是正當性治國理政的極其嚴重戰略抉擇錯誤。

為今之計,反倒是應當加緊努力去促進誘發已然「失望沉寂不行動」的65.9%中高齡人口族群,使其能夠還魂再復活再參與,以至再積極恢復穩健鎮國行動力,讓臺灣民主政治的任何選舉結果,都可以真正反映整體社會完構的「絕大多數」代表性與正確性,也讓這個國家社會不再祇有貪念小格局、小確幸的偏安處遇,而能夠真正重新站上全世界的自由開放競爭大舞台,發揮1980年代的國家吸引力與全球競爭力。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