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該用更廣闊的視野看待專利的價值

2017-05-19 06:00

? 人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王美花。(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
作者認為,中小企業申請專利的考量因素,就是必須性。圖為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取自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

近來長期閱讀某大顧問公司的文章,發現某大顧問公司的顧問,常常以專利爭訟的新聞宣傳專利的重要性。並且藉由這些爭訟,倡導委外前案檢索的重要性。不禁令人反問,中小企業若委外進行前案檢索,以企業運營而言,有什麼是能夠說服內部股東的部份。對於中小企業資金不如大財團的雄厚,新產品的銷售屬於試水溫的時候,中小企業的員工如何說服企業經營者,執行前案檢索而非執行市場性、客戶性的廣告行銷?對於大企業而言,內部的智權與研發人員,即可以執行前案檢索與判斷,又為何要委由顧問公司的顧問執行相關事務?唯一的必須性是,顧問公司的顧問能夠由產業趨勢、供應鏈的市場預期、主流企業專利與產品的競爭力進行研討,最後歸納出可以執行的大方向,對於企業而言才是有價值的資訊,而非相關科系畢業生就能完成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對於產品的競爭力與供應鏈的探討,著重於對於該產業市場供需與核心技術的了解,沒有相關產業經歷與背景知識的人,是無法執行執行的。回頭來看該顧問倡導的前案檢索,在專利申請時,判斷的多數應該是進步性的判斷,即使該顧問切入的方向有邏輯性,並不代表各國審查人員都會由他的方向切入。在產品設計時,即使檢索到相關專利,當市場趨勢與相關資源都已經投入的時候,也難以立即完全的抽離,只能暫時且戰且走。況且,有時候針對這些專利進行可專利性的挑戰,仍有機會挑戰成功,即使經過纏鬥後,不幸判定要繳交賠償金,在這段時間扣除賠償金後,還是可能為公司進帳些許收益。況且,檢索是沒有滿分的檢索,即使委託顧問公司評估後,沒有相關侵權的疑慮,並不代表絕對沒有風險,那麼付出這些金錢,請顧問評估的價值為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論是專利申請、或者花費資源委外執行專利相關事務,最重要的部份為必須性的探討。如果僅針對專利權的強弱評估相關事務,是種自我侷限,以井觀天的行為。如果專利無法結合產經情勢做整體的評估,也許僅會有具有專利性的壁紙,這並非企業經營者樂見的情況;反之,若產品不具有專利,即使讓原本獲利的產品獲利降低,或者必須尋求新興市場販售該產品,許多企業經營者還是會為了運營的考量,進行執行該產品的製造與銷售。專利從業人員應該用更廣闊的視野看待專利的價值,如何讓專利不僅是法律文件或排他權。讓專利成為能夠創造企業價值的產品(例如:無形資產評價後,提列為公司的資產、配合產品宣傳行銷的手法...還有更暗黑的方式,過於機密不便透露,各位睿智的從業人員,仔細想想便可以想到一些操作方式。)所以僅由進行專利爭訟時,看待申請與實體審查的價值,也許只看到專利的其中一個價值。但是,多數企業與多數專利申請不該被侷限在這樣的角度執行與思考...

 

*作者為跨國企業法務專員、跨國企業營運策略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