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

2017-05-16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很多人忽略了年金改革的另外一個環節,那就是同屬保險及退休基金進水口的投資報酬率。圖為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22日於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全國大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很多人忽略了年金改革的另外一個環節,那就是同屬保險及退休基金進水口的投資報酬率。圖為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22日於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全國大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現在正值蔡政府上台後年金改革如火如荼的關鍵時刻。贊成與反對年金改革的陣營壁壘分明、互不相讓。而彼此間的攻防一般都著重在要多繳多少費用、少領多少退休金,以及延後多久退休而已。顯然很多人,不管是故意或不知道,忽略了年金改革的另外一個環節,那就是同屬保險及退休基金進水口的投資報酬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究竟保險及退休基金這一類的投資行為,可否保證獲利?如若可以,可以到達多高的績效呢?

證諸歷史,根據賓州大學金融學教授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J. Siegel)的研究發現:[註1]從1802年至2012年的210年期間,若是投資美國的金融市場,則股票、公債、國庫券的名目總投報率分別為8.1%、公債為5.1%,以及國庫券為4.2%(如圖一)。再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在進行「去通膨」之後,所得到的實質總投報率,則年化報酬率股票為6.6%、公債為3.6%,以及國庫券為2.7%(如圖二)。席格爾教授的結論是:分散得宜的美國股票投資組合,其複利後實質年投報率約莫在6%至7%之間,更重要的是,長期(至少20年以上)投資下來都會保持這樣驚人的一致性。然而,什麼樣的股票都可以買嗎?這倒也不是。他建議的買法反而十分懶人法,亦即採取將最大部位配置在低成本的股價指數基金(Stock Index Funds)上面。[註2]很顯然地,席格爾教授大力推薦股票分散投資(包括產業類型、投資區域等等)的被動式投資方式,這種操作方式尤其適合資金部位龐大的退休基金。只是說也奇怪,這麼好(當然也很專業)的投資方式,為何國內的保險及退休基金還不青睞呢?只消被動式地追蹤指數,進而買進資產,時間一拉長後,國際上退休基金普遍的7%年化投報率便現身了,怎麼不能保證獲利呢?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一 資料來源:《Stocks for the Long Run》。(林思億提供)
圖一 資料來源:《Stocks for the Long Run》。(林思億提供)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二 資料來源:《Stocks for the Long Run》。(林思億提供)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二 資料來源:《Stocks for the Long Run》。(林思億提供)

無獨有偶的,美國有位名叫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的專業投資教父,本身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卻因為鑽研投資多年,也不吝惜地將確實有效且頗獲好評的投資理念分享於《聰明資產分配家》(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等書中。相信只要是專業投資領域出身的退休基金操盤手,應該不會對於這些著作感到陌生才是。伯恩斯坦指出,在1987年至1999年期間,全美最大的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情形大致上遵照6成股票及4成債券的比例,其間的投報績效如圖3所示。若是以6成的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加上4成的雷曼兄弟綜合債券指數混合成參照基準指數,與之對比,結果這當中居然有9成以上的退休基金績效輸給了基準指數,而這些績效落後的退休基金大多數是採主動式投資的;有跡象顯示,越來越多的退休基金改採被動式投資方式,如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即是如此,它的股票投資組合中,有8成都是採用指數式經營方式。結果各位知道它的長期投報績效為何嗎?20年期的平均投報率為7.03%。[註3]套用次元基金顧問公司董事長Rex Sinquefield曾說過的話,「唯一能夠持續創造優異績效的是市場本身,要掌握這種持續一貫的優異績效,唯一方法就是投資適度分散的指數型基金投資組合。」或許這就是這些退休基金得以馳騁在退休基金界、引領風騷的最佳註解!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三 資料來源:《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林思億提供)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三 資料來源:《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Lessons for Building a Winning Portfolio》。(林思億提供)

值此年金改革的關鍵時刻,筆者深信,改得早,不如改得好;改得快,不如改得對。可不是嗎?在沒有將既有基金績效提升至國際基準的7%以上之前,再多的提撥費率、再少的給付領取,以及更加延後的退休年齡,將仍然無法救基金破產夢魘於絲毫,因為關鍵因素是在基金投報率。這一點,或許可以從4天即誕生的年改方案精算報告內容可見一斑(如圖四所示)。光只是將提撥費率從現行的12%提升至18%,在不考慮其他的挹注之下,只能延後5年「破產」而已!由於這份精算報告係以4%貼現率來規劃的,相信若是將此一參數改成7%、然後重新精算的話,一定可以大大延緩這種「破產」的壓力。請問蔡政府,妳為何不從這邊著手呢?難道就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專業?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四 資料來源:銓敘部年改精算報告。(林思億提供)
觀點投書:哲人之風應猶在,只是你到底學不學而已!圖四 資料來源:銓敘部年改精算報告。(林思億提供)

後記:我們的各個保險及退休基金,若想要浴火重生,擺脫老是「破產」的噩夢,無疑地,基金績效一定要提升,至少獲利要達到7%以上的國際水準。揆諸上述幾個投資專業領域的高手能人,咸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基金得以獨立自主、專業經營之後,只要謹記「長期持有」、「分散投資」及「降低成本」這三個原則,績效提升將不會是個夢。蔡政府,妳願意為了台灣人民這般地改好、改對、改到底嗎?我們都在拭目以待。


*作者為國中教師

[註1] Siegel, J.J.,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5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2014.

[註2] 席格爾教授書中是指「股價指數基金」,但筆者揆諸其本意,並參考國內投資界素負盛名的投資人─綠角之分析,考量到更低的成本(這將意味著更高的年化投報率),其實更好的選擇應該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稱為「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即為將指數予以證券化的一種金融商品,是被動式投資法的絕佳工具。詳見綠角部落格相關比較、說明: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09/10/50etfpolaris-taiwan-weighted-stock.html

[註3]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07003724-262104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