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2020-05-24 05:4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在台北賓館的就職典禮演唱「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出為出席就職典禮的防疫團隊。(取自總統府直播影片)

蔡英文總統在台北賓館的就職典禮演唱「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出為出席就職典禮的防疫團隊。(取自總統府直播影片)

據報導,日前小英總統音樂會演奏《阮若打開心內的門》這首歌,它是出生於淡水的音樂家王昶雄(1915~2000)的作品之一,其歌詞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雖然春天無久長,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
春光春光今何在,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心愛彼的人,
雖然人去樓也空,總會暫時給阮心頭輕鬆。
所愛的人今何在,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心愛彼的人。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雖然路途千里遠,總會暫時給阮思念想要返,
故鄉故鄉今何在,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雖然前途無希望,總會暫時消阮滿腹的怨嘆,
青春美夢今何在,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歌曲使用「門」與「窗」二字,「門」為出入時必經關卡,象徵一家精神之所在,具有借景、引景效果,將室外景物之美帶入室內,「窗」則喻為屋子眼睛,看見戶外藍天白雲之景,童年夢境的想像,彷彿神秘名畫,將「心門」與「心窗」打開,看見平生想看之物,突破自我,人與人關係緊密使社會和諧,即是詞曲傳達之意。詞曲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此曲改變過去人們對台語歌曲鄙俗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台語詩歌之美,主要在於歌曲內容自主性和鄉土的寫實性,寫實而貼切,進而引起共鳴;精神上則傳達人民為努力擺脫悲情的過去,攜手開創未來,不論處境為何,如同歌詞所述,打開「心窗」,美景在前,擁有的一切終會變好,帶給當時不少異鄉遊子鼓勵與安慰。

王昶雄是20世紀台灣文壇的長青樹,本名王榮生,生於1915年,是淡水鎮九坎街(今之重建街)人,其父親是位海商,經常帶著太太在中國華南一帶奔波,他則留在淡水家由外祖母撫養。他日後之所以熱愛文學,可能與他寂寞的童年有關。

他幼年就讀淡水公學校,放學後或假日時,總是喜歡坐在淡水河邊的堤岸釣魚、繪畫,或是欣賞河口夕陽。1928年13歲那一年,他單身乘輪負笈日本求學,就讀東京郁文館中學,由於他的口才好,以一個台灣仔身份,居然能在日本中學獲得日語辯論賽的冠軍,這可是當年日本的大新聞。

淡水河左岸的三蘆地區,蘊含著台灣文化,也正在提升其生活品質。(圖/風景獵人Ladaga)
淡水河邊示意圖。(資料照,/風景獵人Ladaga)

他不僅有一口道地的江戶腔日語,日文寫作能力也超越日本人,所以中學畢業後,順利考上日本某大學文學系,第二年奉父命重考日本某大學齒學系。23歲時,他的詩作《陋巷札記》發表於台灣新民報;24歲時發表中篇小說處女作《淡水河之漣漪》,因此成為當時日本與台灣文壇的新秀。

1942年27歲時返台後,他一面在淡水開設齒科診所,一面加入張文環領導的「台灣文學」雜誌。1943年28歲時,他與淡水名女畫家林玉珠女士結婚,後者是馬偕外孫陳敬輝的高徒,同年創作了著名的中篇小說「奔流」,發表於「台灣文學」。

該篇被日本當局視為皇民化文學之頂尖作品,內容描繪皇民化運動下台灣同胞的苦悶心聲,在體裁上為完成度相當高的寫實小說,不但入選同年度的《台灣小說選》,更受到日本知名評論家窪川鶴次郎的讚賞。戰後,該作品引起「反抗日本統治」與「附和日本皇民化」的爭議。對此,王昶雄並不辯駁,只答以「『真理』的花朵是永遠不會凋零,而是挺著常青的枝葉,吐露芬芳,假使有人把它扔到火裡,它便變成真金,閃閃發光」。

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大概是在王井泉主持「山水亭」這家餐廳兼文藝沙龍時,與張文環、呂泉生等日治時代的文人才子,在此吟詩品酒、高談濶論,無形中促成了近代台灣第一次的文藝復興。他的詩作以抒情見長,結構完整,富有韻律感;文藝評論則有25篇,都是擲地有聲之作。遺憾的是,1947年發生228事件,結束了他創作的黃金時代,「山水亭」也因此結束營業。1950年35歲時,他由淡水遷居至台北中山北路,專心當齒科醫師。

1956年,台灣適值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之後,一般民眾生活困苦。「山水亭」時代的老友呂泉生拜訪王昶雄,提出合作譜寫一曲以「懷念」為主題的台語歌,以在混亂的年代與納悶的生活中自勉勉人。王昶雄為其志氣所動,即使寫歌詞並非他專長,深思後仍答應邀約,以「通俗歌曲藝術化,藝術歌曲通俗化」為原則,創作台語歌曲–《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此曲歌詞的靈感來自每一個離鄉背井的遊子,出門在外時,總會眷念自己故鄉的田園,而他也曾有留日懷鄉的經驗,因此自然而然地寫下此歌詞,由呂泉生譜曲。1957年中,台灣文化協會合唱團在台北中山堂演奏此曲後,立刻在校園與民間流行起來。此曲為呂泉生最著名的兩首代表作之一,另一首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杯底不可飼金漁》

該歌曲曲風有別其它台語民謠一貫的悲情,而是呈現爽朗、明快與豪邁的曲風,但是事實上,該歌曲卻與228事件慘案有關。呂泉生當時在「台灣廣播電台」(即今中廣電台的前身)擔任演藝股長,電台共事的台籍主管一一被國府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入獄,只有呂泉生倖免。呂發表該歌曲的動機,乃希望台灣各族群如同歌詞中「朋友弟兄無議論」,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喝杯酒,杯底不要留酒,一飲而盡,往後和樂過生活,肝膽相照,化解雙方猜忌或仇恨,其用意與王昶雄類似。 

20200402-監獄、死刑、囚犯、犯人。示意圖。(資料照,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入獄示意圖。(資料照,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音樂創作是心靈的良藥,讓王昶雄慢慢地走出228的陰影。1965年重現文壇,這時大家才發現他的中文寫得跟日文一樣棒,只可惜他已不再創作小說了,但是他的創作力仍然豐沛,迭有佳作,舉凡談文、論藝,或閒話人生,都是真情流露,寓趣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王昶雄曾說:「每個人都有3種年齡,第一是歲月年齡,第二是生理年齡,第三是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是從體能狀況上表現;心理年齡則在精神、觀念上顯示。」王昶雄平生最拿手的運動是游泳和爬山,主因是日本的國民教育很重視五育均衡發展。他即使到老年時,仍然經常去游泳,爬山時也是健步如飛,不輸給年輕人,直到2000年去逝前半年,他才被胃癌打敗。

王昶雄在世時曾為文記述,他是自己在留日11年歲月中,對異鄉遊子寄懷故鄉田園的心境有所體會,所以寫出歌詞中有故鄉起伏稻浪、聞到泥土芳香、青山的嫵媚多姿等等的意象。歌曲的指標為求的是內心的抒發以及心靈寄託。此曲優美動人、意義深遠,使得不少年輕學子重新認識台語的優雅,讓多年沒回故鄉的遊子邊聽邊流淚,思鄉情懷顯得特別感傷。20年前,暢銷書作家林清玄運用〈阮〉曲主題傳達愛,並製作國語版及台語版的有聲作品「打開心內的門窗」,銷售成績十分亮眼,未免有掠美之嫌。

王昶雄天性豪爽、豁達,凡是有關台灣文化的活動,他都會盡心盡力去參與。他在2000年1月1日去世,象徵一個台灣文學時代的結束。2000年520阿扁當選總統後,頒給他的褒揚令中説:「綜其生平,盡瘁台灣文藝復興大業,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可謂實至名歸。

2000年11月4日,淡水真理大學頒發第四屆台灣文學家牛津奬給他,褒揚其一生的文學成就和貢獻,同時舉行王昶雄文學會,讓大家懷念玊昶雄為台灣所留下的珍貴文化資產,印證台灣也有光榮的文學歷史與成就。

王昶雄的老家在淡水重建街30號,尚未翻新,很值得大家到淡水旅遊時順便去參觀,希望中央文化部或新北市文化局,能將其故居列入永久人文紀念館,讓所有台灣人,尤其是淡水人,以有這樣的鄉親為榮。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這首歌對目前台灣人也有很大的啟示意義,永遠對台灣前途懷抱樂觀與信心,不會因為面臨內憂外患而失志。只要我們堅持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未來就可看到「五彩的天光」。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 ,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