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沒回她就生氣、想被哄卻對你處處刁難…焦慮型依戀者的5種指標,這可不是公主病!

2020-05-21 14:10

? 人氣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狀況,盯著手機看著傳給男友的訊息,只要超過3分鐘沒被回覆就感到焦慮呢?(圖/取自photoAC)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狀況,盯著手機看著傳給男友的訊息,只要超過3分鐘沒被回覆就感到焦慮呢?(圖/取自photoAC)

小編的一個朋友常常和自己的男友吵架,但其實與其說是吵架,不如說是她自己很生氣,男友卻一頭霧水。

他們最常吵架的的點就是關於「微信秒回」這件事,朋友說自己也很矛盾,每次給男友發信息,超過3分鐘沒回覆就會很生氣和焦慮

就算後來男友回覆了,甚至解釋了理由,她還是會故意晾著男友,很長時間都不理他,同時希望男友能主動發現自己為什麼生氣,然後來哄哄自己。

她男友常常覺得很困惑,有時感覺到氣氛有點不對,問她是不是生氣了,她只會很冷漠的回覆:「沒有啊。」 

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次數多了,男友每次都在心裡嘀咕著:「我又哪招惹你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男友心裡,小編的朋友變成了一個極其傲嬌,佔有欲強、會因為很小的事情就原地情緒爆炸的人。

後來小編和朋友聊了很久,發現她其實是把自己那些不安、害怕被拋棄、需要被關注和照顧的情緒,隱藏在了憤怒和焦慮之下。

而她自身的焦慮型依戀,很有可能是這些不恰當情緒表達行為的源頭。

我是焦慮型依戀的人嗎?

依戀是大家很熟悉的心理學概念,一些父母或養育者不能一以貫之的滿足兒童的需要,他們有時會很及時,有時卻很遲鈍。就像家長們經常爭論:孩子哭鬧,哄還是不哄。其實兩種選擇都是可以的,最可怕的就是變來變去:一會兒哄,一會兒不哄。

在兒童眼裡,父母這樣的回應是不穩定、不可預期的,這時兒童會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們不知道該期待被如何對待。

所以很多孩子在感到悲傷和憤怒的同時,選擇的解決辦法就是去黏住大人,這是形成了焦慮型依戀的兒童面對他們難以預料的父母的解決辦法。

照料者的對待是嬰兒依戀類型形成的關鍵因素,而這種影響會一直延續至成年。

焦慮型的個體對伴侶感受到的並不是愛和信任,而是一種「情感飢渴」,他們希望對方能夠拯救自己,或是使他們變得更「完整」。儘管他們極度渴望與人親密,但卻總是懷疑和恐懼對方並不想達到同等的親密。

焦慮型的人會通過黏人和控制來獲得一種安全感,但結果通常與預期相反,他們的伴侶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開。

情侶朋友吵架總是難免,有時情緒上頭就是需要一吐為快。(圖/photo-ac)
明明心裡愛著對方,渴望對方的安慰,為何表現出來的卻是憤怒和疏離呢?(資料照,圖/photo-ac)

如果你有這些想法和行為,那麼你有可能是一個焦慮型的人:

●極度渴望親密和陪伴,要求與愛人隨時保持聯繫,每天報備行蹤

●會以不回短信電話、故意引對方嫉妒或是威脅要分手來獲得對方的關注

一旦對方違反自己對他的期望,或是感到對方對自己關注不足時,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

●會為了維持聯繫而放棄自身需要,討好伴侶

害怕被拋棄,獨自一人時會覺得不自在,受到一點冷落,都會覺得被拋棄了

就像是創傷的強迫性重複一樣,焦慮型的個體很容易會被迴避型的人所吸引

在和迴避型人交往的過程中,對方的若即若離讓自己產生的那種焦慮和不安的感覺,和小時候從養育者那裡體驗到的感覺是那麼相似,這種熟悉感既讓他們無法抗拒地被吸引,又讓他們感到更加痛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