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價格飆升、作物腐爛、各國搶著屯糧:新冠疫情引發全球食品危機

2020-05-21 10:13

? 人氣

亞洲、非洲兩地因糧食問題發育不良的兒童,佔全球9成。(截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亞洲、非洲兩地因糧食問題發育不良的兒童,佔全球9成。(截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新冠肺炎大流行席捲全球的時點正值糧食大豐收、食品儲備充裕。但突如其來的貿易保護主義限制、運輸中斷和加工癱瘓打亂了全球的食品供應,讓全球最脆弱地區處於尤為危險的境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高級經濟學家阿巴暹(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你可能會在有很多食品的情況下遭遇食品危機。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

在很多城市,大米和小麥等主食的價格出現飆升,部分原因是國家急於確保國內充足供應而實施出口限制,因此引發搶購。將農產品從農場運至市場、加工廠和港口的難度因為貿易中斷與封鎖措施而加大,導致有些食品作物在田間腐爛。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同時,隨著經濟收縮、收入減少或枯竭,全球有更多的人缺錢花用。旅遊業或石油等價格正在下跌,依賴這些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出現貨幣貶值,加劇了這些問題,進口食品更難以負擔。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WFP)首席經濟學家胡笙(Arif Husain)表示:「過去,我們一直在應對的不是需求方危機,就是供應方危機。但這一次是供應和需求危機同時出現,而且是全球性危機。」Husain說:「這使之成為一場史無前例、充滿未知的危機。」

WFP已經警告稱,到今年年底,可能有多達30幾個國家面臨飢荒,可能會將另外1.3億人推向飢餓的邊緣。

在美國等農業生產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影響還很有限。雖然超市貨架上的商品品項有所減少,肉類加工業也受到一些影響,但並沒有出現重大的食品短缺。

而其他一些國家,有窮國也有富國,則面臨著如何確保國內人口未來幾個月和幾年裡獲得足夠食物的嚴峻挑戰。

南蘇丹是面臨威脅最大的國家之一,該國最近成立一個新的聯合政府,以結束曠日持久的內戰。FAO公布的數據顯示,南蘇丹首都朱巴的小麥價格自2月份以來飆升了62%。當地主食之一木薯的價格上漲了41%。

南蘇丹候任內政部副部長加朗(Mabior Garang)說:「我甚至不願想像情況會有多糟。」加朗還說:「邊境已經關閉,我們國家本地不生產糧食。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我們已經面臨飢荒。如果再加上疫情就太讓人抓狂了。」

根據FAO數據,自今年2月以來,印度金奈的馬鈴薯價格上漲了27%。在緬甸仰光,鷹嘴豆的價格上漲了20%。

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市,廂型車司機阿席夫(Muhammad Asif)說,在疫情爆發之前,他們家每周烹煮兩次雞肉,每月烹煮一次羊肉。他說,現在他們儘量少吃,靠基本的主食維持生存,因為他的收入減少了60%,而當地食品雜貨店的食品價格至少上漲了25%。

阿席夫說:「這場疫情讓像我們這樣的人日子變得十分艱難。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幾個月,人們就會開始從別人那裡搶奪食物、偷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縱觀人類歷史,糧食短缺曾引發政治動蕩。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裡,全球食品價格飆升,在中東和非洲多地引發了一波動蕩和暴亂。2010年,一名突尼斯蔬菜小販自焚,成為了「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運動的導火線,引發了後來一連串叛亂。眼下,許多政府擔心糧食供應的中斷可能會引發類似動蕩。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4月的東南亞領導人峰會上表示:「糧食安全是維持社會經濟和政治穩定的關鍵。如果忽視這一點就只會為我們自己招致風險。」他說:「我們最緊迫的優先任務是確保人民有足夠的白米供應。」菲律賓是全球最大的白米進口國。

隨著全球解除封鎖,物流問題可能會得到解決,邊境可能會重新開放,食品貿易將會恢復,從而緩解一些風險。不過,還不清楚這需要多少個月的時間,這取決於疫情未來的發展情況。

經濟學家表示,未來最大的危險是,疫情引發的混亂不僅會影響現有糧食庫存,還會影響未來幾個月的種植和收成。這種情況已經在全球部分地區發生,與此同時,非洲和亞洲多地正在面臨蝗蟲災害。

印度自3月25日以來一直處於全國封鎖狀態,由於出行受到限制,農產品無法被運往東部奧里薩邦的當地市場,斯韋恩(Minati Swain)種植的番茄和香蕉上個月只能在田裡爛掉。而後,暴雨又摧毀了這位33歲農民僅有的茄子作物。

她說:「現在,我們甚至沒有錢從市場上買食物。如果沒有錢,我們下一季要怎麼種植呢?」

在世界各地,運輸中斷讓許多易腐爛的物品,特別是水果、蔬菜和魚類,從生產者運往消費者的成本高得驚人,運輸本身也變得不可行。

在1月1日至4月10日期間,由於航行取消,集裝箱船運貨能力下降30%。受許多地方的隔離措施及海關和其他設施關閉的影響,那些抵達港口的船隻面臨新的延誤。這種延誤有時會導致貨物變質。

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 Inc.)的數據顯示,全球約85%的客運航班已被取消,導致全球航空貨運能力減少約35%。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白米出口國,向非洲和亞洲國家出口白米。近日,新德里大米出口商Shri Lal Mahal Group的發貨量僅為正常水平的15%至20%。

該公司董事長賈格(Prem Garg)稱:「印度大米資源充足;只是因為物流問題,我們無法出口。」其中一個障礙是:過去每兩三天就有一艘船駛往歐洲市場,而現在每兩周才有一艘。

十大白米出口國中,其他部分國家實施了出口限制,加劇了供應中斷局面。全球第三大白米出口國越南在3月停止了所有白米出口。緬甸和柬埔寨也實施了限制措施。

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上個月暫停小麥出口,禁令將實施到7月份。主要小麥供應國羅馬尼亞、烏克蘭和哈薩克也限制了銷售。土耳其限制檸檬出口,泰國限制雞蛋出口,塞爾維亞限制葵花籽出口。

雖然從那以後,有些限制已經放鬆,比如越南正在恢復大米出口,但這種保護主義的威脅已推動一些主要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上漲,儘管這些農作物的收成很好。泰國大米價格4月份上漲14%,達到七年來最高水平。黑海小麥價格上漲7%。雖然全球飼料穀物價格下降,但這主要歸因於肉類行業的問題。

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主要食品進口國正透過囤積重要主糧來應對,這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價格。

埃及是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該國很少在自己的收割季節期間購買外國小麥,目前正值收割季。然而就在上個月,埃及購買了大量法國和俄羅斯穀物,這是該國政府新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儲備最多八個月的口糧。交易員稱,這些交易助推全球小麥價格上漲。

FAO首席經濟學家庫倫(Maximo Torero Cullen)表示:「如果你詢問各國政府想做什麼,他們想要累積儲備,這構成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首先,明天的價格會更低,其次,他們沒有能力妥善管理這些儲備。」

日本、台灣和阿聯酋等較富裕進口地區的出價,可能超過那些已面臨短缺的較貧窮國家。正是在這些較貧窮的國家,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食品價格通膨造成的打擊最大。

奈及利亞擁有2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白米和小麥進口國之一。該國正遭受進口價格上漲、當地生產和運輸中斷,以及其主要出口商品石油的國際價格暴跌的多重打擊。

柯斯瓦尼(Haresh Keswani)擁有的Artee Group在奈及利亞經營著15家SPAR大賣場。他稱,由於庫存和人手不足,他不得不關閉五家門市。

奈國首都阿布賈的工人烏斯曼(Sadiq Usman)說:「由於封鎖以及無法進入農場,農戶提高了食品價格,我們這些購買者只能接受。」Usman還說:「養一家子很不容易,我們現在一天只吃一頓。」

自10年前上一次危機以來,世界上某些較為富裕的糧食進口國就一直在為供應中斷做準備。台灣已儲備了90萬噸白米,這是台灣農業委員會法定要求的三倍,這些白米是新冠疫情前儲備的。台灣2/3的卡路里需求靠進口滿足。

台灣目前表示,本地農民將在未來六個月內額外生產120萬噸白米,令其擁有足夠養活島上民眾21個月的白米儲備。

阿聯酋大約90%的食品都依賴進口。總部位於杜拜的Majid al-Futtaim Group的首席執行長拜占尼(Alain Bejjani)表示,由於疫情,本地的105家家樂福(Carrefour)商店網絡已將庫存量從三個月增加到四個月。該集團在16個國家經營著300家家樂福門市。他說道,零售商和政府正針對如何把關鍵商品的庫存量提高到最多12個月進行談判,這將需要在倉儲和庫存方面進行重大投資。

駐拉哥斯的超市高層主管柯斯瓦尼表示,在奈及利亞,這種庫存囤積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奈國超市在近日經常無貨可賣。現在,柯斯瓦尼的訂單中只有26%能得到供應商供貨,低於疫情爆發前的90%以上。

他說道:「供應商要不是沒有貨,要不就是沒在生產,抑或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把貨送到我們手中。」柯斯瓦尼稱:「得不到供貨的商品可以列一份很長的清單。水果和蔬菜有嗎?沒有。肉類能經常得到補充嗎?不能。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貨。」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