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疫情大形勢下─懂勢,才能做事

2020-05-24 05:50

? 人氣

作者在文中探討《孫子兵法》勢篇所悟出的道理。圖為《孫子兵法》譯本竹簡,為河濱加利福尼亞大學藏書。( bluefootedbooby on flickr.com/維基百科)

作者在文中探討《孫子兵法》勢篇所悟出的道理。圖為《孫子兵法》譯本竹簡,為河濱加利福尼亞大學藏書。( bluefootedbooby on flickr.com/維基百科)

今天我們說一說《孫子兵法》中的《勢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勢篇》主要的意思還是一句老話:「形勢比人強。」人再怎麼樣,也不能跟大形勢相抗。那麼,我們就只能聽天由命、無所作為了嗎?當然不是。

面對庚子疫情造成的巨大衝擊這個形勢,「勢」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一方面,我們要承認這個「大勢」,看清這個「大勢」,不逆勢妄為,而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因為順著形勢走起來比較順,逆形勢就很難,所謂時勢造英雄。

另一方面,也要堅信相信「英雄造時勢」,「勢」的能量經過人的智慧的創造性地轉化,巧妙的組合調整,「勢」可以變成創造的力量,讓我們在很艱難的時勢下也能有所成就,讓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從而最少可以儘量地避免損害。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這一段特別重要,一般的解讀有錯,說不通,連李靖都讀錯了。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注意這一句話,正因為形勢比人強,所以真正善戰的我們要懂得形勢的規律,一定要在勢上下功夫,在勢上下功夫就等於在形上下功夫,因為「積形造勢」。

沒有形哪來的勢?要求創造好的大環境,就要造勢,形勢一動,大概沒有人能夠抵抗,都得順著勢去幹。所以我們想要求功求成,求圓滿,最好要在勢上下功夫,不要做被形勢所逼的那些可憐的人,如果形勢不好,就如孤臣無力可回天,壓死他也沒有用,他只有犧牲。

形勢不利,沒有創造一個好的形勢,要求將士們死守、拼命,結果只能進忠烈祠。所以,要懂得形勢,扭轉不利的形勢,或者順形勢,從形勢中撈取利益,不要苛責在大的形勢下做個人無謂的掙扎。

人沒有辦法抗大形勢,我們與其苛責個人,還不如想辦法讓個人在形勢上下一點功夫。可見,責求個人在不利形勢下有所作為是沒有用的,像希特勒最後必敗的時候,什麼地方的軍隊都不准撤,在調度資源上就損失了靈活性,結果一個一個被吃光,戰到最後一兵一卒有什麼好處呢?這樣,本來很好的形勢就變成了死局,所以不要責求於大形勢下、大環境下的個人還有什麼神武,這不合理,要懂得「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下面那一句話就有問題了,「故能擇人而任勢」,這不是馬上就抵觸了嗎?「擇」假定是選擇,你選擇了那個主管,選擇了那個業務經理,選擇了那個獨當一面的將領,讓他去爭取勝利,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

「任勢」是什麼意思?因為勢的力量,沛然莫之能擋,所以一旦瞭解趨勢的走向,就放任他,任其自然,我就在浪尖上,自然就把我帶到要去的地方,自己動都不用動,一點力量都不用,順著力量就流下去。

要是逆流而上,那不是太困難了嗎?豈不馬上立腳不穩,節節敗退?可見,要懂得勢,而不要在大形勢下去苛求某一些人創造不可能的東西,如果這樣擇人有什麼意義?選擇誰都是一樣。因為人不能抗勢,「任勢」是一定的,運用勢。

「擇人而任勢」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人在勢前很有限,眾力交推的大形勢,個人怎麼可以抗衡呢?經濟景氣好的時候,智商低的可能都會發財,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智商再高也無濟於事。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在大勢面前,個人的差異就沒有那麼明顯,擇人又有什麼意義?選誰不都是差不多嗎?選了什麼人,不能對抗大勢;選的稍微差一點,只要勢大,做起來也差不了多少。

那麼,這樣的擇不就有問題嗎?其實「擇」字是指放開的「釋」,把個人放掉吧,那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勢,要順其自然,關鍵因素在勢不在個人,不要作無謂的犧牲。

在大勢情況下,合乎勢者,所差有限,釋人,把個人的因素放開,不要加給個人這種不可能的責任。

「任勢」就是放棄放開苛求個人的門檻,勢才是大目標,也是《勢篇》整個告訴你的,人不如勢,不要老是盯住個人,要放開,要懂得,識別大勢,然後「任勢」,把所有的資源都跟勢結合,這叫「釋人而任勢」。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順著自然的勢來行動,「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都可以玩轉。「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石頭多重,環境沒有任何變動就很安靜,樹也是一樣,木頭石頭,安則靜,要是環境是危的時候,狂風暴雨的時候,泥石流一來,木石一定動,在高山上那麼危險的一個形勢下石頭滾下來,非動不可,因為環境是陡峭的,順著山坡就滾下來。

「方則止,圓則行」,如果環境是一個方的環境就停下來,如果環境是圓的環境就停不下來。所以,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會隨著環境的安、危、方、圓,由靜被逼著動,被逼著行,這就是形勢逼人,即使是木石,還是要求隨大勢。

「善戰人之勢」,運用人力資源的,要懂得勢的觀念,「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千仞之山轉圓的石頭滾下來了,就造成非常大的力量,因為這樣的勢非轉不可、非動不可。就像「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一樣。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形》《勢》篇前後呼應,這是孫子高明的地方。最後的意象,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什麼叫形?什麼叫勢?形、勢是什麼關係?怎樣創造瞬間的爆發重力加速度,越轉越快?

同樣一顆石頭,從遙遠的太空一不小心跑到地球的軌道來,再小的都足以對地球造成大的衝擊。這就是《孫子兵法》講的形勢,西方談這種東西,不會用這種生活的意象來描述形勢的奧妙。

關於「其節短」,我想再強調一下。這三個字強調的是節奏,講究的是瞬間的爆發力。像李小龍的截拳道,還有詠春拳的「一寸拳」,就是「其節短」,就是近距離,突然拳一轉,瞬間的爆發力,足以令對手吃虧,這就是節奏,不在乎本身有多大,而在於突然的動,把所有的力量瞬間爆發,打到那個點,就可能造成相對的優勢,以實擊虛。

*作者為中華奉元協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本文原刊「劉君祖的經典講堂」,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