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台灣經濟如何超前部屬?陳美伶射七支箭當作「臨別論文」

2020-05-18 15:17

? 人氣

(圖片來源/國發會)
(圖片來源/國發會)


四、「台灣成為亞太新創中心」

為加速產業朝數位化轉型,各國均十分重視新創事業發展。台灣連續兩年在WEF評比中,與美國、德國、瑞士併列全球四大創新國,且台灣具豐沛工程師人才及完整產業供應鏈等優勢,台灣應善用此契機,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新創環境,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新創中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應對策包括:(1)引導企業能量,助新創成長及出場、(2)完備新創環境,加速掌握商機、(3)佈局AIoT創新服務及(4)厚實ICT發展,加速跨領域應用等。

(圖片來源/國發會)
(圖片來源/國發會)


五、「發展資料經濟生態系」

資料為數位時代的新能源,跨領域資料串聯應用,可提升公共治理績效,並創造新商業模式。政府開放資料(Open Data)已行之有年,基於商業戰略利益,民間資料的開放與共享意願薄弱。

國發會表示,為提高民間應用意願,應統合各部會公開資料格式,以利資料開放與民間應用鏈結。在數位經濟時代下,大數據運用與資訊共享為不可逆的趨勢,因此,資料流通、應用、管理以及資安等問題,已成為政府當前亟須面臨的課題。

因應對策包括:(1)推動開放資料及資料再利用法制化、(2)建構國家級資料平台(Data Hub)、(3)提升公共建設數位含量,完善數位基礎建設、(4)積極與國際合作,促進資料跨境傳輸、(5)培育跨域資料分析人才及(6)建立資料經濟衡量指標等。


六、「強化供應鏈韌性」

疫情前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已致使美中產業鏈漸趨脫鉤,此次疫情更進一步造成全球供應鏈物流、原物料供應、人員流動的斷鏈情況,導致後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恐將面臨結構重組。除了供應鏈危機外,疫情對全球貨物運輸及人員流動的影響,也提高全球農產品及糧食供應風險。

疫情過後,台灣該如何強化供應鏈韌性、調整全球布局,並確保國內糧食安全,是未來重要議題。

因應對策包括:(1)協助企業調整全球佈局、(2)提升供應鏈彈性並強化關鍵研發、(3)建立異地備援機制、(4)建構國內自主糧食安全供應機制、(5)建置戰備物資的產業、(6)形成區域性夥伴供應鏈聯盟等。


七、「建置數位資本巿場」

台灣直接金融(透過資本巿場籌資)比重僅有2成,遠低於歐美及亞洲主要國家,另一方面銀行總放款金額仍不斷攀升,顯示企業偏好轉向銀行借款,凸顯台灣過度傾向間接金融。

近來疫情衝擊,巿場投資能量劇降,應以國家發展角度務實檢討國內資本市場功能,以提供企業直接融資的暢通管道,並配合政策上積極發展新創,協助解決新創籌資課題。透過金融開放及提高法制彈性,促進新創獨角獸及新創企業的成長。

因應對策包括:(1)加速建立股權募資平台合格天使投資人名單、(2)放寬現行證券商股權群募平台之規定、(3)提供誘因,擴大天使投資人參與股權群募平台、(4)建置未公開發行公司股權交易平台、(5)放寬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機制交易限制、(6)積極增加國內投資人的自主性,放寬企業募資規範、(7)協助優質新創上市櫃、(8)關注數位貨幣等金融創新議題發展等。

國發會強調,本項報告不是疫情的立即紓困,而是應該立即啟動的經濟發展規劃。未來,數位與創新才是王道,既有政策措施、方案、作為都必須有數位含金量及創新的引擎,才有機會掌握新競爭優勢,提高數位生產力,展現新生活、新經濟與新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