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凝觀點:林文奎–第一任的臺灣空軍司令,兼懷孫立人

2020-05-17 07:10

? 人氣

本文中提到的緣起,緣滅,林中明(林文奎教授的第二公子),特為本文提字。(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本文中提到的緣起,緣滅,林中明(林文奎教授的第二公子),特為本文提字。(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緣起

從小喜歡看書,小學四年級開始看老舍的「老牛破車」,看翻譯本的「小婦人」。那時候,不認得「婦」字,讀成掃把的「掃」字,念成小「掃」人,而成為我們家多年不忘的笑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學五年級,有一位父親的朋友,曾是緬甸的遠征軍,送給我一本遠征軍的畫冊,至此,我開始風靡起孫立人將軍。到處收集有關孫立人將軍的英雄事蹟。小學時候,我住在高雄,那時候,孫立人在鳳山練兵,當時,陸軍軍官學校的學生,頭戴小圓帽,身穿綠色軍裝,腳穿傘兵鞋,腰間掛著卡賓槍刺刀,好不威風。日後陸軍官校改的制服,倒有點像儀隊,失去了雄赳赳氣昂昂的氣概。

1955年,蔣介石政府以其孫立人部屬郭廷亮少校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訊。孫被判處「長期拘禁」在台中市寓所。事件發生後,由陳誠為首的「九人小組」發佈了孫立人事件的調查報告,隨即,監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組」做了監察院的調查報告。這兩份調查報告,我幾乎一字不漏的看完, 政治的複雜和奇詭不是我一個初三學生可以理解的,可是,經過我反復把兩份調查報告看過以後,我直覺的反應是,他們冤枉了孫立人。請注意,我說我把兩份調查報告看過, 可還真是一個字一個字看的,甚至比考期末考還認真,尤其是監察委員的報告,非常清楚的說明,沒有任何控訴的證據指向孫立人將軍。

大約是孫立人的事件,使我對中國的近代史,以及中國近代的傳奇人物,高度發生了興趣。

林文奎先生的許多極具歷史性的照片。(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林文奎先生的許多極具歷史性的照片。(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緣一,成功嶺

在成功嶺的大專學生集訓,是按照學生的戶口來分派的,由於我住的是臺北市古亭區,我是第1團,第1營,第2連。 臺北市大安區的同學們,分配到第1連。無論是出操,打野外等所有的訓練,第1連和第2連都是一起活動。

一次聽一位同學談起,第1連有一位同學的爸爸,曾是臺灣早期的空軍司令,

在一次室外操練的時候,同學錢南雄手指一位瘦高個子的同學說,哪一位臺灣的空軍司令就是他的爸爸。 這是我和林中斌相識的開始。此後, 斷斷續續知道了他的尊親林文奎的許多故事。 一些故事是他談起來的,一些是在同學中流傳的……。只是,那時候還是思想管制時期,許多事,只能偷偷摸摸的議論,而不能光明正大的討論。

緣二 ,林中明–林中斌的昆仲

最近,內子說他在臉書上認識了林中明先生,內子對於這一位文史並茂,即是畫家也是書法家的人物,特別敬佩,而推薦給我認識。由於認識林中斌是將近六十年前天寶當年的舊事,誤把中明當做他的哥哥, 我也感到特別興奮,不過也由此,和中明保持了聯絡。同時,和他們的尊翁林文奎先生的舊事,也開始不斷的在腦中浮蕩。

緣三, 和林文奎教授的緣分

在東吳選課,赫然見到林文奎教授的課程表。 林文奎教授在東吳授課的是經濟地理。說一句老實話,那時候,選林文奎教授的課程,主要是在於對他的好奇。 人生的際遇有的時候是非常的邏輯,又有的時候非常的不合邏輯。由於林教授的經濟地理課程,使我對這個世界的地理發生了極高的興趣,一方面是在國際的公司任職,一方面,和內子又熱衷旅遊,到現在為止已經去過九十一個國家,這也未嘗不是林文魁教授的世界地理啟蒙的結果。

那時候的記憶,林教授是穿西裝來授課的,對他的感覺覺得他是一個溫文儒雅的學者,看不出來他是個軍人。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9月林文奎受命擔任接收 「北台灣地區」日軍飛機裝備與設施之空軍司令,首先率領空軍部隊飛越台海,接收台灣。

10月25日,抗日將領林文奎兒子林中斌、林中明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捐贈1945年日本駐台將領獻降的日本軍刀兩柄。(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10月25日,抗日將領林文奎兒子林中斌、林中明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捐贈1945年日本駐台將領獻降的日本軍刀兩柄。(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一些片斷有關林文奎的故事,像是他對當時的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不滿,而直接上書蔣介石, 要求層峰撤換陳儀,以平民憤。林文奎揭露了由於毛邦初的貪汙案,幾乎被當時的皇親國戚追殺。林中斌曾經說,他父親落魄的原因是其父「個性正直、一芥不取」。以清華大學畢業,中央政府航空學校(今空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第一名畢業,官派赴歐留學四年,陳納德的機要秘書與情報室主任,又曾在孫立人將軍靡下任陸軍總部第二署署長, 以如此傲人的學歷和經歷,卻在54歲英年以上校官銜退伍。如此人才,不僅是林先生的遺憾,也是國家的遺憾。 用一句現代的話語來解釋,那就是以他的良知,寧可選擇「政治的不正確(Political Incorrect)」,而不肯因為高官厚祿而折腰。

在上林教授的課程時,常把心中的遨遊,隨著教授的說教而飛翔。由於教授早期曾在歐洲求學。所以,談起歐洲地理,會時常加插他自己的旅遊經驗。那時候,臺灣即小又封閉,從臺北最遠不過到屏東而已,所以聽到有教授可以暢談國際的旅行經驗,令人興奮。以後每一次在國外旅行,見到的奇人奇事,不免懷念起林文奎教授。

在授課時,最喜歡聽他對時政的評論和一些不為人知的野史。記得一次他說,當初飛上天的同伴,都為國殉職了,臨時肚子痛的同伴,最後當了司令官。六十年後,他說話時憤激的神情,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遺憾的是他不肯透露肚子疼的司令是誰?)

1943年,中美空軍合作抗日歷史照片 。(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1943年,中美空軍合作抗日歷史照片 。(圖片由林中明提供)

緣四,和孫立人的侄孫結成好友

在佛羅里達住了二十二年,收穫之一是不但結識了孫立人的侄孫孫善齊,而且兩家還結為好友。那時候孫善齊是西屋公司的工程師和廠長。妒惡如仇的個性充滿了孫家人的基因。一腦子除了有三十四項的美國專利外,大約就是「國家」和「民族」四個字了。而且,更巧的是他的夫人張問禮在北一女就讀時,在臺北天主教南堂姐妹會中,是內子的學姐。兩家主角都是快八十歲的人,卻相識有六十多年之久。這種機緣,豈是可以只用「緣分」來形容。

由於這一些機緣,我主辦了夏威夷中國日報以後,不放過任何機會,盡力報導孫立人將軍的事蹟。可是對於林文奎先生而言,雖然,他的從軍報國之事夢斷,在軍旅的晉昇收到挫折,可是比起孫立人將軍所受的不平和屈辱,應該算是不辛中的大辛。

讀初二的時候,同班好友龍寶麒不知道從哪兒弄到一本黃石公給張良書,裡面有一句話說

「遭時而遇,位極人臣,遭時不遇,歾身而已「。人的際遇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的,可是,這些愛國家,愛民族的精英之士,不能為國家效力,卻是國家民族的損失。

順便一提的是龍寶麒君在臺北縣的樹林中學畢業,(樹林中學的畢業生, 一直到第十屆才有考上大學的)居然取得法國巴黎大學的博士學位,可算是異數中的異數。不過在臺灣的際遇頗不順利,始終沒有大展宏圖的機會,又是一個遭時不遇,英才埋沒的例子。 嗚呼。

緣滿

有哲學家相信,世界人事的規律就像是一個大圓圈。孫立人將軍的故事,林文奎教授的故事,孫善齊的故事,龍寶麒的故事……, 都是在一個甲子前發生,現在,在世界的另一端,應林文奎教授的哲嗣林中明兄之邀,寫一份紀念林文奎教授的文章,自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感。

六十年前,在士林外雙溪的東吳大學講堂上,林教授斷然不會知道,六十年後,有一位他的學生,遠在夏威夷為他寫這篇一紀念他的文章。不過,至少,希望這一個歷史的大圓圈的缺口,被這一篇追念林文奎教授的文章接軌了。

*作者為美國註冊會計師,夏威夷中國日報社長。本文原刊《夏威夷中國日報: 老張看美國》,夏威夷中國日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