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上最偉大的胖子─貪吃的臺大校長傅斯年:《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選摘(1)

2020-05-29 05:10

? 人氣

作者笑稱,臺灣大學校長校長傅斯年的貪吃是出了名的,後世流傳關於肥胖的趣事也很多。(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作者笑稱,臺灣大學校長校長傅斯年的貪吃是出了名的,後世流傳關於肥胖的趣事也很多。(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傅斯年(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一九五○ 年十二月二十日)著名歷史學家、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者。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臺灣大學校長,有「傅大砲」、「大胖子」等別稱。

曾有調查顯示,現在大眾最愛聽到的讚美不是「你愈來愈好看」,而是「你又瘦了」。的確,最近大眾流行的審美觀,好像愈來愈傾向瘦了,對外形的審美愈來愈苛刻,光有輪廓不行,還得外加健康的肌肉,纖細的軀體才有美感。不禁想起了沈從文寫過的一句話:「某月某日,見一大胖女人從橋上過,心中十分難過。」也不知道他是說胖女人難過,還是他看得很難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篇要講的人物也是一個胖子,而且還是個大胖子。這位身材圓融的中年人,總是身穿一席灰黑色西裝,眼神格外地凶狠,在臺北寬廣的椰林大道橫行其間,享受學生們半敬畏、半好奇的眼光,別人向他打招呼,總是愛理不理。說話呢?不上幾句就別過頭繼續閒晃,偶爾走到一半,他的表情便會沉下來,感覺好像忘記什麼東西一樣,低著頭東翻西找,最終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菸斗,拿起火柴棒劃起一縷烏煙,隨後操著一口濃厚的山東話叫罵:「又是受潮菸!」

他不是路邊的樵夫,正是國立臺灣大學的第四任校長,胡適最為得意的弟子―傅斯年。

最絢麗的開場

 我們聽歷史故事時,最不耐煩的就是讀人物的前半生生平,因為大多離不開求學、讀書、家庭背景,都是些千篇一律的小事情,而且劇情平鋪直述,很少起伏,也很少有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傅斯年就不然了。

早在二十歲,傅斯年就是出名的學生領袖,不只天生帶有迷人的領袖魅力,而且智商還極為嚇人,被同學敬稱為「孔子以後第一人」。聽胡適上課時,興致一來就故意找碴,舉手問些很刁鑽的問題,胡適答不出來時,傅斯年便莞爾一笑,說出早已準備好的答案,享受著同學們敬佩的眼神,以及胡適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苦笑。

不過在關鍵時刻,傅斯年仍會表現出該有的尊重,有一次因為某些緣故,學生們打算聯合排擠胡適,正當計畫如火如荼地準備實行時,傅斯年聽到了,他親自出面化解紛爭,使整件事情得以平息,事後傅斯年故意不讓胡適知道此事,裝作沒事發生一樣,一如既往地在課堂上飾演找碴的角色。

操勞校務的傅斯年。(台大校史館/flickr)
早在二十歲,傅斯年就是出名的學生領袖,不只天生帶有迷人的領袖魅力,而且智商還極為嚇人,被同學敬稱為「孔子以後第一人」。(台大校史館/flickr)

各位讀者在經歷校園生活時有沒有注意過一種現象,就是每間學校幾乎都有風雲人物,每次他們出場,總會造成不少轟動。每當下課時,都會有一群學生像是準備好一樣,帶著笑容走去他的座位聊天,此時那名同學顯得不急不徐,口條有理,偶爾帶一點幽默,三番兩下便讓對話者折服拜倒在他的風采下;每當他走在路上時,左旁右側總黏著幾位好友「護駕」,一方面不讓別人隨便親近他,一方面不讓他無聊;每當他離開教室時,總有一群同學們圍成一群,討論他的輿論,就好像討論電影明星們的八卦。傅斯年的大學生活就是這樣,雖然他的面貌不怎麼出眾,但倚靠絕佳的頭腦與口才,仍在同學們的擁戴與嘉勉下名氣外揚,成為北京大學無人不知的風雲人物。

不過,如果以為傅斯年的開場就只是這樣,那可就錯了,精彩的還在後頭。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二十世紀初是風雲際會的時刻,近乎於恥辱的《二十一條》要求,激起了學生們對近百年不平等條約的不滿,西方思想對中國的薰陶影響,又使學生意識到守舊政府與清廷並無差異。在天時、地利、人和下,民眾對政府的作為愈來愈無法接受,憤怒在心中積累膨脹,就像是一罐被搖晃已久的汽水瓶一樣,只差一位轉瓶蓋的人就引爆了。

轉瓶蓋的正是傅斯年。

傅斯年沒有沉醉在大學生活中,沒有將國家大事置身事外,他毅然扛起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責大任,連署號召學生站出來,擔任五四運動的總指揮。

貪吃的胖子

離開五四運動後,傅斯年似乎有意離開中國的政治漩渦,考取公費留學前往歐洲各地大學。七年之後,也就是一九二六年,蔣介石北伐勝利,中國的混亂局面終於暫時告一段落,傅斯年便興沖沖地回來了,受聘為中山大學教授,繼承恩師胡適的衣缽,成為名震一時的歷史學家。

要說名震一時,其實不算對,也不算錯,因為在中山大學期間,傅斯年的名氣不在教書,而是他的食量。

傅斯年的貪吃是出了名的,後世流傳關於肥胖的趣事也很多,我們舉三個例子:

一、合體三明治

有一次,傅斯年看見助理和另一位同事正在吃東西,於是走了過去,一隻手搶過助理的麵包,一隻手奪走另一人的滷肉,「麵包夾肉,正是好吃的三明治。」他邊吃邊說,笑著離開了。

二、晚餐獎勵

傅斯年在教育方面的獎勵機制很「特別」,偶爾心情好時,會從口袋裡掏出幾塊錢,請功課進步的學生們吃晚餐。一餐下來,他吃的花費往往比同學多上許多。

三、體育場的魷魚羹

還有一次,傅斯年從體育場回到辦公室後對助理說:「糟了,我剛才在體育場的魷魚攤子吃了一碗魷魚羹,把菸斗丟在那裡了。」助理想幫他拿回來,正準備起身走向大門,傅斯年將他擋下來,決定親自跑一趟;於是在取菸斗時,又吃了一碗魷魚羹。

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上網查查看本書介紹的學者樣貌,大多身材瘦弱、體態輕盈,偶爾有幾張不令人滿意,但要論肥胖,還差得很遠。然而傅斯年就不一樣了,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大胖子,在一眾學者面前總是「脫穎而出」,學生與老師們很喜歡拿他的體重開玩笑,俞大維叫他「傅胖子」,學生叫他「大胖子」,羅家倫叫他「傅大胖子」,總而言之,他的綽號總與「胖子」脫不了關係。

*作者臉書為「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