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後疫情時代 ,世界經濟格局大扭變

2020-05-13 07:10

? 人氣

疫災之後,中國可能取代美國,主導全球經濟秩序重組。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美聯社)

疫災之後,中國可能取代美國,主導全球經濟秩序重組。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美聯社)

新冠疫情風暴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已造成全球經濟大凍餒、成長率全面逆轉負、國家失業率暴升、社會貧富懸殊差距急劇擴大,全世界經濟格局也為之大扭變,對未來前景發展,國際社會咸認為必然難以樂觀;臺灣經濟社會的可發展前途,究會投向何方?命懸一繫的關鍵又是什麼?似乎更加必要觀察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世界經濟格局大扭變

新冠病毒風暴捲起新世紀最大危機之後,世界經濟格局必然會有重大扭變發生,應該早在國內外經濟社會普遍意想之中,但是,究竟會在哪些經濟社會構面扭變?究竟是系統性結構性的長期常態化之扭變,亦或是現象性趨勢性的短中期之扭變?以至於這種種扭變,對未來臺灣經濟社會的機構組織企業與平民個人,有何具體顯見的衝擊影響?當然更是今天眾所密切關注的大哉問題。

世界主要國家政府為了防疫抗疫採行激越的「封鎖」政略措施,已然引發極其嚴重的全球性經濟萎頓頹退,所肇致的殺傷力遠超過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衝擊;而這些「封鎖」政略措施的高壓管控期程時間,祇要再持續往後延長半年或一年,則其對全世界經濟傷害的範圍與程度,也就會越發沉重,遠超過大家之可能想像;最近已有越來越多跨國機構組織都認為,全球經濟的受害程度,以至於其所引申的嚴重負向擴散波及效應,甚至可能直追甚至超越1930年代的《大蕭條》

主要國家財政斷崖湧現的破產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夏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2020年4月4日周末的WHO會議中,提出的警訊令人難以置信;受到新冠病毒疫情風暴衝擊,目前全球189個IMF協定成員國中,已經有超過90國向IMF提出緊急救助申請,估計至少需要2.5兆美元以上救助金,才有可能將這些受難國家從「財政破產」、「金融崩潰」的邊緣給拯救起來;顯見這次新冠病毒風暴捲起的新世紀最大危機,對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扭變衝擊,的確不容小覷。

已經向IMF申請救助的財政危機國家,還不包含土耳其、阿根廷、印度、南非等人口眾多、經濟規模龐大的國家,無一不面臨債台高築、求救無門莫大壓力:南非主權債信評等已降到「BB」,比最低投資級評等低兩級,逕遭歸類「垃圾」等級;印度、印尼、墨西哥、哥倫比亞等主權評等,則即將被打落到垃圾等級;至於阿根廷,已然陷入實質破產;土耳其過去兩年仰賴貨幣貶值、吸引大量觀光客,以獲取政府與企業的償債現金流,如今觀光客歸零,土耳其之再度倒債,應該也在倒數計時中;災情慘重的義大利與西班牙,都是歐盟體系內「大到不能倒」的大國,但是,此時歐盟各國為各求自保,甚至於連龍頭老大締德國,也都反對「以發行歐盟債券來為義大利與西班牙籌資脫困」,因為義大利與西班牙這兩個大型國家的財政問題,早已經到了會引發歐盟解體的千鈞重大壓力。

西班牙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全國自3月14日封鎖至今,政府稱將在6月底前逐步階除封鎖。(AP)
西班牙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全國自3月14日封鎖至今,政府稱將在6月底前逐步階除封鎖。(AP)

全球失業率與貧富差距懸殊加劇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先進經濟社會的疾急擴散衝擊,立即肇致的是,國家經濟成長率大負向逆轉、失業人口暴增、進出口貿易凍結、國內外投資急遽停滯萎縮、國內消費凍餒,及企業現金流量枯竭、股票等資產價格下跌所引發的金融緊縮。

跨國專業觀察家認為,2020年新冠風暴效應,可能在接下來一整個十年世代,尤其是同時會在實物經濟與象徵經濟領域,都有許多結構性再造新局可能性。

曾經準確預測愛滋病病毒的影響,以及對更多傳染病在全球的出現和傳播效應先知先覺的美國勞莉‧嘉麗特(Laurie Garrett),近年來,更有許多西方人把她稱作是「先知卡珊多拉」(Cassandra,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女先知,最早成功預測特洛伊滅亡,但她的預言和警告,卻沒有人聽);2020年5月,嘉麗特對大疫情後時代,所作的預測認為:前景展望並不樂觀:疫病死亡還會再持續數年,更有許多人對於剛性僵直的抗疫防疫「封鎖」政略,將強烈發洩不滿和憤怒;她預測,疫情會像潮水那樣一波一波的漲落,而不是像海嘯那樣突然來襲,但隨後又全身而退,最好的情境狀況是,全程需要大約3年時間,才可能恢復正常;新冠疫情也將改變人類社會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型態等諸多層面,其中包括,重新審視旅行是否重要、面對面的商業會議以及大眾交通的必要性問題。

嘉麗特也認為新冠疫情風暴會帶來另類的「9.11效應」;美國9.11恐襲後的世界,造成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主要國家,都將「反恐」變成為一種「新常態」,深刻影響到人們的一切,從上飛機的安檢、到平時工作進辦公室大樓等等。

因此,加勒特說後疫情時代也是如此。人們會預期和經歷巨大的變化,以及我們如何去適應這些變化。

而從政治層面上,加勒特預言,如果此次疫情進一步加劇美國的貧富差距,即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那屆時可預期的不僅僅是現在的四分之一失業大軍,還可能出現群體不滿所造成的政治動盪。

新冠風暴沉重襲殺「零工經濟」的冒頭崛起

兩年前才剛冒頭崛起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是第一個被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風暴襲殺的「另類胼生的新興經濟社會部門」。

研究發現,因為抗防這次2020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風暴所普遍採取「封鎖」、「行動禁制」的嚴厲專制之政府行政管控措施,引申產業、貿易、商業、國民消費、企業營運、上班上學的休止停擺或騃滯,實物經濟驟停的衝擊,肇致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同時全面鈍縮頹退,儼然進入一個歷史發展鮮見的「無工無薪社會」之全新境遇中;而以2020年前4個月的國際社會普遍狀況看,最領先遭遇面對「丟工作」「無收入」嚴苛經濟面挑戰的是,年輕新世代和女性勞動力;特別是,疫情前原本工資水準已甚低的少數族群與社會弱勢階層,這種「無工作也無收入」的生活樣態,其所承受的傷害更加嚴重。對長期倚靠計時薪酬維生的「零工經濟」人來說,抗疫防疫而至的「封鎖」,不啻就是引申「無米可炊」的同義字。

20200508-SMG0035-黃天如_C台灣與OECD國家2020年第1季失業率
台灣與OECD國家2020年第1季失業率

催生更廣泛覆蓋的全社會醫療保險新體制

也因為抗防這次2020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風暴衝擊,所引申全球經濟社會重大關注的是,「既存久遠但常遭市場經濟忽略的」全社會醫療保險機制能量。

跟既往所有經濟發展經驗歷史經驗一樣,「危機」總會讓社會中的窮人更窮,困頓現實也總是令人悲哀,但這些種種凡事,卻也並不至會太過令人感到意外,就像這次新冠疫情風暴所帶來的失業率飆升與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加劇情況一樣;不過,「危機」也總會有利地成為經濟社會變革的契機。

特別是,在國家社會醫療保險機制的發展促進上,特別值得正視;也由於這次新冠疫情風暴的驟至衝擊,讓全世界,甚至於一向號稱是全球最先進也是全世界第一經濟強權的美國,都深感可動員運用的醫療資源不足、分配與配置水準太差的嚴重缺陷,甚至於整體社會醫療保險機制之能力與能量的「長年羸弱不堪」。

這也正是這次新冠疫情風暴危機所帶給所有國家的重要經濟社會變革引信。

國民福祉增進的新生特色經濟部門

既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巴西,2008年的金融海嘯危機催生了社保體制;在泰國,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衰退後,開啟了全新的廣泛覆蓋醫療保險;而再早之前,在美國,1930年代《大蕭條》明萌發了美式社會安全體制的前奏;在英國,二戰廢墟的再造復生,誕生出英國式全民醫保體系NHS。

這次新冠疫情風暴危機的驟至,伴隨病毒蔓延,一個接一個國家開始「封鎖」,逕讓經濟停擺凍餒,「政府」似乎把國民健康和生命放在比經濟成長更重要位置。固然,幾乎所有因封鎖而無工無薪的人們都希望「封鎖」不可以持續太久,但是也有希望,因為「封鎖」所帶給人類社會一項得之不易「遺產」,不會瞬間即逝,也就是在追求國民所得經濟成長的同時,也能兼籌追求國民福祉經濟成長,更能因此保護到,所有受到這波瘟疫影響的弱勢族群與最窮困人群。

這次新冠疫情風暴危機所可能帶給所有國家政府的一次重要經濟社會新變革,也許就是讓全球國家政府會協力一致做出讓未來世界更公平的選擇和犧牲,在未來國家經濟戰略發展上,能均衡調和「國家經濟成長」與「每人國民福祉增進」,並做為「新世代國家特色經濟」的首要治國理念與經國戰略思維。

「鎖國化」與「全球化」的逆反抗對

這次2020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風暴衝擊,所凸出引申全球經濟社會大扭變,最為影響深遠的,應該在於兩個重大構面發展:一是,鮮明強烈的「鎖國化」與「全球化」之逆反抗對;另一則是,扯動了全球政經強權板塊爭霸大挪移。

新冠疫情危機爆發之後的疾遽快速向全球擴散,許多主要國家社會幾乎都基於「便宜治國」行事,「被迫」回應國際社會民粹主張,逕行採取「武漢模式」,以偏激嚴厲的「封鎖」、「境管」與「行動禁制」,因而讓自我經濟社會都一起進入史無前例的鎖國狀態,即與國際社會市場徹底疏離隔開的「鎖國化」。

「鎖國化」是「全球化」的相反,兩者之間的國家對外經濟政略運行邏輯及其可能產生的對內對外經濟績效表現結果,當然也必然完全逆反抗對而大不相同。

全球化的經濟戰略運作邏輯是,依「比較優勢原則」,相對互動往來的當事各國,必然也必須,各自發揮各自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優劣與特異屬性,當然會各自凸顯出各國經濟表現的絕對優勢與相對優勢,乃至於絕對劣勢與相對劣勢,但無論如何,在「全世界全球化」情境,全球所有國家都將一體受益,全球市場所聚合產生的集體利益,也讓全球化程度的持續提高而趨向極大化;這從1990年代WTO體制運作下「全球化運動」之傑出總合績效,可以獲得肯定。

而相反地,「鎖國化」之運作邏輯則是,各個國家的比較優勢完全無從發揮,全球的集體利益也將因此趨向極小化,各個國家將從「無縫聯結的開放競爭市場」,被迫疏離出來,退回到「未全球化」「未國際化」之前的「原始自力更生狀態」,經濟開發產製到分配消費,都一切得靠自己一己之力完成。

武漢肺炎:美國白宮新規要求戴口罩,幕僚全都照做(AP)
新冠肺炎重創美國,圖為白宮幕僚全部戴上口罩。(AP)

全球政經強權板塊爭霸大挪移

在1990年代的全球化之下,世界競爭市場上的所有參與國家,都會是贏家,其能贏多贏少,完全取決於各國核心競爭力的大小與特色優勢高低;鎖國化之下,,除了各個國家經濟上自求多福,在全球市場上,不會再有任何經濟贏家可言。

疫情危機後世界,究竟會是繼續由美國獨霸的二戰以來舊格局,抑或是已然位居全球第二經濟強權大國的中國,可以加速崛興趕超美國,而能登壇主祭?是今天所有跨國智庫專家撣精積力覓求的「前瞻性未來答案」。

過往的四個多月時間,美國川普正積極穿梭聯合{新八國聯軍},想欲藉由新冠疫情源自於「武漢爆發」理由,強力甩鍋圍勦霸凌中國,期能根本挫敗中國氣勢;國際間目前的最大關注是:中國可能因此大敗,而慘遭壓制「邊緣化」「孤立化」,從世界第二大國退落成為「全球之次次大國」;抑或是,中國霸權氣勢更加旺盛,足可以與「美國五眼聯盟」相抗衡,成就「全球兩極對壘」的全新世界大格局?

在新冠疫情爆發破膛之關鍵時刻,美國既有三大赤字,即貿易赤字、金融赤字、財政赤字之亙古迭高,顯示今天美國力已然漸漸頹退衰敗;新冠疫情之後,美國全面性的「弱勢化」趨勢,應該會更見「水落石出」,隨之即將明確「國力衰敗」。

中國掌握了全世界經濟格局扭變主導權

另外,在「內需市場的全世界魅惑力」的競合,最能夠有效詮釋當前中美兩國的「全球競爭力」與「全球化吸引力」差距,「國際資本及國際貨品貿易吸納者」角色,即將在三五年內,出現「兩相逆向互易」狀況。

的確在2017年以前,美國國內本身的內需市場規模範疇,足可以養活全世界「所有經濟殖民國家」的成長發展,也因此二戰之後,有多少先進中進乃至後進國家,都無一不是看在這一點份上,自干乖順地屈從擔任「美國經濟殖民地」;然而,2019年以後狀況,已與過往大不相同:目前中國內需市場規模已經企及16兆美元,實質上超過了美國內需市場;這也正是2019年以來,甚至連歐盟國家都先後「棄美依中」,向中國經濟大市場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大傾斜之原由。

近日,美國最大對沖基金投資公司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Associates)創始人雷伊·達里奧就對外公開宣稱:由於全球經濟產業供應鏈和經濟應用科技進步,中國已然穩步領先美國掌握到了核心主導權,勢將大大促進全世界秩序的大重組,在這樣的前提下,繼美國之後掌握全球經濟格局扭變主導權的,當然是中國。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