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臺灣人看兩岸問題的「四大迷思」

2020-05-14 06:10

? 人氣

第一個迷思:國際社會一定會幫助臺灣

中華民國在退出聯合國之前,其實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就已經產生動搖。當時在冷戰的大結構下,美蘇雙方進行了全盤性的較量,從而出現「民主陣營」與「共產陣營」。可想而知,共產陣營毫無疑問地具有強大向心力與團結,而相比之下,民主陣營卻呈現混亂。根據錢復回憶錄,在退出聯合國之前,美國表面樂觀支持中華民國,但同時也向中共暗通款曲;另外,國際社會也出現「不能將6億人口排除在國際體系之外」的聲音;再加上中共長期與第三世界國家深度合作,多方壓力之下,縱使臺灣團結努力與大勢抗衡,但結果在當時已可預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縱然在對抗分明的冷戰格局之下,這個令人惋惜的結果,也說明了國際政治的「現實性」,政治體制並非是絕對的影響因素。另外一個例子也可以更加證明此一觀點,中共在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遭受到了西方國家嚴重的制裁。但是若檢視89年之後的發展趨勢卻可以看到,一個月後,美國老布希總統私底下派遣國家安全顧問Brent Scowcroft以及副國務卿Lawrence Eagleburger,向鄧小平表示美國對其改革開放路線的肯定與支持,希望能持續「現代化」以避免重回鬥爭的老路。隨後,許多國家同中共建立了正式的邦交關係,使中共迎來了「第三波」的建交潮。所以,臺灣需要認清國際的現實,如何在「戰略三角理論Strategic Triangle Theory」之中打出一手好牌,站在「羅曼蒂克型三角」之中兩邊都討好的最佳「樞紐Pivot」位置,而不是一廂情願的進行「一邊倒」政策,依靠美國的「民主陣營」,視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是唯一的抗壓保護傘,是唯一贏得國際社會支持的關鍵。

「一邊倒」政策源自於中共完全依靠蘇聯,而此作法被臺灣政府採用並試圖傾心「倒」向美國老大哥。從上述歷史段落可以發現到,其實美國處理對外事務的一切原則,就是要「符合美國利益」,在此原則之下,美國已經多次「出賣」中華民國,當時國人非常團結對外,向美國的背叛表達了種種的怒火。如今臺灣內部爭論不休,若仍採用向美「一邊倒」的政策,美國並不會像蘇聯那般如此有效地來支持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抬升。

史達林(Joseph Stali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一邊倒」政策源自於中共完全依靠蘇聯,而此作法被臺灣政府採用並試圖傾心「倒」向美國老大哥。圖為蘇聯前領袖史達林(Joseph Stali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美國內部的看法其實也很重要,多次「反戰潮」都影響到了美國政府的對外態度。結合近期的美國芝加哥商會(Chicago Council)在2019年所做的民調更可以發現美國民眾對於對中國大陸的看法以及對外出兵的態度。在是否視中共為威脅的部分,年長的共和黨人或者「沉默的一代」仍有58%視中共為威脅,但是在「千禧年世代」的年輕人則僅有35%。在派遣美國大兵解決軍事衝突的部分,按高低排序則為:出兵南韓(北韓入侵為前提)、出兵NATO(若俄羅斯入侵)、出兵日本(若中共入侵)、出兵臺灣則只有38%的支持度並且為最後一名,如此結果顯示了美國人真正的態度,卻不太能夠貼合臺灣人的期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