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國博奕中台灣的出路

2020-05-12 06:1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見圖)的第一任任期內失去了7個邦交國,筆者認為此波疫情是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機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見圖)的第一任任期內失去了7個邦交國,筆者認為此波疫情是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機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近日英國華威大學教授隆恩(Tom Long)與智利大學教授伍迪內斯(Francisco Urdinez)以〈台灣在南美洲最後邦交國〉(Taiwan’s Last Stand in South America)聯名投書《美洲季刊》(Americas Quarterly)。文中披露今年4月17日巴拉圭部分參議員提議敦促總統放棄與台灣之間的外交關係,進而轉向更能提供巴國對抗新冠疫情的中國尋求協助,最後參院表決以25票反對、16票贊成否決此一提案。面對週邊國家不斷受惠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紅利與資金挹注之時,巴國「看得到、吃不到」,內部壓力已然急劇升高。此次國會提案將不會只是單一事件,未來力道必將更甚於前,這對於我國日趨嚴峻的外交環境,巴國國會所透露的訊息,國人應如何解讀?如何因應?如何避免在美中大國「紅紅火火」的賽局中成為的棋子?應是除此次疫情外,我們所應關切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拉圭自1957年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期間雖然歷經獨裁與民主體制轉換、政黨更迭,及1988年鄰國烏拉圭選擇放棄台灣而與中共建交,巴拉圭卻始終認定台灣是「真正的中國」,並成為我在南美洲惟一的外交重鎮。然而,進入21世紀後,中國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拉丁美洲基礎設施工程,與拉美國家雙邊貿易快速成長。2000年剛突破100億美元的中拉貿易額,2011年已經突破2,000億美元。依據2019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拉共體)」(Community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ates, CELAC)論壇資料顯示,中國「對拉美地區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100億美元,拉美在中國的累計實際投資超過2200億美元,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188家。」面對中國成為拉丁美洲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並為巴西、秘鲁、智利等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事實,台灣的友邦巴拉圭勢將面對國內與日俱增的壓力,要求政府必須在承認台灣與放棄「中國白花花的銀子」之間作抉擇,其面對的困境與挑戰並不亞於我在邦交維持上的壓力。

在當前美、中爭霸的現實國際環境中,我們如何客觀持評地審視台灣所面對的外交困境?研究國際關係理論中,最常被提及的關鍵字是「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與「權力轉移」(Power transition )理論。作者瓦茲(Waltz)在「權力平衡」中提出,「無政府」(不存在一個最高權威的世界政府)的國際體系下,國家的權力平衡行為是必然的趨勢,其主要假設是權力是用來達成安全的手段,小國會「自動地」為了維持自身的安全相互結盟對抗大國的威脅,只有國家間權力均衡,國際和平方能維持。至於提出「權力轉移」理論的奧根斯基(Organsky)則認為,國際體系是依照國家實力排列的「層級體系」,國家實力最強且能制定遊戲規則的就是所謂的霸權國家,而且霸權國家通常也是國際體系的維護者。當中國快速崛起,美國霸權受到威脅與挑戰之際,「權力平衡」與「權力轉移」的論述確實提供我們觀察與檢視國際關係有效的參考架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