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奇觀點:執政周年,蔡政府該上一課經濟學

2017-05-09 07:00

? 人氣

蔡政府在今年三月提出約8,824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重點內容集中在軌道建設,這令人不禁懷疑台灣是否還需要這些工程建設?政府是否仔細評估過成本效益?是否拿人民的錢在開玩笑?政府在投入重大建設時,除了需要思考成本效益、未來是否入不敷出、建設是否造成財政負擔等等因素之外,更要考量到機會成本。也就是說,政府在規劃前瞻基礎建設的時候,是否放棄了其他效益更高的選項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立法院審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立委高志鵬宣布散會。(蘇仲泓攝)
立法院審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數度衝突後,立委高志鵬宣布散會。(蘇仲泓攝)

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期間曾提出五大創新產業的計畫,希望透過產業的創新和轉型,為台灣的企業和經濟提供升級和發展的契機。然而,在執政周年所提出的第一項財經大計畫,居然是以基礎建設為主,其中雖不乏綠能和數位等相關預算,但明顯地可以看出這個所謂「前瞻」的基礎建設計畫,重點似乎在為政治布局和看不到的需求做「前瞻」。當一間公司處於產能過剩而前景未明之時,公司高層通常不會貿然繼續設廠和添購設備,反而應該思考投入研發或進行轉型。蔡政府在台灣經濟成長遲緩、面對種種挑戰之際,居然還以負擔沉重的財政走回「設廠和買設備」的老路,卻不積極兌現競選時的政見以求創新突破,此舉實在令人感到心急如焚!

產業的創新和轉型雖是一條難走的道路,卻是台灣經濟發展所需的一帖良藥。相比之下,基礎建設的溝通和執行較為簡單,並在短期容易見到成效,但長期將會推遲創新轉型的急迫性,而且可能將對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政府的財政資源有限,執行一項A計畫,必定排擠掉另一項B計畫。假使A計畫的成效不彰,損失的並不只是A計畫所投入的成本,還加上B計畫所不能發揮的效益。

蔡政府該上一課經濟學

從「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到前瞻基礎建設,蔡政府應該好好思考這些政策是否違反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政府不該以「有形的手」積極干預經濟,影響市場以有效率的方式運作。此外,經濟上的資源有限,政府在推動政策時,不只是要關注看得到的效益,也要思考看不見的機會成本,而且不僅要考慮短期,更要想到長期!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睿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