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台灣人對國家統治機器的感覺

2017-05-06 07:1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這個圖,七類別人民公僕的凈好感排行榜依序是: 第一,警察54.6%;第二,政府稅務人員25.3%;第三,軍人18.6%;第四,調查局等情治單位人員1.0%;第五,檢察官0.1%;第六,一般行政官員 -2.7%;第七,敬陪末座的是法官-40.8%。

圖3:各類別政府官員淨好感排行榜。(台灣民意基金會)
圖3:各類別政府官員淨好感排行榜。(台灣民意基金會)

綜合討論

(一)警察勇奪七大類政府官員好感排行榜冠軍,真是令人嘖嘖稱奇的現象。過去在街頭處理陳抗事件時,警察被不滿群眾稱為「戴帽子的」、「賊頭」,如今「賊頭」竟然擁有台灣人將近四分之三的好印象,這種形象的轉變是怎麼造成的?何時造成的?頗值得做更進一步、更有系統的研究。警察業務包山包海,從指揮交通、打擊犯罪、維持治安、處理陳情抗議事件等等,都在第一線和人民有頻繁接觸,甚至衝突引發民怨,能獲得如此高比例人民的好感,實屬難能可貴。

(二)對政府主管稅務人員,國稅局或稅捐處,能獲得55.8%全國人民的好感,勇奪亞軍,基本上是好消息。因為一般而言,人民對負責管理或催討稅捐的官員不會有太好的印象。但當有明顯超過半數的國人對稅務人員印象不壞,雖然也有三成出頭的人對稅務人員感覺不好時;這表示政府稅務人員的總體服務品質尚佳,未來在服務品質上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三)在軍人方面,有明顯超過半數的國人對「軍人」印象不錯,但對「軍人」印象欠佳的比例也高達三成七,這基本上雖是好現象,但三成七的負面印象仍不容忽視。為什麼台灣人對「軍人」的感覺是這樣?台灣人對「國軍」的好感應該提升到何種程度?反感要降低到何種程度?才比較適當?我的答案是越高越好,最低限度的好感度應維持過半。國防部應該好好去正視這個問題才對。

(四)在法官方面,為何有將近三分之二國人對法官反感?法官做為社會正義的最後防線或堡壘,應該是人民渴望獲得正義的最重要源頭。就像普受歡迎的連續劇「包青天」一樣,人民若有事,都期盼能遇到「包青天」一樣的法官,公正廉明,明察秋毫,剷奸除惡,保護善良百姓。這樣的法官,照理說,應該是有良好口碑,普遍給人們極佳的印象和感覺才對;但是,為什麼在台灣有如此高比例的人民對法官感覺不好?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就是人民對法官失望的表徵?人民期盼青天大人的出現,但卻苦苦等候不到,這才是今天司法改革最重要的項目。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對法官反感的人的確遠多於好感的人,而且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社會各階層、各教育程度、各年齡層、各省籍族群、各政黨認同者、各行政區域,當然也不分男性女性。對於這樣一個重大發現,司法院理應積極主動研議,深入瞭解箇中狀況,並做為司法改革的重點項目,才能真正回應台灣主流民意。

(五)關於檢察官方面,整體來說,這樣的發現透露出檢察官形象在台灣人心目中是好壞參半的,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何以如此?檢察官負責打擊犯罪,摘奸發伏,濟弱扶倾,照理說應該具有「英雄形象」,易獲得人民高度肯定才對。但為何台灣會有一半的人反而對檢察官心存反感?問題出在哪裡?法務部應該去深入探究。

(六)在情治單位人員方面,根據這項發現,台灣社會對調查局等情治單位人員的整體感覺似乎是模稜兩可,有好有壞。情治單位的工作一向較神秘,且因過去台灣在國民黨威權及戒嚴統治時代,人民對警總等情治單位或敬而遠之,或心存恐懼,或心存厭惡,不一而足。這樣的發現,對調查局等相關情治系統而言,嚴格來講,並不是好現象;人民的感受其來有自,是真實的。何以如此?調查局和國安局等相關單位應深入研究,研擬適當政策,以期提升情治單位人員在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和地位。

從一個總體政治發展的角度看,現階段台灣社會與國家統治機器間的關係並不理想,要走向一個較佳的、較理想的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恐怕還須相當的時日和努力。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