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半夜寶寶大哭,被喚醒總是媽媽?這項研究追蹤80個家庭,道出「母愛」的驚人真相

2020-05-08 17:43

? 人氣

許多剛升孩子的媽媽對朋友訴苦或上網抱怨:男人結婚生小孩後,到底有沒有自覺「自己已經當爸爸了?」這個問題,無論在ptt還是國內外各大論壇,都是萬年不變的熱門議題,究竟為什麼媽媽一生完孩子就成了「超人」、爸爸卻常常像「另一個大孩子」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紀錄片領域得獎連連的製片公司Nutopia Production用超過一年的時間,追蹤15個嬰兒,並邀請36名知名科學家進行研究,揭露人類成長的起點。研究團隊將嬰兒0~1歲的發展里程分為6集:愛、初嚐食物(副食品)、爬行、語言、睡眠、學步,每一項行為都有專業且權威的科學家進行分析,製成《零到一歲》這支紀錄片,在NETFLIX平台播出。第一集從「愛」出發,告訴我們,從生物學的觀點,父母親是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原來,「愛」的存在,竟然是有科學根據的!

人類為什麼會「愛上」自己的寶寶?

以色列赫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 (IDC, Herzliya, Israel)教授露絲費爾德曼表示,親子關係是她人生中的重要經驗,當她生完小孩,有人將出生不到幾小時的女兒抱到她胸口時,她才知道什麼是愛。

身為一個母親、同時也是生物科學家,她想知道「人類愛上自己的寶寶時,大腦會有什麼活動?」藉此探討親子關係在生物學上的意義。在90年代初期,科學家還不知道母親和嬰兒是如何培養感情的,後來才發現到「催產素」對哺乳類動物來說,是建立感情的重要關鍵,也是人類親子間「愛」的起點。

(示意圖)德國一家醫院3個月內接連接生3名手部畸形的嬰兒,當局對此啟動調查。(Pixabay)
「催產素」對哺乳類動物來說,是建立感情的重要關鍵,也是人類親子間「愛」的起點。(Pixabay)

為何半夜寶寶大哭,被哭聲喚醒總是媽媽?

2001年開始,露絲蒐集80位媽媽在懷孕期間與分娩後一個月內的唾液樣本,研究發現在孕期中,母親的催產素持續升高,而分娩後一個月,催產素便維持在一個高檔,隨著媽媽與嬰兒大量接觸、互動,嬰兒與母親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漸漸增高,這讓母子之間更想大量互動,促進正向的互動與情感連結,也因為催產素分泌,讓母親忘記懷胎十月、歷經千辛萬苦生下孩子的痛楚。在不斷與嬰兒互動的過程中,大腦給媽媽大量的滿足感,體會到「有女/子萬事足」的快樂。

露絲也對這80對家庭進行觀察,也讓她發現了一個驚人事實:嬰兒出生後,父母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是一樣的,隨著催產素劇增,促進杏仁核活躍,杏仁核體積不大,但對情緒反應十分重要,然而爸爸與媽媽的活躍程度往往不同。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的父親,杏仁核只打開了母親大約1/4的程度,造成往往嬰兒半夜啼哭時,通常都是母親被吵醒後安撫孩子,父親則呼呼大睡,彷彿事不關己一樣,沒聽到嬰兒的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

童鈴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