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數十位納粹狙擊手的女槍神、慘遭日軍性侵仍微笑迎接死亡的女兵:二戰時期8位奮勇抗敵的女英雄

2020-05-08 15:1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當我們提到戰爭年代的英雄主義行為時,你腦中浮現的形象是一名勇敢的男性還是女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時常忽略女性在戰爭衝突中的角色。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週年紀念日,其中歐洲戰場結束於5月8日,為紀念這一事件,讓我們回顧那場災難性戰爭中的八名女性,她們憑借自己的勇敢被歷史銘記。

成本華:用微笑迎接死亡

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兩國戰爭全面打響。成本華在那場戰爭中是一名抗擊侵略的女英雄,一張她被行刑前的照片後來成為了無所畏懼的標誌性形象。

這張照片由一名日本攝影師拍攝,在成本華在戰鬥中被抓後,這名攝影師記錄下了她生命中的最後時刻。

成本華被捕後被日軍多次輪姦,但仍不向敵人低頭。在生前最後的照片中,她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兩隻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抬頭堅定地看向鏡頭。

在二戰中經歷慘烈大屠殺的南京市,這個姿勢被製作成有一座五公尺高的成本華雕像,以表紀念。在南京大屠殺中,多達30萬男女老少被日軍殺害。

成本華去世於1938年,年僅24歲。一年後,歐洲戰爭爆發。

中國建川博物館創建人樊建川曾在2013年向《人民日報》表示,在近百萬戰俘中,成本華是「最值得敬佩、形象最鮮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個」。

努爾・艾娜雅特・汗:間諜公主

An illustration of Noor Inayat Khan
Davies Surya, BBC

努爾・艾娜雅特・汗(Noor Inayat Khan)既是一名印度公主,也是一位英國間諜。她是18世紀邁索爾(Mysore)穆斯林統治者提普蘇丹(Tipu Sultan)的直系後裔。她的父親是印度人,是一名蘇菲派(Sufi)導師,母親是美國人,她在莫斯科出生,後在巴黎大學就讀。

由於語言能力出眾,她被英國特別行動局(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SOE)招募,被派遣到納粹佔領的法國進行臥底行動,在戰爭期間干擾納粹行動,與法國抵抗運動力量合作,並偵查敵軍活動。

她承擔的角色是無線電操作員,她是首位擔當這一危險任務的女性。為避免被發現,她多次變換地點,但最終仍被納粹警察蓋世太保(Gestapo)俘獲。

被捕後她面臨嚴刑拷打,多次試圖逃生,甚至有一次她幾近成功,但每次逃跑失敗後,納粹對她的囚禁與審問更加嚴苛。外界普遍認為,她從未對德國人提供過任何有價值的信息。德國人只知道她的代號為「馬德萊娜」(Madeleine),甚至不知道她有印度血統。

1944年9月,努爾・艾娜雅特・汗與另外三名特別行動局女特工被轉送至達豪集中營,9月13日她們被射殺身亡。

為表彰她的勇氣,她在身後被追授英國喬治十字勳章及法國戰爭十字勳章(Croix de Guerre)加金星。在倫敦戈登廣場還有一座紀念她的雕像。

「努爾・艾娜雅特・汗在今天仍然在激勵著我們,這不僅是因為她卓越的勇氣,還是因為她所堅守的原則,」《間諜公主——努爾・艾娜雅特・汗的一生》一書作者巴蘇(Shrabani Basu)向BBC表示。

「儘管她生前是一名蘇菲教徒,信奉非暴力,但在對抗法西斯的戰鬥中,她用她的生命做出了最大犧牲。」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死亡女士

An illustration of Lyudmila Pavlichenko, a Soviet sniper
Davies Surya, BBC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Lyudmila Pavlichenko)是歷史中最著名的狙擊手之一,在1941年納粹入侵前蘇聯後,她的狙殺記錄中多達309人。

死在她槍口下的納粹中,有數十人是狙擊手,但都敗在與她的較量之下。而她憑借在塞瓦斯托波爾(Sevastapol)及敖德薩(Odessa)保衛戰中的表現還為自己贏得了「死亡女士」(Death Lady)的綽號。

儘管納粹的狙擊手沒有傷害到她,但她在一次戰鬥中被迫擊炮打傷。雖然之後她傷勢恢復,但仍被扯到後方,並利用自己的聲譽為蘇聯爭取戰爭支持。

作為蘇聯紅軍的代表女性,她前往世界各國,還曾會見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她曾被授予蘇聯英雄金星獎章,但在之後的歷史記載中,她的事蹟卻大量被抹去。

「一名出色的女性狙擊手在她身後沒有得到她應有的紀念,這令人驚訝,」性別平權活動人士史林沃斯卡(Iryna Slavinska)向BBC表示。

「但從蘇聯為紀念二戰英雄和無名士兵樹立的紀念碑上可以看出,蘇聯對二戰的敘事集中於勇敢的男性士兵形象,女性並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南希・韋克:白鼠

An illustration of Nancy Wake, an Australian spy during WW2
Davies Surya, BBC

南希・韋克(Nancy Wake)的一生十分傳奇。她被譽為是一名致命戰士,也以大膽的調情行為與豪邁的酒量著稱,與此同時,她還是納粹堅定的敵人。

她在新西蘭出生,澳大利亞長大。16隨時她從學校逃走,在法國得到一份記者工作,據稱求職時她曾謊稱自己可以寫古埃及文。

她在法國遇見了法國工業家亨利・菲奧卡(Henri Fiocca),之後二人結為連理。1939年德軍入侵時,他們夫妻二人正在馬賽(Marseille)居住。

韋克之後加入了法國抵抗運動,曾幫助多名盟軍飛行員翻越比利牛斯山進入安全的西班牙。1942年由於有人叛變,她的工作網絡被暴露給德國人,韋克經西班牙逃入英國。

她的丈夫菲奧卡留在後方,被俘獲後遭遇折磨並最終被納粹處死。之後,韋克再次回到法國,為英國特別行動局工作。

她參與過許多危險的任務。她曾表示,自己在一次行動中徒手殺死了一名德國哨兵。「他們在特別行動局教過這種柔道手砍技術,我沒有實踐過。但那次是我唯一一次使用這種技術,我用力砍了下去,他就死了,」她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電視採訪中說。

在一次戰鬥中,盟軍寶貴的無線電代碼遭遺失,她主動請纓,騎車500公里穿越敵軍領地,拿回了替代密碼。她說這一切她只用了三天時間。

為了得到情報,她還會精心打扮自己,與德國人約會。「我會塗上一點粉,喝一點小酒,然後路過德國人的崗哨,衝他們眨一下眼說,『你想要搜我的身嗎?』天啊,我當時真是個輕浮的小壞蛋,」她曾向一家澳洲報紙表示。

她的傳記作者菲茨西蒙斯(Peter FitzSimons)表示,她曾多次險些被抓,但總能設法化險為夷。由於她善於躲避,德國人稱呼她為「白鼠」(White Mouse),這也成為她傳記的標題。

戰爭結束後,韋克接受了大量表彰。2011年8月7日,她在倫敦與世長辭,終年98歲。她要求去世後將她的骨灰撒在法國。

簡・維亞勒:記者、間諜、政客

簡・維亞勒(Jane Vialle)在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出生,在童年時期搬至巴黎。二戰爆發時,她已經是一名記者。

之後維亞勒離開巴黎,在法國南部為法國抵抗運動做秘密特工工作。當時那一地區雖然沒有正式被德軍佔領,但處於納粹傀儡維西(Vicky)政權的統治之下。

她負責收集納粹軍隊活動信息,並把情報傳遞給盟友。1943年1月,她被敵人俘獲,被控叛國罪。但當局無法知曉她手中的秘密,因為她設置的代碼十分精巧,敵軍無法破解。

被抓後維亞勒首先被送往一處集中營,之後轉至馬賽的一家女子監獄,但不知是因安全越獄還是被釋放,她在戰爭中存活了下來。

1947年,她當選法國參議院議員。

海蒂・拉瑪:好萊塢最亮眼的重磅炸彈

Hollywood actress Hedy Lamarr
 

出生於奧地利的她是一個電影明星,她的事業使得她名聲大噪,在星光大道上擁有一席之地,也讓她經歷了六次婚姻。

她在維也納一個富裕猶太人家庭出生,本名海德薇希・愛娃・瑪麗亞・基斯勒(Hedwig Eva Maria Kiesler)。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一名軍火商,他對妻子剛起步的演藝生涯不以為然,要求她作為女主人招待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其中也包括一些納粹。

無法忍受這一切的拉瑪逃了出來,她先是到了巴黎,後來去往倫敦,在那裏她遇到了米高梅影業(MGM Studios)的老闆路易・B・梅爾(Louis B. Mayer)。梅爾為她提供了一份好萊塢的合約,將她包裝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她一生出演過30多部影片,雖這些讓她聲名大噪,但真正讓她成為英雄的卻是她的副業——發明家。

拉瑪為盟軍開發了一套魚雷制導系統,可以通過切換頻率抵抗敵人的干擾威脅。她的這項發明專利並未沒美國海軍使用,但她突破性發明中的一些元素可以在今天的藍牙及無線網路技術中找到。

米婭・易:攜帶劍與毒

Mya Yi photo portrait
 

二戰中日軍入侵緬甸之前,米婭・易(Mya Yi)的鬥爭便已經開始了。

她是緬甸獨立的積極支持者,一致反對英國對她國家的殖民統治。

二戰期間,她加入了反侵略運動,為保護自己,她始終攜帶一把劍與一瓶毒藥在身上。

1944年,她徒步穿越敵軍佔領區,翻山越嶺來到英國控制下的印度,繼續與日本人抗爭。途中她用紗籠上的布條包扎自己的傷口,當有男性提議背她時統統遭到拒絶。

在印度,她幫助製作宣傳冊,這些宣傳冊被空投到緬甸各處,其中詳細介紹了日本人對待緬甸人的惡劣行徑。

在她的長子出生後,接受過空降訓練的她曾計劃與丈夫一起回到緬甸,但她把自己的名額讓給了另一名戰士。1945年10月,在戰爭結束之後,她終於得以回到故土。

然而,她的抗爭在這之後仍在繼續,她為緬甸爭取獨立,之後又為對抗該國軍事政權做出努力。

拉蘇納・扎伊德:母獅

拉蘇納・扎伊德(Rasuna Said)是這個名單上的一個特例,在戰爭中她屬於軸心國一方,至少名義上是這樣。

她是印度尼西亞獨立抗爭中的關鍵人物,很大程度上來講,她的敵人並非日本人,而是印尼的荷蘭殖民者。

扎伊德在年紀很小時便積極投身政治,在20歲出頭時根據宗教與國籍創立了政黨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協會(Indonesian Muslim Association,PERMI)。

有傳記評價稱,她是一名具有煽動性的演講家,她的演說可以「像晴天霹靂」。而她批評荷蘭殖民當局的勇氣為她贏得了「母獅子」的稱號。

荷蘭人經常中斷她的演講,還曾在一次活動中逮捕她,並囚禁她14個月。

1942年日本人入侵印尼後,她加入了一個親日組織,但利用該組織繼續進行她爭取獨立的活動。

印尼的抗爭並未因日本戰敗而停止。日本人離開後,荷蘭人又回到了印尼,最初他們試圖在英國人的幫助下重新掌權,在這之後一場長達四年的艱苦卓絶的戰爭開始了。

1949年,荷蘭人承認印尼主權,戰爭宣告結束。為紀念扎伊德在這場抗爭中的角色,印尼人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條首都雅加達的主要街道。

作為一名性別平權與女性教育的大力支持者,拉蘇納・扎伊德成為了少數獲得國家英雄地位的印尼女性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