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翻轉微權力─大內宣的正負作用力

2020-05-06 06:20

? 人氣

勞動基金賺錢時,蘇貞昌宣傳「政府幫賺錢」說,現在虧損就被取笑是「政府幫你虧損」。(顏麟宇攝)

勞動基金賺錢時,蘇貞昌宣傳「政府幫賺錢」說,現在虧損就被取笑是「政府幫你虧損」。(顏麟宇攝)

現在各國政府被視為政治權力基礎日益脆弱,大量的「微權力」可否決或削弱政府決策;不過許多新興民粹政權,卻能藉著操縱網路風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翻轉微權力的窘境,民進黨政府堪稱其中翹楚。不過,近日幾個案例顯示,操作過頭還是有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勞動基金虧損非政府責任,反之賺錢也非政績

去年首季勞動基金獲利2100億元,蘇貞昌臉書就打出「政府剛剛幫你賺了一萬元」的宣傳;今年2月勞保局公布去年勞動基金績效,大賺4735億元,號稱創歷史新高,勞工平均全年分紅達2.2萬元,如此佳事,政府當然要當成政績好好「宣導一番」。但今年首季勞動基金大虧2823億元,有市議員就仿效當初宣導「政府幫你賺錢」,作了一張「政府剛剛幫你虧了2萬3992元」諷刺。

今年首季虧損、讓勞工幾乎吐回去年獲利,當然不能怪罪政府;1月下旬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與股市,美股與歐股主要指數在第1季跌幅都超過2成,直接進入熊市,台股第1季跌幅19.08%,差一點就進入能市。此外,勞動基金的操盤,其制度亦早已建立,部份委外代操,並不是政府那個單位直接管轄、操盤與影響,責備行政院是毫無道理。

但也恰恰是這些虧損不能歸責政府(行政院)的理由,當基金賺錢時,行政院拿來說嘴、炫耀、表彰政績,就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甚至噁心之極。

去年勞動基金大賺原因:全球與台股大漲2成多

去年勞動基金大賺,主因不是操盤厲害,更非政府「政策正確、英明睿智」,簡單的說,就是去年台股全年大漲23.33%,是近10年台股表現最佳的一年,因此是標準的「水漲船高」;甚至純比漲幅,基金績效1成多還是落後大盤,未必就能算是「好棒棒」。

至於台股漲2成多,倒也不是台灣特別厲害,因為去年大部份股市都是好年冬,如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漲59.66%、那斯達克指數34.82%、S&P500指數漲28.50%,其它如法、德、中、日等國的指數上漲都在2成左右。

行政院硬要把勞動基金獲利,宣傳為「政府幫勞工賺了N元」,就不能怪虧損時,要被調侃為「政府幫勞工虧損了N元」。因為,股市永遠是上下起伏、有漲有跌,聰明的政府與政客,其實不會隨便去「碰觸」股市─例如把股市上漲歸功於己,當年柯林頓時代美股創新高時,他的幕僚就勸阻他勿把此歸功於自己的政府,否則下跌時(總會有下跌的時候),豈不該歸罪於政府?

國際巨星發文讚台灣,真心?業配?

再來是日前著名歌星芭芭拉史翠珊與足球金童貝克漢分別在推特、臉書發文,盛讚美台灣的防疫成就、甚至還說台灣是「國家」,讓國內媒體爭相報導、鄉民更是HIGH;不過,接著貝克漢的發文被發現是「地區限定」─就是只給台灣人看的意思,又有人指芭芭拉史翠珊的發文有「來自台灣的鼓勵」,結果引發這些國際知名人士對台灣的肯定,是否為花錢買來的「業配」疑慮。

坦白說,台灣在經貿指標上,雖然尚稱不上巨人,但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至少在經濟規模、貿易量、平均國民所得等主要指標上,排名都在20-30名的前段班。

不過國際空間卻在對岸打壓下被壓縮變成國際政治上的侏儒,這就是不論是什麼雞腸鳥肚的成就,往往會用「台灣之光」、「讓世界看見台灣」這類標題的原因,許多人看到就很爽,有一種揚威國際、全球肯定、一吐胸中鳥氣的感覺。讓國際巨星發文肯定台灣,既有「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激情,又讓民眾肯定、感謝政府的防疫成果,算是雙重效益。

不過,台灣這次成功的防疫成果,民眾不是看在眼裡而已,而是「感同深受」,其實不必搞太多「大內宣」;反而是萬一日後被發現花大錢請巨星搞業配,其負面的反作用力可能會更嚴重。其它如對世衛組織譚德塞的網攻、宣傳我國是第一個通報的國家等,都有操作過頭、引發反作用力而傷己的可能。

但民粹成功反擊微權力,但操弄過頭有反作用力

拜全球化、網路興起、加上金融海嘯摧毀(或至少大幅降低)傳統菁英統治的正當性,全球各地都興起許多「微權力」─那些規模不大、沒名氣甚至隱形、遭到忽視的角色,找到方法減弱、甚至擊敗傳統力量,這讓政治權力的基礎變脆弱,許多政府都覺得作任何事都綁手綁腳、同時也縮手縮腳─看看馬政府時代那種樣子就知道。

不過,某個程度上這種微權力的困境,被更厲害的民粹翻轉過去:想想美國川普、英國強生之流,豈有被微權力限制住?反倒是藉著對網路、社群「升級版」的掌握與操控,得到更大的權力。

民進黨的文宣能力原本就好,2018年雖然栽根斗,但很快就改進升級,現在對輿論風向的導引、掌握、如何製造出有利於己的氣候等,操作熟念近乎爐火純青,不僅不再受那些微權力的干擾,甚至已到可為所欲為的地步。不過,近日一些案例看來,操作過頭有可能帶來反作用力,還是別玩過頭吧!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