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為了前瞻,搶錢搶到「返祖」、反智的政客們!

2017-05-03 06:30

? 人氣

王義川認為對台中捷運運量的質疑,「和30年前懷疑台北要不要蓋捷運一樣」,以此反證質疑者必然錯誤。不過,這番話是百分之百對台北捷運的無知。早在民國56年,孫運璿任交通部長時就研究建台北捷運,後因經費龐大兼尚無迫切需求而擱置;之後因台北交通惡化,行政院在68年就要交通部儘速規劃台北捷運,待民國70年後,尖峰時期台北已是寸步難行,從國建會的與會學人、國內專家,到一般民眾,都要求儘速建捷運。當77年6月台北捷運第一個工程終於動工時,所有人都認為來得晚了,何來「懷疑」?這種說法是連基本的事實都搞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捷20年,公共運輸比重猶不到4成

至於那些把要求先評估的聲音當成「天龍國」之音,是為了蓄意卡住中南部的進步,認為只要捷運拚命蓋、蓋得多,運量就出來、地方民眾紛紛捨汽機車就捷運者,只能無言以對。這些人該看看被認為路網最密、最成功、運量最高(每日200萬)的台北捷運,其實捷運通車20年,公共運輸比重不到4成、捷運比重不到2成。這種以國外都會為例,以為蓋了捷運就能改變民眾交通習慣的想法,以各地方民眾的習慣與交通文化來看,是有其風險;寄望一個捷運完成,就改變民眾行的文化,恐難成真。

而且,各地方的目的應該是要為民眾作好交通供給、提倡大眾運輸,而不該是「為捷運而捷運」;好歹先有個評估,就容易衡量出要達到目的(增加與提升大眾運輸系統),是否可能有其它成本效益較高的方式,而不是非蓋貴森森、營運費又高的捷運不可─從改善與增加公車路線到BRT都是可能的選項。

要求一個數百億的建設計劃先作好評估、算一算自償率,並不為過,也是長期以來的SOP。而且,現有自償率要求其實不算高,最後的抉擇亦不是全然根據自償率高低,但好歹該有一個評估、數字,一來在彼此競爭的計劃中可有安排優先次序的參考依據;二來,至少知道未來要面對的情況─如果一個自償率是負數的計劃,大概就知道如非作不可,就是要長期虧損、虧到不省人事,大家就要準備承擔。

松下幸之助:一流人才經商,二流人才從政

管碧玲開口閉口都是「百年建設」,其志向恢宏、帽子也夠大,頗有當年日本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創立公司時,就許以打造「百年企業」的雄略;但松下不會笨到把數十年甚至百年後才可能需要的工廠先蓋起來,放在那養蚊子吧?

這倒讓人想到松下幸之助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把一流的人才留下來經商,讓二流的人去政界發展。」

台灣或許難確定經商者是否一流人才,但看到綠營政客為了搶錢產生的返祖現象與反智言語,管碧玲發出以其「把全台灣串起來」的百年建設眼光,「台灣所有縣市都可蓋捷運」的豪語,交通官員對自償率的無知,倒真讓人覺得「讓二流的人去政界發展」講得不離譜耶!綠營政客就想拿數百億元蓋軌道建設,但卻搶錢搶到連一個評估報告、算一下自償率都不願,難不成地方政府的前瞻計劃都是難見公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