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擴大紓困,兩頭討駡

2020-05-07 07:20

? 人氣

如果單純以經濟數據看,確實看不出需要如此大範圍、不斷增強紓困力道的必要。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首季的經濟成長率為1.54%,今年全年的成長率,依照幾家智庫的預測,大概在1-2%之間,也就是說,尚未到衰退的地步,今年首季的工業、製造業生產指數,甚至還出現兩位數的成長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數據表現下,官方也不斷表示國內經濟狀況還算好,但卻要搞一波又波的紓困、補貼,看不出太大道理,如果是引國外案例為理由,各國政府都在大撒錢、搞紓困、祭補貼,但問題是歐美日等國家首季成長率確已衰退,第2季更會跌入兩位數衰退,顯然國內外的經濟情勢迴異,兩相對比,台灣需要服用同樣的「大紓困、大補貼」藥方嗎?

甚至同樣以國內的歷史來看,2015年馬政府時代,台灣單季已出現經濟衰退,而且是連續3季的衰退,當時有什麼紓困、補貼嗎?更早的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衰退,讓2009年經濟衰退1.61%,政府花800多億元發消費券,但要比紓困、補貼的規模,則是遠遜於今日。甚至更早扁朝的網路泡沫同樣經濟掉入衰退,也未曾有過如此廣泛又大手筆的紓困與補貼,只能說「這個政府」確實比過去政府都敢花錢、勇於撒幣。

難道這波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國內都不受影響嗎?當然不是,某些被影響的重災區,可謂受害嚴重,最明顯的當然就是觀光、旅遊相關產業,營收幾乎掉了8、9成;受害者其實非常集中,受衝擊程度高。政府如果真要好好作紓困,同時也是「真紓困」,其實是該集中資源協助這些重災區的企業與勞工才對,但現在的作法,是紓困、補貼範圍廣泛、分散,實現蘇貞昌要求的「雨露均霑」,但無可避免的就是:浪費許多經費與資源給了不需要的人。

例如:花300多億發紓困金給職業工會投保勞工,但眾所皆知的是,工會投保者中包含家庭主婦、或是因各種因素在此掛名投保,景氣榮枯其實對其無影響;再如強迫行庫對房貸、信貸、車貸戶加碼降息,其實,這些貸款戶除非在重災區產業,否則收入並未影響。

當然,最是讓人訝異、甚至「佩服」的是:如此充斥著非必要與浪費的紓困政策,竟少有批判指責,網上一片頌揚聲,「1450」確實是效益宏大。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