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健銘導讀:論「新加坡學」——新加坡模式的五大啟示

2020-05-17 05:10

? 人氣

第二,「新加坡學」同樣能夠告訴我們,過去仍未過去,如何為英治定性,其實極具現實政經發展意義。《雙城對倒》終章所歸納的「新加坡模式」的八個特徵,基本上都與新加坡官方所宣揚的英殖時代史觀有關,這其實也呼應了《新加坡模式》的要旨,即論述為建國之本。新加坡政府珍視英治歷史遺產,視英語為國家連接世界的重要媒介而非「殖民地語言」,沒有以民族主義史觀將之貶抑, 是因為政府認為,與世界之連結度是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國家若不視世界為其腹地便將難以生存。從新加坡政府的角度來看,視英治歷史為新加坡建國資產,能方便國家向西方世界示好,連接世界,吸納技術與資本。是以在2019年,新加坡政府隆而重之紀念英人開埠歷史兩百年。總理李顯龍如此解說英治歷史對新加坡建國的意義:「沒有1819年,便不會有1965年,2015年的五十週年國慶便將無從談起。一八一九年為我們的國家歷史締造了可能。」與新加坡一樣,台灣與香港同樣曾經歷殖民管治,如何以實用主義思維善用殖民時代遺產,是台灣與香港可向「新加坡模式」學習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結語:「新加坡學」對世界的貢獻

說到底,理解「新加坡模式」,對反思論述如何影響現實政治、善治與社會自主有何關係、本土獨特身份意識如何成形、新自由主義式全球化如何衝擊本土管治等重要管治課題皆有裨益。這是「新加坡學」對世界的思想貢獻。

*作者為《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作者﹑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本文為陳思賢著,鄺健銘譯之《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台灣季風帶出版)導讀。於台灣各大書店﹑香港序言書室與誠品﹑新加坡草根書室﹑馬來西亞有店有售,讀者也可在網上訂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