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書評:破除迷思的新加坡讀本-讀《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

2020-05-18 05:10

? 人氣

華人世界對於新加坡的了解多是一知半解,透過閱讀《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將可以重新建構對於新加坡的認識。圖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資料照,美聯社)

華人世界對於新加坡的了解多是一知半解,透過閱讀《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將可以重新建構對於新加坡的認識。圖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季風帶文化近日出版了新書《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作者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教授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譯者是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鄺健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對這本書有很高的期待。

從英國移動到新加坡已有八年的時間,誠實地說,在到新加坡定居之前,我對新加坡的印象,如同華文世界的大多數人,只停留在表面和膚淺的層次。高中畢業時讀了李光耀的回憶錄,但並沒有對新加坡模式特別嚮往。雖然對馬來西亞華人而言,新加坡一直都會是一個,自己人生規劃中,可能的去處。

直到開始在新加坡定居和工作之後,我才驚覺自己對於這個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鄰國是如此地陌生,因此我在新加坡的頭一年,我對這個社會感覺是非常疏離的。我開始重新建構自己對新加坡的認識,開始大量閱讀關於新加坡的書,和接觸以及認識不同的人,也因此接手了獨立書店,進入文化產業。理解新加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和一位在新加坡工作,後來出了一本關於新加坡的書的台灣文友聊起新加坡,我說我覺得新加坡很後殖民,他說何止是後殖民,更是後現代。

新加坡,魚尾獅,川金會。(美聯社)
著名地標魚尾獅是許多人對新加坡的第一印象。(資料照,美聯社)

正因為新加坡小,其設計都十分精細,所以不容易看清這些精密之處。在草根曾有一場活動,台灣來的講者將新加坡批得體無完膚,我在現場,無法壓抑心底升起的不以為然。這樣感覺後來在往後數年重複無數次,我在網路上看到別人談論新加坡時,常常心裡會有「huh?新加坡都不是這樣」的OS。新加坡當然不是不可以批評,但很多這些外界的批評,其實只是複述對新加坡刻版印象。

特別在華文場域,因為新加坡的知識體系語文是英文,所以長期在華文世界幾乎是處於「失語」的狀態,而新加坡人也不多在意或急於替新加坡辯護。這讓華文世界對新加坡充滿極化的偏見,不是過份吹捧,就是過度否定。

因此非常樂見這本 《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 ,被翻譯成華文和出版。這本書由新加坡本土學者所著,是insider的insight,希望透過這本書的翻譯和出版,可以讓華文世界對新加坡有更多理解,能夠引發對新加坡更深入和客觀的討論。

如本書作者所指出,新加坡先天面臨幾個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歷史的問題,如共產主義的威脅,鄰國和大國(馬來西亞,印尼,中國,美國)對新加坡政經的干擾,不同種族,宗教,語文之間的衝突。這些因素造就執政者必須在各種考量和拉扯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摒棄基本教條,而擁抱實用主義,但缺乏原則的結果,也易造就執政者給人總是隨著政權需要能找到說法替自己解釋的印象。因此批評新加坡之難在於,要先理解新加坡的歷史脈絡和其客觀的「限制」,認清之「平衡點」在何處,可能評斷當局的政策和作法是否「合理」。如國家安全和人民自由之間的平衡,種族和諧和言論空間之間的平衡,本土民主政治和避免外國勢力滲入的平衡,保存身份文化認同的母語和與全球接軌的英語之間的平衡。

本書作者有很多很獨到的觀察,如其指出  「新加坡人」其實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群體,一種是Heartlander,(本土主義者),一種是Cosmopolitan,(世界主義者)。我認為兩者都是重要新加坡社會的組成,而且各種種族都有,兩者也不是階級對立的關係,各種階級都有,也與年齡無關。「本土主義者」主要分佈在北西東,強調新加坡本土意識和本土文化,多說母語,英文singlish的腔較重。「世界主義者」就是新加坡性較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蛋黃區,比較西化,英文比較接近歐美,少說母語。

我認為兩者的並存也和人民行動黨的結構很像,當年行動黨有一批英語精英幹部,和說華語的基層。

現在兩者都會支持執政黨和在野黨,但原因不同。本土主義者支持執政黨,是感念李光耀的行動黨帶來的經濟起飛和美好時代,本土主義者支持在野黨,是對新加坡在全球化下有越來越多移民不滿。世界主義者支持執政黨,是覺得行動黨素質比較好比較有執政能力,世界主義者支持在野黨,是因為希望導入自由民主性別平權等進步價值。

新加坡2015年國會大選,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在李顯龍的領導下再次獲勝並蟬聯執政。(BBC中文網)
新加坡政府長期由一黨獨大的人民行動黨執政。圖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資料照,BBC中文網)

新加坡是單一選區單票制,所以有些選區是本土主義者多,有些選區是世界主義者多,關心的議題也會不同。任何新加坡政黨都必須考慮到兩邊的反應,如工人黨就似乎比較容易得到本土主義者的支持,而世界主義者對他們就比較有疑慮。

新加坡其實是個人口流動性很高的社會,一路向南,中國和馬來西亞往新加坡移動,新加坡往紐澳移動。這個全球化的模式很適合世界主義者,但本土主義者卻容易產生不滿,他們熟悉的新加坡一直在流逝而無法保存,新加坡土地太小,沒有太多空間做文化和城巿保存的工作,新加坡全球性的建構,也遠高於本土性。

新加坡模式的成功與否,其取決於是否能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動態平衡,這讓新加坡政治有個非常特別的意識形態競爭,既不是統獨,也不是左右,而是本土者vs全球者,工人黨vs行動黨會不會變成這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競爭,這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發和延伸中,其中一個新加坡民主政治有趣的觀察。

本書作者對新加坡不無批評,但不是無的放矢,如其借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所言說新加坡充斥「大男人式用人唯賢精神」,批評新加坡社會的父權和威權意識,十分貼切。新加坡重平等的用人唯賢精神已變質成為精英主義,也是日常生活可見,令人擔憂的事。但這些批評是建設性的,如本書作者所指,新加坡未來迫切的課題,在於如何減少貧富差距,增加階級流動性,和建立強大的公民社會。

本書所論述的內容都可對應到我過去八年的日常生活,讓我能更理解自己在新加坡所遭遇的種種。如我曾見識新加坡上流社會強調孩子接受標準英文教育,貶低Singlish,也遇見許多對國家體制霸權不滿的華文教育者。在工作時也常看見許多新加坡人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也可以感受到馬來族裔被社會邊緣化的危機感。見識過令人無耐的官僚主義,但也有許多很棒的藝文工作者和社會運動者。我想我個人在新加坡的處境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新加坡社會提供的工作機會和資本收入,也才讓我有能力在新加坡和台灣以及馬來西亞推動文化事業。所以我不願意片面地認定新加坡是不民主不自由而否定新加坡,而是希望可以和新加坡朋友一起努力,貢獻自己的心力,讓新加坡更民主更自由。

這是一本希望讓新加坡成為更好的新加坡的書,推介給新加坡內外的讀者。

*作者為新加坡草根書室董事。(陳思賢著,鄺健銘譯,《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台灣季風帶文化出版。於台灣各大書店﹑香港序言書室與誠品﹑新加坡草根書室﹑馬來西亞有店有售,讀者也可在網上訂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