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竹人喝廢水,廢水專管排放遙遙無期

2020-05-04 05:20

? 人氣

讓人疑惑的是,回顧下水道的設立過程,按歷史資料:「本工程……由中央、台灣省及台北市政府三對等分擔……」同樣是跨部會,跨政府的整合工程,不知道今天的新竹縣政府有沒有辦法拿出魄力,一舉解決存在已久的水污染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結:面對環境風險,我們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參與。

當代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Ulrich Beck),在分析現代人所面臨的風險,尤其是環境風險時,強調的其中一個面向在於「要破除技術專家、和行政機構對決策的壟斷」。對此,筆者深受啟發。

本文主要透過歷史資料的爬梳,探討新竹的產業變遷與污染背景,希望可以點出當前地方政府處理水污染的盲點。新竹的水污染並不是行政機構的法規問題,更不是淨水技術的問題。因為日新月異的產業發展,只會衍生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毒化物質,法規和淨水能力,僅僅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藥,無助於病根的診治。如果技術上的檢驗還有行政機關的防範永遠是有限的,那真正的問題就明朗了:「這些可能的廢水該排往何處?」

讓民眾的聲音被聽見,納入公民參與,同時引一條專管,將汙水排放於下游,對症下藥。這樣的結果何苦而不為呢?這點,恐怕就要問問縣府團隊自己了。

參考資料:

周桂田,2014,〈現代性與風險社會〉。頁31–72,收錄於周桂田著,《風險社會典範轉移:打造為公眾負責的治理模式》。台北,遠流。

蕭新煌、紀俊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2015,〈總論:書寫台灣地方環境史〉。頁1–33,收錄於蕭新煌編,《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台北:巨流。

*作者為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